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M5 青龙 M5 白虎 大包山宋墓位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银山镇高坡村4组大包山,处于成渝铁路客运专线(四川段)DK138+220路段处。2011年3月,为配合成渝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墓地内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250平方米,共清理宋代墓葬5座,出土各类随葬品13件。5座宋代石室墓分两排排列,方向约320度,均为单室墓。由墓道、墓门、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平面呈梯形,带有八字形...
井研发现三处775年的南宋古墓,墓室石刻精美。 刘平 摄 中新网乐山3月31日电(刘忠俊 刘平)“墓室石壁上图案雕刻精美,既有手持利斧的门神,还有荷花、葡萄等图案……”31日,考古专家对乐山市井研县马踏镇乐自高速公路某施工现场发现的三处墓穴作出认定,系距今有775年的南宋古墓。 “挖机一铲下去,就‘蹦’出了古墓...
昨日,记者接到报料,广州西湾路一工地内发现一座宋代小型土坑墓,墓主人骨架保存较为完好。记者闻讯赶到工地,只见一具尸骨仰面躺在一座小型土坑墓中,头盖骨等骨骼保存完好。相关考古专家告诉记者,南方酸性土壤中很难保存尸骨,这么完整的宋代古尸骨架在近年来广州考古发掘中很少见到。 现场:初步推断尸骨为宋代女子 在这座长约2米的土坑墓中,墓主人仰身直肢葬于棺内,灰白色的尸骨基本完好,保留着头骨和四肢,尤其是...
昨日,记者接到消息,广州西湾路一工地内发现一座宋代小型土坑墓,墓主人骨架保存较为完好。记者闻讯赶到工地,只见一具尸骨仰面躺在一座小型土坑墓中,头盖骨等骨骼保存完好。相关考古专家告诉记者,南方酸性土壤中很难保存尸骨,这么完整的宋代古尸骨架在近年来广州考古发掘中很少见到。 现场初步推断尸骨为宋代女子 在这座长约2米的土坑墓中,墓主人仰身直肢葬于棺内,灰白色的尸骨基本完好,保留着头骨和四肢,...
在兰渝铁路南充段施工现场,发现一处迄今为止结构最为完整的宋墓,经过近半个月的发掘,5座墓室已于昨日基本清理完毕。南充拟将其中3号或5号墓整体搬迁,作为研究宋墓的“标本”。 铁路隧道口施工挖掘机“拱”开墓道 精美完整的古墓 从南充城区驱车40分钟,再沿着有些泥泞的工地施工道路步行半个多小时,华西都市报记者昨日到达了顺庆区潆溪镇青龙山村曹家...
近接河南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凤剑先生电话得知,在该市一座残破宋墓内考古出土了几件瓷器,欣然前往。乍见这组瓷器,只觉眼前一亮,那青中闪白、白中有青、光润如玉的釉面,那勾画自如、流畅劲利的划花花草纹样,令人观后如饮美酒,如醉如痴。 承蒙王凤剑先生惠允,笔者不揣浅陋,将这组南阳首次发现的青白瓷酒具(见图)作以介绍,与同好者共赏。 注壶:或称注子,套筒状兽纽盖较高,曲长圆流,板状长曲把惜已残,长筒颈...
襄阳市考古工作者近日在襄城檀溪路一工地发掘出一座宋代古墓,墓葬内别致的牌楼让考古人员大开眼界。 这座古墓由墓道、牌楼和墓室三部分组成,保存完好。墓室为长方形券顶,内有一棺,墓主人骨架完好。 据考古人员推测,这是一座南宋时期古墓,墓道与墓室之间的牌楼是砖砌的仿木结构,依照当时的建筑风格建造,类似房屋的大门。 考古人员介绍,这座墓的牌楼两边各用一道竖条砖砌出了一道门枋。在古代大门两侧的门枋...
12月19日下午,随着最后一批墓砖运离工地,六安城东宋墓发掘考古工作降下帷幕。本来拆除墓砖工作几天前就应结束,因突如其来的雨雪,延至今天收工。经过两天来的拆除清理,考古人员寻遍了墓室的每一个角落,人们期待的墓志铭终未现身,使这座北宋大墓的主人身份扑朔迷离,成为一个永恒的历史谜团。 城东宋墓的发掘考古虽然美中不足,但从以下几处可以看到考古亮点,从该墓葬的形制看,以其规模大、穹窿顶拱结构,成为六安发...
三号棺所出的六弧葵花形花鸟镜 二号棺所出的六弧葵花形四花镜 在六安城东宋墓二号棺和三号棺出土的铜镜,分别是六弧葵花形四花镜和六弧葵花形花鸟镜。这两枚直径约有16厘米左右的精美铜镜,既有唐镜遗韵,又有宋镜特点。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宋墓出土的铜镜之美。 ●唐末宋初铜镜的艺术背景 欣赏宋墓铜镜之前,先粗线条交待一下唐末宋初铜镜的艺术背景。唐代铜镜是中国青铜镜登峰造极时期,花鸟图案则是唐镜纹样的...
六安大型宋墓自11月26日发现考古发掘以来,关于宋墓的话题众说纷纭。由于考古发掘尚未结束,省、市文物考古专家三缄其口,莫衷一是。皖西学者姚治中教授在接受六安新闻网记者采访时,从历史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记者作为坚守在发掘现场的目击者和业余考古爱好者,也不揣浅陋归纳以下几点参与讨论,以抛砖引玉,试解宋墓悬念。当然,种种观念皆以考古专家盖棺定论。 主墓室,为何没有随葬品? 六安城东宋墓是六安市...
主棺仅见漆碗,令人大失所望 12月8日上午8时,记者最先到达皖西博物馆院内,万众期待的开棺探宝如期开始。8点45分,考古工作人员用撬杠启开1号棺盖,移至一侧地面的海绵上,只见棺内大墓男主人的颅骨、腿骨以及一些黑色物质浸在淤泥中,省考古研究所专家李德文教授立即进入角色,率先从棺室里取出一个漆碗,放进盛满清水的容器中,接下来尚无其它物件被发现。记者和在场的考古人员大失所望,难道1号主棺的大墓主人如...
六安经济开发区境内一座怪异宋墓昨日开始拆除墓室,墓室内墙逐渐显现,内墙约一米高处,等距离分布着造型别致的斗拱,专家介绍,这样的斗拱既美观又科学。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小心翼翼地拆除椭圆体墓室顶部的青砖,由于年代久远,部分青砖出现粉化,每拆一块砖工作人员都双手小心取下。经测量墓室内最大的一具棺木长达2.87米,因为墓顶狭小,如果不拆除墓室将无法起吊巨大的棺木。 随着墓砖一层层拆除,墓室内...
昨日,六安经济开发区宋墓内三具古棺逐一起吊,运往该市人民路上的皖西博物馆进行防腐处理。 截至昨日下午,三具古棺全部起吊出来,运往六安老博物馆存放,随后棺木重新被盖上整块吸满水的海绵。考古人员介绍,让棺木浸在水中,是防止木质文物腐烂变形的第一步,接下来对棺木进行防腐药剂处理,择日将开棺解密。 皖西学院历史学教授姚志中认为,此次发掘的宋代大墓的穹型拱墓室寓意天圆地方,是古人“天人合一&...
六安大型宋墓自11月26日发现考古发掘以来,关于宋墓的话题众说纷纭。由于考古发掘尚未结束,省、市文物考古专家三缄其口,莫衷一是。皖西学者姚治中教授在接受六安新闻网记者采访时,从历史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记者作为坚守在发掘现场的目击者和业余考古爱好者,也不揣浅陋归纳以下几点参与讨论,以抛砖引玉,试解宋墓悬念。当然,种种观念皆以考古专家盖棺定论。 主墓室,为何没有随葬品? 六安城东宋墓是六安市首...
11月26日中午1时许,安徽六安汽车客运东站附近的六安市交警支队新址工地上,发现有古墓的遗迹,专家初步勘定其为宋代古墓。市文物局立即组织考古队,进行抢救性发掘。连日来,经过考古人员的发掘清理,一座外观独特的古墓葬露出真容。据考古专家介绍,这是一座圆形穹隆顶、拱结构的宋代砖室墓,分别有墓道、甬道、墓门、墓室四部分组成,墓门砖墙与室墓之间留有空隙,墓室顶部为砖砌券拱,整个墓葬坐北朝南,占地东西7.2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