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 钧瓷以其古朴厚重的造型美、光润如玉的乳浊釉效果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千钧万变,意境无穷”的窑变艺术,为世人所倾慕。特别是历代帝王、名人更是对钧瓷推崇备至,遂使其盛名传天下,素有“国之瑰宝”的美誉。 图中展示的钧瓷碗为南阳市博物馆藏品,口径23、高9.5厘米,造型饱满,敛口、斜长腹、圈足,俗称宋钧“鸡心碗”。胎呈牙白色,泥质感较强。除圈足墙外,器身满施...
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北宋初年的禹县(今河南禹州市)城北门里的钧台。钧窑器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艳丽鲜亮的釉色,变幻神奇的窑变,绚丽斑斓的色彩组合,在众多的瓷系中,独树一帜,为世人所青睐和称颂。 钧窑有官、民钧之分。官钧:胎质虽不精细,甚至胎色泛灰,深色者几乎呈褐色,但胎骨坚硬。釉色为多次施釉,因此釉层肥厚,然釉层平静腻润,并时有流淌现象。官钧的釉面常有扭曲纹理,似蚯蚓走泥纹(器心底...
斗笠碗盛行于宋、金时代,敞口、斜腹、小底足,倒置像斗笠,其口径18.5厘米,足径4.3厘米,高约5厘米。手工拉坯成型,底厚往上渐薄,器壁有拉坯时形成的轮指痕,圈足旋痕明显,削足不过肩,足端平切,墙厚适中,内墙稍外斜。从此碗口沿小崩口可看到糯而灰色的胎质,圈足黄褐色杂有褐色斑点,底中部有一小块厚钧釉点。 碗的内外施乳浊状天青厚釉,釉面晶莹玉润,有开片;釉中气泡稀疏,密布细棕眼并杂以黑疵点和墨...
上手淘得这件大小适中、工艺精致、品相完美的金代钧窑天蓝釉带紫斑斗笠碗,其经过很有意思。 1997年11月上旬周日的上午,在家乡邻市小镇一个摆卖玉器杂项的小档前,当地一位绰号“马大师”的瓷器收藏“高手”和我搭话:“秀才,说起收藏的方方面面,你的文章是写得不错的了。但只是纸上谈兵,动动笔头虚张声势而已。说到真金白银的买东西,我看你没什么底气!我家里好东西多的是,有胆量放马过来开眼界吗?” ...
金红绿彩鱼藻纹碗 金黄褐釉绘莲塘纹虎形枕 金代的陶瓷生产可称是在北宋制瓷基础上的继续与发展,北方各地的制瓷窑场在延续烧造具有前代风格产品的同时,其金代制品也逐渐显露出自己的时代特点。 金代定窑的生产品种仍以白瓷为主,产品普遍胎质细白,釉色光润,釉面多显乳白色光泽。装饰上减少了北宋流行的刻划花技法的使用,便于快速大量生产的印花装饰技法大为流行,印花图样丰富,其中双鱼、荷花及回纹...
金代磁州窑人物枕 磁州窑窑址位于河北邯郸,创烧于宋代,并兴盛延续至清代。现藏于首都博物馆[微博]的金代磁州窑白釉褐彩长方枕,四周为折枝花卉纹,前面为牵牛花,后面为牡丹花,左右两侧为菊花。枕底有“王氏寿明”印款。枕面四出沿,主题以水墨画笔法,勾勒皴擦,锦地开光绘人物故事“风尘三侠”。 风尘三侠是唐初的故事,画面最右侧的人物,便是三侠之一虬髯客。他出身豪门,自幼随高人学得异术,欲起兵图...
墓室两个角落放的装有液体的梅瓶 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宣称,在陕西西安发现的一金代高官墓出土了一个梅瓶,瓶内保存有不明液体,专家推测可能是700多年前的美酒。 据介绍,2014年初,有人在西影路附近一处工地,发现了几块有些年代的砖,工地负责人随后向文物部门报告。考古专家赶到后,发现这是一座未经盗窃的金代古墓。据专家介绍,虽然这座古墓没被盗,却颇为简单,单室墓,墓室长1.8米、宽1....
近日,笔者从康保县西土城城址考古工作推进会上获悉,经过近两年的勘探和试掘,康保县西土城城址的神秘面纱正在逐步被揭开。来自北京、山东、吉林、河北、内蒙古的专家和学者认为,西土城是具有综合性城市功能的古代遗址,很有可能是金代抚州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韦正、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青、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瑞青等认为,西土城遗址是金界壕沿线保存最为完好,金代遗存丰富,含“...
据史料记载女真人在十二世纪初在白山黑水之间建立了金国,建国后仅用了十二年左右的时间先后灭了辽国及其它部落,金兵入侵中原北宋灭亡。金代在中原统治长达近百年之久,当时北宋南迁在临安府建立南宋,从此南宋成了金国的进贡国。但是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钧瓷、汝瓷并没有停止发展。笔者曾经对宋、金、元的钧瓷、汝瓷的发展概括了一句话:宋钧好宋汝好,金钧少金汝少,元钧可以找,元汝没有了。在金代钧瓷的发展是在宋代钧瓷的基础上...
西安出土八百年前的酒水 西安首次发现金代墓葬,墓主人是当时陕西东路转运使兼六部尚书,是金代陕西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随葬品中有个梅瓶,出土时瓶口还是封着的,装有清澈的液体。梅瓶是古代盛酒器具,专家推测梅瓶里装的是当时的酒,因器物密闭性较好,此酒得以保存八百余年。
考古现场 出土完整或基本完整的瓷器数十件可复原陶瓷器上百件 发现房址、灰坑、灶(炉)等各种遗迹数十处 3月14日,记者从康保县西土城城址考古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从2013年对康保县西土城城址开始考古工作以来,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有关专家连续两年的勘探和试掘考古中,取得了重要的考古成果,目前,发掘区内已经发现房址、灰坑、灶(炉)等各种遗迹数十处,出土器物种类十分...
墓葬位于南郊西影路附近,根据出土的买地券判断,墓葬主人叫李居柔,是当时陕西东路转运使兼六部尚书,属于金代陕西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考古人员解释,因为当时处于金代灭亡的前期,墓主人虽为一地长官,但也与其他人一样选择“薄葬”。同时出土的还包括了30多件瓷器、铜器、玉石器等随葬品。 省考古研究院 隋唐考古研究室 于春雷:在出土的时候,其中一个梅瓶的口还是封着的,里面是有液体的,从液体的样本来看,它是相对比...
3月14日,记者从康保县西土城城址考古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从2013年对康保县西土城城址开始考古工作以来,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有关专家连续两年的勘探和试掘考古中,取得了重要的考古成果,目前,发掘区内已经发现房址、灰坑、灶(炉)等各种遗迹数十处,出土器物种类十分丰富,完整或基本完整的瓷器数十件,可复原陶瓷器上百件,陶瓷标本上万件,初步推定西土城遗址可能是金代当时一个较...
金代铸镜业异军突起,呈现出多样的风格,尤其是双鱼纹、人物故事镜,种类丰富、内容新颖,四周呈凸棱形边缘,半圆形钮,装饰图案为双鱼纹及水波纹,双鱼鳞鳍清晰,摇头摆尾,相互追逐嬉戏,形象生动逼真,逗人喜爱。 据考证,双鱼纹是金代最为流行的一种铜镜纹饰,因为早在我国古代许多地方,都流行着取鱼与余谐音,寄托“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的愿望。 其次,因为鱼有善化功能。传说古代以鱼为图腾的部落融入了龙的部落...
金是东北地区女真人建立的政权,与汉人建立的南宋政权同时存在。它在铜镜的铸造工艺上独树一帜,既吸取了汉族铸镜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游牧民族特有的豪放粗犷的气质。唐末五代时期,铜镜日趋衰落,而到了金代,铜镜铸造业却异军突起,金时期铜镜不仅继承了战国及汉唐五代遗风,同时也影响着元明清三代,金代铜镜大多采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的传说典故及吉祥图案,在我国青铜工艺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山东青州市博物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