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已经很残破了,上有他为清初福建总督范承谟作的碑文 福建总督石碑堆在乌山清尘岩下的乱石中 石碑上龙雕非常精美 碑文都被尘土蒙住 在高校工作的金老师一直对摩崖石刻有着浓厚的兴趣。5月19日,金老师又来到福州的乌山观赏石刻。当她走到“清尘岩”景观时,岩石下一块半掩在土中的瓷片吸引了她的注意。她俯身钻入石下,惊喜地发现岩石下面还放着不少东西:不仅有几片青花...
5月18日一早,开发区金石滩街道庙上村海带厂的老板王永全正指挥挖掘机在庙上村一处海滩附近施工。随着“怪手”的起起落落,大块泥土被挖掘开来,当“怪手”挖到第五下时,王永全突然眼前一亮:坑底突然出现了一块隐约刻有图案的石头。等大家从土坑中搬出这块石头后,发现竟然是一块刻有龙形图案和文字的神秘石碑。经市考古文物研究所专家初步鉴定,确认这是一块清代中期的功德...
上周,传播北京古建知识的“北京古建五书”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编写完成。 从去年开始,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对中国古代建筑系列丛书中的北京部分进行编写。用历史、图说、建筑学术语等对紫禁城、颐和园、天坛以及北京的四合院等古建筑进行诠释,让这项延续了2000多年的工程技术得以传递。
丰富的古代日常生活史料为日常生活史研究提供了保障,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 日常生活史的出现被称为史学发展的“标识性”事件。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德国和意大利的这一历史研究范式,几年之后,即突破学术的高墙,走出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进入社会视野。它一路走来,在众多的领域,打上自身的痕迹。它兴起时,我国尚在封闭之中,待它影响广泛,恰逢中国“国门洞开”...
清代的帝王陵寝,分为清初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三个陵区。其中关外三陵在辽宁,清西陵、清东陵均在河北。清西陵为为雍正所辟。而在清东陵中,则长眠着161位帝、后、妃及皇子公主,是中国现存建设规模最大、布局最得体的古帝陵建筑。但如果不是1928年7月间发生的那起惊天盗墓大案,它也许也仅是中国封建王朝众多帝王陵墓中普通的一例。 清东陵由入关第一帝顺治亲自选址,开创康乾盛世的康熙大帝,十全老人乾隆,一代...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代的帝王陵寝,从建陵年代和地理位置,可分为清初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三个陵区。 关外三陵都在辽宁,为安葬着清太祖努尔哈赤先辈的永陵、安葬着努尔哈赤和皇后叶赫那托(拉)氏的福陵和安葬着清太宗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的昭陵。 清西陵为雍正所辟。雍正得位不正,死后不敢葬在父亲康熙身边,就在北京西南方一百二十公里、河北省易县城西十五公里的永宁山下另建陵区,与原有的东陵相对而称西陵。这...
清佚名贵妇肖像油画玻璃 明清时期油画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清代是中国油画发展的初始阶段。在欧洲传教士将油画传入中国后,在中国本地形成了以清代宫廷油画和广州外销画为主的两大油画类别。 油画在中国的出现最早始自明代,从公元十六世纪起,欧洲不断派遣人员到中国传教,为了这一目的,欧洲的传教士们携带了一些宗教宣传物,包括天主像、圣母像等油画画像。他们在传教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西方的油画传入了中国...
今年4月,历时5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启动。为此,人民日报记者专访了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 记者: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有什么意义? 单局长:文物是国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开展文物普查是为了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为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开展文物普查,有利于带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范围的确定、标志说明、文物档案、保护机构...
近日,达州渠县文管所在该县安北乡境内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一座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的单拱石桥,据嵌于拱顶的两通石质题记,可知该桥的名称、建造年代、捐资人姓名、历史沿革等,至今保存完好实为罕见。 该石桥位于渠县安北乡南山村九社安北中心小学南500米处,因原桥面中心两侧立有高约20厘米的公鸡雕刻,当地俗称鸡公桥。桥为单拱石桥,由桥拱与两头引桥组成,长12.5米,宽3.2米,高2.4米。桥拱、...
古墓清理现场。记者刘守善摄 施工单位原本想挖开城区马驿桥街地下防空洞的洞口,以便清理洞中的淤泥,挖掘时挖偏了五六米,没想到挖出了一座坟墓。12日上午,记者联系了文物部门后,几位专家在现场清理出20余枚铜钱及部分棺钉。据此,专家初步推测此墓为宋代单室墓。 当日上午,家住市区的张先生拨打本报新闻热线称,马驿桥街黄淮宾馆门口施工的工地上挖出了一座坟墓,但不知是何年代的。记者闻讯后赶到施工现场看到,位...
德化窑以白瓷而闻名天下,进入清代,德化窑白釉瓷退居次位,而青花瓷却跃居主导地位。其制作的装饰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和艺术特色,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明代中晚期兴起的青花瓷目前所见主要有瓶、炉等器物,其青花色泽浅淡,蓝中泛灰黑或蓝中微紫。纹饰主要是人物和花草。其装饰技法是手绘,用笔草率,构图简朴。所绘人物,衣裳多单薄,五官或模糊不清,如青花人物三足炉。是目前所见德化青花瓷中最完美的一...
地面散落着大量黑釉瓷碗片、陶垫等 近日,河津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队在下化乡老窑头村普查时,发现一处清代至近现代的瓷窑遗址。它的发现,为研究当时瓷器生产工艺流程和规模,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该遗址位于老窑头村中,长700米,宽80米,面积5.6万平方米。地面散落有大量黑釉瓷碗片、陶垫、碗笼等。现存有一基本完整的碗窑址,形状为馒头状,窑门高1.1米、宽0.65米,窑高6.4米,周长15.7米...
日前,一块由清朝著名诗人、史学家周寿昌题写落款的门匾在我市现身,更让人敬佩的是,苍劲有力的“见贤思齐”四个大字是周寿昌7岁时所写。 昨日上午,记者在我市著名书法、篆刻家许厚文先生家中见到了此匾。据许先生介绍,此匾长120厘米,宽40厘米,厚度为2.5厘米,材质为名贵的整块红木,阴刻泥金制成,匾的上方有两个铜制如意挂钩。匾中自右向左阴刻“见贤思齐”四...
一件中国18世纪珍贵玉牛摆件在英国重现世人面前。拥有者准备以50万英镑(约合73.5万美元)拍卖这件中国清代文物。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25日报道,这只玉制水牛呈墨绿色,卧在镀金青铜座上,回首望天,尾成弧形,神态悠然,工艺精湛。 这件玉牛摆件由英国军人萨克维尔·佩勒姆伯爵于1938年购得,当时价格为300英镑,相当于时下5.2万英镑(约合7.6万美元)。 佩勒姆于1948年...
曾因历史之因,清宫若干文物散佚民间。昨日记者获悉,三件清宫旧藏书画即将亮相5月底中国嘉德2009春季拍卖会,其中明代吴彬巨幅长卷《临李公麟画罗汉》卷此前从未露面,这些作品都是从海外回流的。 3幅清宫旧藏从海外回流 现身此次嘉德春拍最引人关注的拍品是明代吴彬巨幅长卷《临李公麟画罗汉》卷等三幅清宫旧藏书画。嘉德中国书画部总经理胡妍妍告诉记者,清宫散佚书画民间收藏十分有限,一直被收藏界奉为至宝,...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