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出土文物 “我们历时4个月,用小手铲对海曙区尚书街地块考古进行了细致的发掘,收获非常大,尤其是出土的大量汉晋、唐宋时期的文物,是宁波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昨日,宁波市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宁介绍:今年8月至11月,他们对尚书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500平方米,遗址平均深度约2.5米,遗址中出土有汉晋到明清时期可以复原的文物标本570余件。 佐证汉唐时期宁波历史研...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近日对位于三峡库区的黄金塝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计清理战国至六朝时期墓葬11座、窑址1座。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介绍,本次发掘面积1200余平方米,共计清理战国至六朝时期墓葬11座、窑址1座,其中砖室墓2座、岩坑墓9座。两座砖室墓分别呈长方形和“凸”字形,后者规模较大,由斜坡墓道、长方形甬道和长方形墓室三部分组成,该墓已被破坏,但仍出土了随葬品青瓷罐、青...
山西省文物局17日对外通报称,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郊区马厂镇安昌村的昌山建筑材料厂,在扩建厂区取土时发现了两座古墓。经辨认两座古墓均为金代墓葬,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其中一座双层阁楼墓室尤为罕见。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驻晋东南站站长杨林忠主要负责此次墓葬的发掘,他介绍,两座墓葬相隔4.5米,坐北朝南,顶部呈穹庐形,内部呈正方形,为仿木结构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均为家族合葬墓。两座墓室不...
古骆越遗址发现脱壳稻谷用的石磨棒。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供图 锣圩古骆越遗址发现的石锤石锛。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供图 古骆越文化遗址发现大石铲碎片。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供图 广西文化厅11月17日透露,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的古医药专家在考察南宁市武鸣县锣圩古骆越文化遗址时发现了成片罕见的野生薏苡。古骆越文化遗址野生薏苡和野生稻等远古“活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古骆越R...
11月13日,烈日下的隆安县乔建镇儒浩村谷红岭一片忙碌景象。这里的地表上采集到大量大石铲残件等遗物并被确认为是古人类文化遗址,考古人员正在此进行抢救性发掘并有重大发现。截至目前,已发现文化遗物近100件,类型主要有石铲、石锛、石斧、石砧、陶器陶片等,以及大量的石器残件和碎片。据悉,尽管未能对其真正功能作出最终判断,但本次发现将对研究石铲现象和稻作文化等有着重要价值和作用。 10月20日,受相关部...
古代人文遗址在修路勘察中意外得见天日 11个探测挖掘的土坑呈规则性排列,一处长方形土砖构建的墓地建筑,正从挖开的表土层中露出残垣断壁。泥土中,包裹着不完整的器具……近日,位于新都区新繁镇同盟村五组的一处古代人文遗址在修路勘察中意外得见天日。据现场考古工人员介绍,随着发掘工作的推进,这处目前暂不能判定年代的遗址即将揭开神秘的面纱。在同盟村五组的一片开阔农田中,一个面积约两个篮球场大小的区域引来许多...
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管理委员会前日披露,国家文物局将在明年对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进行再次考古发掘,开采年限经考证有望提前500年至800年,且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保护范围由现在的80多亩扩至8000余亩,扩大100倍。 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一座从商代晚期一直延续到汉代的开采和冶炼铜矿遗址,表明黄石地区的先民早在3000年前就开始采矿炼铜,并且达到相当高的技术水平。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位于大冶金湖之...
近日,巴林左旗辽上京皇城乾德门遗址挖掘工作基本完成,中科院的考古专家在遗址中发掘了从辽代早期到清代的营建过程,为研究辽代历史、考古、建筑等提供了重要依据。赤峰台记者何键的报道: 这次考古挖掘从今年七月份开始,经过四个多月的努力,一座保存完整的门址被清理出地面。据考古人员介绍,乾德门营建共有三次,辽代早期和晚期共两次营建都是在原址上进行,清代有一次营造,位于辽代乾德门的附近。辽代营建的乾德门长约...
距今4000年以前,新疆裕民县阿勒腾也木勒河两岸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记者从11月12日召开的新疆文物考古成果汇报会上了解到,这个新发现,对研究裕民县及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考古学文化,提供了新的考古材料。 据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胡兴军介绍,今年5月至7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塔城地区及裕民县文体局、文管所的配合下,对位于裕民县阿勒腾也木勒乡附近阿勒腾也木勒水库淹没区的100多座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
记者16日从甘肃嘉峪关市文物局获悉,该市12日发现一座墓葬,经过连日挖掘出土墓藏顶灯、瓷碗、獬豸等青铜器、瓷器文物17件。初步判断,此墓为魏晋时期古墓,距今约1700年。该古墓葬于12日当地文殊镇一位农民在做农活时发现。目前挖掘工作已全部结束。嘉峪关市文物局介绍说,此次出土文物保存较为完整,个别文物的价值可与举世闻名的果园新城魏晋墓出土文物相媲美。此墓葬挖掘过程中未发现墓志铭,墓室内壁也无壁画。按...
近日,考古学家在洛南盆地旧石器地点发现大量石制品,令人惊喜的是,代表几十万年前,古人类时期直立人“高科技”的“阿舍利手斧”等石器的大量集中出现,十分罕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今年4月开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洛南县博物馆和南京大学的专家,对南洛河干流与南部支流县河之间的“四十里梁塬”地带再次进行了详尽的旧石器遗址普查工作。期间意外在城关镇中心村张豁口已建成民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