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淞沪会战期间,八百孤军坚守四行仓库四个昼夜,由海岚·里昂(Hyland Lyon)拍摄。 1937年10月31日,淞沪会战期间八百孤军撤出四行仓库,由海岚·里昂(Hyland Lyon)拍摄。 美国人海岚·里昂(Hyland Lyon)曾是张学良的私人飞行员、赵四小姐的私人保镖、张学良及其家族间的信使、张家的财务经理人以及张学良私密文件的保存和守护者,他还是美联社的摄影记者。上世纪30年代...
甲午海战中的致远舰 国际在线报道: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消息,11月4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项目专家论证会。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中船重工701所等多单位各个领域的专家,在听取汇报、考察出水文物、质...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匈牙利博物馆近日展出一尊千年佛像,佛像内因为藏有一名高僧的遗骸引起外界关注。不过,媒体很快发现,这座宝像可能是中国福建“章公六全祖师”肉身像。 出借这尊佛像的荷兰德伦特博物馆,昨天突然从布达佩斯撤走了坐佛,匈牙利自然科学博物馆新闻发言人莫妮卡女士证实了这一消息。她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荷兰方面对撤走一事没有作任何解释,“我们感到震惊,也非常遗憾”。 在匈牙利自然科...
掩于黄土2000余年,流失海外20余年,如今,它们终于“回家”。7月20日,曾藏于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32片春秋时期秦人金饰片,在甘肃省博物馆完成了交接,同时,“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拉开序幕,免费展览将持续到10月31日。这是中法两国间首次通过协商合作,促成流失文物回归的成功案例。 □回归 32件金饰片正式移交展出 20日,流失海外20余年,包括秦人图腾鸷鸟在内的32件大堡子山...
2015年7月21日,掩于黄土2000余年,流失海外20余年,今天,它们终于“回家”。曾藏于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32片春秋时期秦人金饰片,昨天在甘肃省博物馆完成了交接并开始向公众展出。 痛 遍野盗墓人昼夜赶工 20多年前被盗出境 上世纪80年代,当地村民在挖一种动物化石“龙骨”时意外发现了一些古代墓葬,并由此出现了盗墓活动。1993年,盗墓活动加剧,大堡子山遗址惨遭盗掘,盗掘出土了...
这是7月20日在甘肃省博物馆拍摄的法国无偿归还我国的金饰片流失文物。 7月20日,在甘肃省博物馆,一位观众拍摄法国无偿归还我国的32件流失文物的展览图。 7月20日,在甘肃省博物馆,观众参观法国无偿归还我国的32件流失文物。 7月20日,国家文物局和甘肃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移交仪式暨“秦韵——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曾流失法国的32件甘肃大堡子山秦人文物正式移交至甘...
颐和园28日起举办“颐和园南迁文物展”,在未来两个月时间内,向公众展示园藏参与文物南迁的73件珍贵文物精品与档案史料。据悉,此次展览中的近30件文物是60多年来首次面世。 颐和园有关负责人介绍,为铭记颐和园园藏文物南迁的不平凡历史,颐和园特将园藏参与国宝南迁的文物及档案史料首次集结展出,并为此筹备了一年之久。展览以园藏南迁文物珍品为主,并结合部分珍贵历史档案资料,反映了颐和园650箱2445件珍...
据香港《文汇报》12月28日报道,古埃及文明充满神秘色彩,英国大英博物馆发掘当年古城纳夫克拉蒂斯(Naukratis)的遗址,近日挖掘出约1万件文物,包括希腊船的木制组件和埃及雕像,揭示出当时的繁华景象。大英博物馆馆长汤马斯指出,最新文物种类繁多,反映纳夫克拉蒂斯在古埃及时期贸易频繁、文化交流活跃,堪称国际都会,“犹如古埃及时代的香港”。 纳夫克拉蒂斯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希腊语意即“船的女主人”,...
国务院法制办今日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送审稿强调了文物利用的底线,明确文物利用应当确保文物安全,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相协调,防止不当利用、过度开发。 送审稿强化了政府责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是长期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文物保护体制。文物保护是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主导责无旁贷。贯彻实施《文物保护法》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及其原因表明...
打着“维修性拆除”“原址重建”名义违规拆除文物建筑的乱象,今后有望得到遏制。28日,国务院法制办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中明确,擅自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的,将面临最高100万元的罚款。 据介绍,我国现行法律将不可移动文物区分为“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两大类。前者数量较少,保护管理较好;后者占到总量的85%,但缺乏明确的保护管理制...
战国时期芈月故里的漆器和青铜器在广州就能观赏到。今天起,由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吉金华彩——湖北九连墩青铜器漆器展》正式开展,本次展览分列鼎而食、楚风漆韵和金戈铁马三部分,精选了湖北九连墩战国楚墓中出土的93件套文物,以青铜器和漆器为主,涵盖了祭祀、生活、宴乐、军事等方面,集中反映了2000多年前楚文化魅力。 展品文物包括有青铜、漆木玉器、竹简,既有礼乐制度规范的祭器、明器,...
“十二五”期间,国家文物局将加快文博人才培养作为破解制约文物事业发展紧迫问题的措施,大力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国家文物局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金鼎工程”为载体,统筹谋划、科学部署,创新开拓,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各类文博人才培养,五年累计完成120个培训班次,培训文物系统人员超过15000人次,文博人才培养体系得以确立并不断完善,为文物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
74件作品、5座城市、20余万观众……这一串数字,是由山东省文化厅、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主办,山东美术馆、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以及潍坊市、临沂市、威海市、烟台市文广新局承办的“大师窖藏——走进山东半岛巡展”交出的一份成绩单。 作为山东省文化厅“2015年度文化惠民系列活动”的重点项目之一,“大师窖藏——走进山东半岛巡展”展出了包括任伯年、吴昌硕、林风眠、徐悲鸿、齐白石、陈半丁、傅抱石、石鲁等...
12月25日,湖北省大冶市刘仁八镇三策村邹贵卿湾锣鼓声声,鞭炮烟花齐放。村民聚集在邹氏祠堂门口,庆祝失窃3年多的汉白玉香案回归祠堂。 始建于公元1372年(明朝洪武五年)的邹氏宗祠,是大冶地区建筑年龄最久、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古建筑。2008年,该宗祠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该宗祠内,有一个长2.6米,宽0.53米,高1.13米,重达数百斤的汉白玉香案。该香案是公元1652年(清朝顺治九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