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这是在广西发现的早期现代人下颌骨模型(10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这是发现早期现代人下颌骨的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木榄山智人洞(10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27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崇左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专家宣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木榄山智人洞发现早期现代人下颌骨,距今11万年左右。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说,此发现无疑率先为...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华诞,纪念“北京人”第一颗头盖骨发现80周年,弘扬中国悠久灿烂的史前文化,传承远古文明,10月23日上午,由北京市文物局、房山区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办;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承办的中国古人类展开展仪式在周口店遗址举行。仪式由房山区政府副区长卢国懿主持。 房山区人常委会大主任郭先英、房山区委常委赵佳琛、中...
近日,新郑市城关乡胡庄村民在秋耕时发现一座西汉晚期墓葬。随后,考古人员出土一批文物。 经考古人员现场勘察,此墓葬为土洞砖墓,时代为西汉晚期。墓葬为南北向,土洞墓室内为砖砌长2.9~3.2米、宽1.4~1.5米、高0.8~0.9米的棺室。经清理,考古人员在棺室内发现了铜器、陶器、货币等14件(套)文物。 这些文物多是和生活相关的用具,有日光连弧纹铭铜镜、琵琶形铜带钩、陶瓮、灰陶戳印“...
“这是千余年前唐朝高僧包骨真身彩塑像。多美啊!你看他的神采、个性,是不是依然带着佛教终极追求的精神?!”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的一间办公室,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务院参事冯骥才,手捧新近完成的《绵山神佛造像上品》,动情讲述着山西绵山七百尊神佛造像的雄奇瑰丽。九月的阳光恬静而温暖,记者眼前依稀浮现出六十七岁的冯骥才,在崇山峻岭间执着求索的身影。 ...
整羊整牛,也称全羊、全牛,是蒙古人款待贵宾的传统礼仪。自古以来,蒙古人就有吃整羊、喝马奶酒和给远征人携带绵羔羊熟肉条的习惯。元世祖忽必烈登基,建造白色大蒙古包,用整羊招待来客和祭礼神祗。最隆重的席面,有整牛、珠玛、整羊三种,主要取其完整、齐全之意。 礼献整牛,除了祭奠牺牲,一般只取牛的某一部位,比如说,为65岁以上老年人祝寿,仅象征性地献上牛乌查(蒙古族叫乌古查,即牛羊软肋脊肉)。珠玛,又分为立...
8月25日,一处保存完整的青铜时代房址,在延汪公路考古队一年多的发掘下得以重见天日,数百件3000年前的珍贵文物随之出土。 该古人类遗址位于延吉市东南部的小营镇长东村,是在去年为配合修建延汪公路而开展的沿线文物遗址发掘过程中发现的。考古学者将其命名为长东遗址A区,整个房址长6.6米、宽5.2米、深1.2米。 早在去年,工作人员就在这里发掘出200多件文物,并发现铁的炼渣。由此推断,遗址中居住的...
昨天,本报报道了考古人员又在沈家山抢救性发掘一座汉代夫妇合葬墓的消息。市钱币学会专家陈晓友根据出土的五铢钱形状、颜色,推测这些五铢钱可能是冥币。 陈晓友告诉记者,前天从汉代夫妇合葬墓里出土的五铢钱,颜色呈红色,说明含杂色金属比较多,因为一般五铢钱高铅锡,出土后在空气中氧化,颜色呈灰黑色,泛绿色。另外,该五铢钱厚度较薄,中间的孔比较大,是为了节省材料,而且文字扁平。综合这些元素,陈晓友推测,这些五...
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许昌市文化局联合成立的“河南许昌古人类研究中心”,8月7日在郑州举行签字仪式,这是河南省首家由中央和省级科研所等共同组建的古人类研究机构。 灵井“许昌人”遗址从2005年至今已出土3万余件石器和化石标本,尤其是2007、2008两年度出土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在国内外具有很大影响。出土的大量精...
古人不知道血的制造过程和作用,只是由种种实在的事例体会到血的重要:他们亲自看到动物和人受到杀伤就会血流如注,若是血流不止就会死亡,因此“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这句话,充满了恐怖和威胁,是表示要取对方性命的意思。 血不流出来,人和动物大都不会死,由是人们对血既了解它的重要,也感到流血失血的恐怖,甚至更具体地认为血是生命的一部分,许多和血有关的迷信和习俗也就因此而起。 血...
日前在兰州大学举办的“百年敦煌学史专家论坛暨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上,部分敦煌学专家呼吁要大力培养石窟考古接班人。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马世长教授介绍说,做石窟的基础档案工作、考古报告,记录整理材料,需要大量专业人员。因为佛教石窟涉及非常复杂的内容,和一般考古不同,它的内容是宗教的,形式还牵涉到建筑、雕塑、绘画等。但佛...
6月13日,陕西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坑举行了第三次挖掘的启动仪式。1974年,袁仲一在这里发掘兵马俑,亲历了第一次、第二次挖掘工作;兵马俑考古中生代的领头人是43岁的许卫红,她是第三次挖掘的执行领队;30岁、北大毕业的邵文斌也因为头次参与挖掘,进入考古事业真正入门的转折点。这天,袁仲一、许卫红、邵文斌,三代兵马俑考古工作者以不同的身份,见证了中国兵马俑考古事业35 年的完整历程。 6月13日,中国...
周边少古人活动遗迹 “番禺南迁”尚待证明 广州古人“远葬”难解释 官洲大火岗北坡汉墓 沙头墓葬 出土铜镜 正在紧张考古发掘当中的官洲“生物岛”让伴随广州考古界多年的一个谜团浮出水面:主持大学城和官洲岛考古发掘的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室主任张强禄告诉记者,番禺、南沙、海珠一带近年整理发掘的汉代墓葬...
6月13日,陕西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坑举行了第三次挖掘的启动仪式。1974年,袁仲一在这里发掘兵马俑,亲历了第一次、第二次挖掘工作;兵马俑考古中生代的领头人是43岁的许卫红,她是第三次挖掘的执行领队;30岁、北大毕业的邵文斌也因为头次参与挖掘,进入考古事业真正入门的转折点。这天,袁仲一、许卫红、邵文斌,三代兵马俑考古工作者以不同的身份,见证了中国兵马俑考古事业35年的完整历程。 6月13日,中国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