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围绕今年的“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主题,我省300多家博物馆将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及展示教育活动。 据介绍,5月18日,由省文物局、信阳市委宣传部主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河南主会场活动,将在信阳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拉开帷幕。为体现特色,主会场活动以“让红色文化融入血脉”为副主题,希望借此勉励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缅怀革命先烈...
5月10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电影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称文博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历时5天。 本届文博会非遗生活以“全国性综合性非遗产业联盟——非遗生活产业联盟”为主题,集聚10余家非遗生活产业联盟加盟商...
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分别于5月10日、11日在深圳和西安两地隆重开幕。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应邀参展,用风格迥异的文创产品凸显两地盛会的不同主题,全面生动地展示了博物院文创发展的最新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文博会是我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会。秦陵博物院已经连续多年参加这一年度盛会,今年自接到会展通知起,博物院领导高度重...
记者14日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为加强陕西文博单位文物保护国际交流与合作,在陕西省文物局和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省博物馆协会与英国文物保护修复协会在第三届丝博会期间,签署《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修复领域交流合作备忘录》。陕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刘国中、英国国际贸易部国务大臣罗娜·费尔海德、英国驻华大使吴百纳女士、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共同见证了备忘录的签署。 根据此次签署的备忘录相关内容显...
5月10日,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本届深圳文博会上,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首次集中亮相。展会现场设置的7个展台重点展出古籍保护科技、数字演艺集成创新、书画保护、沉浸式交互动漫、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互动媒体设计与装备服务创新、丝绸文化传承与产品设计数字化技术等相关领域实验室成果,吸引观众驻足交流,参与体验。 2014年11月、2016年12月,原文化...
萌萌的“新时代雷小锋”文创人偶、会唱新版《刘海砍樵》的智能机器人小Q、一刀能剪出八个汉字的剪字艺术家……在10日开幕的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家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文化湘军”精彩亮相,各种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引来观者如潮。 湖南馆全景展示文创产业发展成就 今年湖南参展团组织了省管七大国有文化集团、省旅发委及部分非遗文创企业参加深圳文博会。整体造型层层递进的湖南综合馆,通过实物、...
宁波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数量众多的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利用好、宣传好这些宝贵财富,让更多人了解历史文化、关注文化遗产,宁波市文保部门充分利用移动端,利用文物二维码构建全市“文博圈”。 一是共享多平台资源,实现“掌上文物”一点通。 2017年,宁波市文保所主持开发了不可移动文物二维码,每个二维码对应我市一处文保单位(点),让二维码成为了文物古建的“网络身份证”。2017年三季度,这些...
2018年4月27日-3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贸促会共同主办,为期4天的第13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本届义乌文交会以融合创新为主题,不断推进“文化+”在文化产业各领域的深度植入。 由浙江省文物局组织、浙江省博物馆牵头,全省文博系统32家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携上千种博物馆文创产品组团参展本届文交会,搭建了1500多平米的展厅,集中展示近年来我省各...
5月10日至14日,第14届文博会将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冀派内画第四代传承人、青年内画手艺人万欢将携新作参加本届文博会。 经过一年时间的历练和提升,万欢创作的新内画作品既延续了创作而不是临摹的风格,在色彩上表现也越发大胆,更富有感染力,观众看了都大呼惊艳。 ▲万欢内画新作《最美人间四月天》正面 ▲万欢内画新作《最美人间四月天》背面 ...
4月22日至24日,“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为主题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数字建设已先行探索18年的福建省福州市隆重举行。这无疑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擘画的新时代发展蓝图,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有力举措。 数字化进程正从经济领域向社会各个领域迅速扩展,回望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史,网络信息化发展从外看是机遇,从内看是责任。“文物领域不应也不能在数字中国战略中缺席,...
余姚田螺山遗址出土的菱角。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唐代诗人王维在诗中描述了采菱的画面;清代诗人阮元的“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则描述了种菱的技巧。这些诗句展现出中国种菱、采菱的绵长历史。 日前,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文博系副教授郭怡课题组有了最新的一项研究,他们探讨了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出土的菱角形态变化情况。通过对大量菱角长、宽、角度、长径等测量数据的对比,从菱角形态的变化可以...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回顾和深入总结40年来文物工作的实践经验与创新成果,生动再现40年来文物事业的辉煌成就、文物领域的可喜巨变,助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国文物报社举办的“历史回眸 文博忆往——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稿活动”即日起正式启动。 活动面向全国征集原创文图作品。欢迎广大文博工作者从见证时代变迁和行业...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一场由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共同主办的“以建筑与文博的名义纪念改革:我们与城市建设的40年北京论坛”(以下简称“北京论坛”)近日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举行。在盘点改革开放40年的事件“图谱”时,如何找到城市化乃至文化建设诸方面省思改革成就话语体系的亮点?建筑师与文博专家们给出了答案。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评论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金磊表示:...
“一个节目让数以亿级的观众来看文物,这改变了我们很多过去的思路。”近日,在一个研讨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谈及《国家宝藏》时表示。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到综艺《国家宝藏》,近两年,文博类节目迎来大爆发,不仅将“博物馆热”从线上带到了线下,还带来了观众观念的转变,博物馆经营以及对媒体传播态度的转变。 从鉴宝“发财梦”到探究文物背后的故事 ...
2018年3月29日下午,由广东省博物馆(省流动博物馆)和广东省博物馆协会共同组织策划的“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力天文博讲堂”第三讲在中山市博物馆馆举行,广东省博物馆原馆长、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原站长肖洽龙作了题为《博物馆运营管理问题探讨》的专题讲座。 《博物馆运营管理问题探讨》认为运营管理好一座博物馆,既有赖于博物馆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也依托于博物馆自身的硬件如博物馆建筑及其设...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