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据山西大同市文物局介绍,大同云冈石窟顶部地质勘察已经结束,石窟保护性窟檐的设计基本上得到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的认可。待进行顶部考古挖掘之后,即可对石窟顶部渗水较严重的地方进行前期试验。 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五世纪中叶,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十六公里武周山南麓。洞窟中保存着大量精美的北魏石雕,是研究古代文化、宗教、艺术、科学的珍贵实物资料。 近年来,云冈石窟遭到自然风化的侵蚀越来越严重。专家认...
大同云冈石窟顶部地质勘察已经结束,石窟保护性窟檐的设计基本上得到了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的认可,待进行顶部考古挖掘之后,即可对石窟顶部渗水较严重的地方进行前期试验。 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五世纪中叶,是我国32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保存着大量精美的北魏石雕,是研究古代文化宗教艺术科学的珍贵实物资料。 虽然在历史长河中,石窟经受了众多自然损害,出现了岩石裂隙、石雕风化、顶部渗水等问题,但文物工作者积极应对,...
云冈石窟窟檐设计研讨会于2008年1月中旬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考古专家杨弘先生、文物保护专家黄克忠先生等9位专家和国家文物局有关处室以及山西省文物局、大同市文物局的有关负责人。 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五世纪中叶,是我国32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保存着大量精美的北魏石雕,是研究古代文化宗教艺术科学的珍贵实物资料。在历史的长河中,石窟经受了众多自然营力的损害,出现了岩石裂...
云冈石窟研究院对艺术价值较高、病害严重的第11窟成功地进行抢救性保护维修,修复之后的洞窟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石窟的原貌。 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介绍说,第11窟的加固修复,是该院历年来常规保护工作中进行的最彻底、最完善的一次,也是效果最佳的一次。针对第11窟北壁岩石成片状大面积脱落和泥塑壁画残块、剥离、空鼓、起甲、昆虫动物污染等病害,对北壁层状脱落的岩体采用文物界通用的环氧树脂灌浆技术,加固了危险岩...
日前从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石窟研究院获悉,困扰多年的云冈石窟渗水难题初步破解,目前已有11个洞窟不再渗水。 据介绍,今年4月,该院全面启动了石窟西部防水试验工程。经过对13个渗水较厉害的洞窟进行研究试验,发现在防止坍塌的护坡以及石窟前力壁上存在着许多缝隙,导致雨水进入洞窟内。经施工改进,目前已有11个洞窟的渗水情况完全消失,其余两个还渗少许水,专家正在进一步研究。
从明天起到7月16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将赴山西大同考察云冈石窟的旅游开发和文物保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