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高山古城发掘现场负责人刘祥宇介绍来自长江中游风格的陶器“豆” 高山古城遗址发现的澄滤器 出土的折沿圈足罐。受访者供图 成都市大邑县三岔镇赵庵村古城埂附近,距今大约4500年前的神秘古城正慢慢被揭开面纱。 位于成都平原西南缘的这处城址被称为高山古城遗址,是成都平原最早的古城遗址。其面积约有34.4万平方米,作为成都平原史前考古的新坐标,自2003年发现以来,就给考古工...
资料图 图片来源:中新网 记者15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位于成都平原西南缘、岷江支流斜江河中游的成都市大邑县三岔镇高山古城遗址出土一批保存十分完好的人骨,这是目前成都平原发现的最早的人骨资料。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高山古城遗址现场负责人刘祥宇认为,人骨的发现具有重要考古意义。通过碳、氮同位素,锶同位素和DNA研究可确定个体是否来自外地。 为详细了解成都平原西南腹地...
部分遗址航拍图 斧形鼎 1996年,郫都古城遗址的发现,证实了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郫都古城已成为当时古蜀人重要的中心聚落之一。昨日,记者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去年6月至10月,该院联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对郫都区古城镇指路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700余平方米。据考古工作人员推测,该遗址面积达300万平方米,是郫都古城的十倍。 郫都区古城镇指路村遗址现场主要负责人...
良渚古城遗址 曾新民摄 近日,经国务院审批,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位于浙江杭州余杭区的良渚古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面积42平方公里,保护规划区111平方公里。遗址区内遗存类型丰富,遗址格局完整,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特征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物证。 近年来,浙江各级党...
航拍良渚文化-郑祖林 经国务院批准,良渚古城遗址被确定为我国2019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2018年1月,由国家文物局代表缔约国政府签署的申报文本,通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文本的提交意味着良渚申遗正式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的官方程序。 针对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工作进展及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面临的形势,国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司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了...
扮演“竹马子“的小演员 喧天的鼓乐,攒动的人群,精彩纷呈的非遗展演,传统的社火巡演……2月25日,农历正月初十,海东市平安区中心广场上,一大早就人头攒动好不热闹,今天,是平安区古城乡古城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和古城村的传统社火巡演的大日子。 当日上午10时许,周边民众携老带幼,纷纷从四面八方来到平安区中心广场,来感受平安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珍品的独特魅力。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大的广...
据瑞士资讯2月25日援引法新社报道,伊拉克政府当日宣布,在首都巴格达南部的巴比伦省的波尔西帕(Borsippa)考古遗址内,竟因一场倾盆大雨而出土了75件古老文物。 巴比伦省的考古人员弗雷侯赛因(Hussein Fleih)表示,这批出土文物中的部分赤陶器、钱币和金属器物可追溯到帕提亚帝国(公元前247年至公元224年)时期。 报道称,在伊拉克,因降雨出土古文物并不罕见,当地仍...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22日对外披露称,考古工作者近期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境内发现一座匈奴古城遗址。该遗址内有上百个排列有序的居住址,具有北方民族军营特色。 官方消息指,该匈奴古城遗址位于乌拉特中旗德岭山水库东山附近,占地面积3143亩,城墙长度5850米,城墙外6米处有护城壕。该古城内有一座直径32米的匈奴大帐遗址。 据悉,在该古城已发掘的5座汉代风格的居住址内,考古工作者...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 对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良渚古城发现者刘斌而言,现在最兴奋的事,莫过于前不久,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国5000年文明史的见证。作为5000年前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所在,它以规模宏大的古城、功能复杂的水利系统、分等...
在中国众多的姓氏中,姒姓可以说是一个小姓氏,分布在各地的姒姓后裔不足2000人。据史料考证,姒姓是一个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姓氏。姒姓的祖先是被世人千古传颂的中国古代治水英雄大禹。大禹也是华夏民族杰出的圣祖。 据司马迁《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治水告成后,在江南会集诸侯,计功行赏。大禹去逝后,葬在浙江省绍兴市的会稽山。 大禹,姓姒,号文命,生于公元前2277年,卒于公元前221...
日前,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组织保山市、腾冲市文物部门对腾冲罗古城遗址进行考古调勘,为云南古城址及边疆考古提供了宝贵的考古资料。 据介绍,云南省文物局启动了“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云南段”的前期考古调勘,而罗古城遗址为该古道的重要遗迹点之一。 罗古城选址考究,为腾冲现存4个古城遗址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个,筑于高黎贡山西坡脚的一东高西低缓坡地带,西临龙川江,眼界开阔,现址为腾冲市界头镇东华社区官家寨自然...
老虎岭 良渚遗址管理委员会供图 1月2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此刻,距离“良渚”两字首次出现在考古领域,已经过去了80多年。“良渚”已然从一个小镇的地名成为遗址名称乃至史前文明的一个类型。 这里,我们试图沿着考古和文化的不同线索,来略加梳理,为什么偏偏是良渚—— 壹 ...
从1936年余杭县良渚镇人施昕更发现良渚遗址,良渚考古经历了不少坎坷:最初它被认为是受山东龙山文化影响而形成的晚期黑陶文化,直到上世纪80年代,良渚古城中的反山、瑶山两个遗址被发现,出土的玉器超过了以往良渚玉器发掘的总和,一股研究良渚玉器的热潮迅猛形成。此后,良渚文化不仅成为中国史前独立的考古学文化,还发展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组成部分里的区域型考古学文化。2007年,良渚古城被发现,良渚古城在华夏...
昨天(26日),中国世界遗产2019年申报项目《良渚古城遗址》的全套提名文件,经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先生代表《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郑重签名之后,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正式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予以提交。这代表着,良渚古城遗址作为中国唯一项目,申报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 位于杭州北郊余杭区境内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元前3300-2300)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面积42...
图为古城址考古发掘现场 记者23日获悉,近日我省保存规模最大的明代古城——永丰恩江明古城址考古发掘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据悉,该古城址考古发掘面积共约1600平方米,于2017年11月进场至今,已对西城门及周边考古挖掘区布探方800平方米。目前已基本清理了城墙外轮廓,并在探方内全部向下开挖一层50厘米,工作人员也将期待后续有考古新发现。 古城墙距今近千年 历经多次维修 据史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