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河南安阳新发现一处金代砖雕壁画墓。这是豫北地区第一次发现金代高僧墓葬。 发现该墓后,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报国家文物局批准,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进行了发掘并详细测绘。 考古发掘显示,该墓为仿木结构八边形单室砖墓,南北向,墓道向南,墓葬全长9.35米,由墓道、墓门、甬道及墓室等组成。墓室平面呈八边形,北壁、西壁和东壁各砌有1个耳室,耳室内共放置4件陶罐,里面装有火化后的骨灰。结合出土...
2月19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河北张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入围终评。 2017-2018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崇礼区文广新局对太子城遗址进行了连续考古发掘工作,并结合文献记载确认太子城遗址即金章宗避暑的行宫(捺钵)泰和宫。 据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研究馆员黄信报告,太子城遗址城址南门、9号基址、3号院落呈南北轴线分布(与东西墙方向...
“昊天玉皇上帝之殿”匾额纪年考古所提供 记者20日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获悉,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对汾阳金代建筑太符观彩塑壁画进行保护修复期间,新发现多处纪年信息和文物。 玉皇殿正脊脊刹 考古所提供 太符观位于山西汾阳市城东北15公里杏花镇上庙村,金承安五年(1200年)在此创建醮坛,刻立碑记,始建年代当不晚于此,明、清时期均有修葺。1965年被山西省政府公布为省级...
记者从河北省临西县委宣传部获悉,该县文保人员近日在一农户家中发现一方金代陶制墓志铭,铭文显示烧制于“金代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距今已有830多年历史。专家表示,墓志铭的发现对于研究金代时期砖陶烧造工艺提供了重要实物参考。 该墓志铭为竖碑式,长70厘米、宽37厘米、厚9.5厘米,陶砖材质,表面光滑细腻,叩之有声。墓志铭上方用篆体刻有“金故郭公墓铭”六个大字,铭文字体为楷书,共计720...
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获悉,在近日结束的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2018年度发掘项目中,考古人员发现了金代的木构水井、窑址和神庙排水系统等遗迹,为进一步探明神庙的形制、结构等细节提供了重要依据。 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原名宝马城)位于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西北的高敞台地上,距离长白山天池约50公里。该遗址曾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据考古队领队、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副教授赵俊杰介绍,...
记者从河北峰峰矿区获悉,磁州窑艺术馆工作人员在整理馆藏时发现一方金代童子捶丸豆形瓷枕。峰峰矿区文保所所长张林堂介绍, 这方瓷枕上的“童子捶丸图”是一幅反映金代捶丸运动的真实写生,具有较高的艺术收藏价值,更为佐证中国古代捶丸运动与高尔夫运动“源”与“流”关系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这方豆形枕长23.5厘米,宽20厘米,高9.5厘米,胎质浅灰,釉色乳白,正面为童子捶丸图,侧立面饰以卷草纹,底部有“...
记者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宣传部获悉,文保人员日前在该县西部太行山区白土镇一座石窟内新发现一处摩崖石刻,经考证该石刻为金代世宗大定二十三年(公元1183年)摩崖石刻,距今已有835年历史。 新发现摩崖石刻位于磁县白土镇东寺山石窟内,石窟所处山腰峭壁,人迹罕至。刻字处为一块磨光石面,长约0.8米、宽约1.2米,石刻整体保存较为完好,共镌刻270余字,字体为楷体,儒雅隽秀,全文记载了佛教沿革发展、稠...
为配合太原东二环高速公路基本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晋中市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于2018年5月在晋中市榆次区什贴镇龙白村抢救性发掘了13座墓葬,其中4座墓葬为金元时期,其余为明清时期土洞墓。这里重点介绍金元时期墓葬。 M7为仿木构砖雕壁画单室墓,南北向,350°,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四部分组成,保存完好。墓道为土坑竖穴式,平面呈窄长条形,直壁、平底,长2.1米、宽0.7米、...
金代 · 青玉龟巢荷叶佩 长10厘米 宽7厘米 厚1.3厘米 北京丰台乌古论窝论墓出土 佩为青玉质,温润细腻。一块玉料对剖制成。以浮雕、透雕技法琢出荷叶、茨菰及水草纹,单阴刻线示叶脉,纹理清晰。荷叶中心各凸琢一只伸头相向爬行小龟,以双阴刻线琢出六角形甲纹。背面仅以粗犷的刀工琢刻出枝梗。古代将这种纹饰称为"龟游",寓祥瑞之意。这对玉佩构思严谨,造型生动,镂刻精细,抛光极好。...
金代 · 绞釉玉壶春瓶 高18、口径5.6、足径6.2厘米。 山西省朔州市曹沙会村出土。 敞口,细长颈,球形腹,圈足。浅黄白色胎,胎质较粗。施釉近足,釉色白,密布极为细碎的开片。白、褐红两种化妆浆相混合,经适当搅动再施于坯体上,其纹饰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有学者认为此器的年代应属金—元代。)
定窑白釉印花吴牛喘月图盘 定窑白釉印花吴牛喘月图盘,金,高5.1cm,口径30.5cm,足径11.8cm。故宫博物院藏。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通体内外施牙白色釉,口沿无釉镶铜釦。盘内印花装饰。菱形开光内一轮圆月高挂天空,下方一头水牛口部微张,前腿直立,后腿屈膝跪地,抬头仰望,菱形开光周边及牛的四周刻以简单的花草纹饰。 此图案传统认为是“犀牛望月”,后经考证认为应是“吴牛喘月”。...
记者走进黑龙江省博物馆,用98k电眼,欣赏各种宝物,听它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金代铜坐龙:省内最具分量的国宝级文物 江湖人称“龙哥” “我的大名叫铜坐龙,生活在金代早中期皇室,堪称金源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多民族、多地域、多文明的一种文化的融合和发展,江湖人称“龙哥”。1956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白城金上京会宁府遗址被人发现。听说我还是黑龙江省内最具分量的国宝级文物,现在也有了国家一级文物...
壶属注酒器,中唐以前称注子,壶形多样,一般有流有扳手 把手 ,壶体有筒状、瓜状、球状、葫芦状、皮囊、鸡冠、凤首等壶名,具肥胖壮实之大唐风度。中唐肃宗李亨时宫中有一爱妃名郑注,“注子”有犯讳之嫌,为了避其讳,一度将酒注之名改为“扁提”,其形状扁矮而无扳手。五代至宋又改称执壶,器型向高而纤秀发展,流弯曲细长,宽扳。扁提这一名称与造型延续了千年以上,直至晚清还有青花及单色釉粉彩器,多小巧玲珑,既可作注酒...
记者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获悉,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奥运村所在地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城村发现一处金代行宫遗址。 位于太子城村村南的太子城遗址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太子城奥运村项目占地范围内,为做好遗址文物保护工作,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崇礼区文广新局组成联合考古队于2017年5月至12月对太子城遗址进行了全面测绘、勘探与发掘。 太子城遗址经勘探确认为一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