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7日下午,市政协主席赵微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把脉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创意策划情况。市政协副主席乔国强、李晓煜、黄平、宋东升、曹季敏以及市委统战部和殷都区委、区政府、区政协主要领导出席座谈会。 在听取殷都区有关部门关于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创意策划情况汇报后,与会人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赵微在会上指出,殷都区委、区政府以文化为主线的发展战略,体现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
开栏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应地,如何有效保护利用文化遗产,成为新时期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立足于西安实际,直面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突出的难题,积极探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新思路、新模式,在充分保护文化遗产本体、优化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文化旅游项目...
阳光灿烂的冬日里走进杜陵,道路两旁延绵成一线的树上挂着灯笼样的红橙色果实,顶簇金色霜叶的杨树傲然挺立着白色的躯干,郁郁葱葱的雪松翠柏披散着长青的绿发……这里的空气让人感觉无比清新舒适,无愧于西安“绿肺”的美名。每年有几十万市民来这里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体味汉代的历史文化。回想十年前,人们无不为这里的巨大变化而惊叹。 相距两千年 昔日风水宝地一度备受...
当黑色的夜幕降临,数百盏五彩的景观灯为巨大的烟囱和斑驳的立管打上绚丽的光影,废旧的厂房炉罐如同一座座怪异的城堡森然而立,组合出一个另类的梦幻之境。置身这样的环境中,将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相信生长于不同时代的人会有完全相异的答案。 在本届文博会上,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展区向观众们展现了他们立足于工业资源再利用的文化创意,镶嵌在弧形结构里的六块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大屏幕,分别展示了...
大明宫建造特效图来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网站 一些不合程序的建设项目正在给遗址保护带来危机 10月1日,号称“世界遗址保护东方典范”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在一片争议声中盛大开园。从立项到全面建设的三年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从不缺少话题。今年开园前后,一批文博专家又对大明宫遗址公园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质疑。方兴未艾的大遗址公园到底应该怎么建,大明宫遗址公园还只是破题。...
12月8日,为期两年的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主体工程修缮工作进入扫尾阶段,目前正在紧张陈列布展中,明年1月20日将全面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 新四军军部旧址维修工程是南昌市西湖市民文化广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该工程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633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一座建筑面积4833平方米的市民文化中心、一个面积6800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和一个休闲园林广场,以及对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进行...
【提要】99年前,武昌起义将民主革命的火种点燃,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同时在湖北武汉留下了一串串光辉闪耀的历史足迹;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即,武汉市也迎来史上最大规模的辛亥革命文物修缮工作。今年1月,政协武汉市第十一届四次会议上传出消息:武汉将投资3200万修缮27处文物。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即,武汉市也迎来史上最大规模的辛亥革命文物修缮工作。今年1月,政协武汉市第十一届...
12月7日,2010年度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保护项目专家评审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讨论通过了《新疆昭苏县小洪纳海石人遗址博物馆设计方案》,将建小洪纳石人遗址博物馆。 小洪纳海石人墓位于昭苏县城南5公里的草原中,墓前立一石人,由花岗岩雕刻而成,是一尊典型的武士形象,腰部右下侧,刻有粟特铭文,雕像神态端庄、生动逼真。由于长年累月的风雨侵蚀,目前,石人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上面的粟特文逐渐淡化。加...
中新社成都11月17日电 (鄢银婵 张浪)中国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17日在成都签署《合作共建大遗址保护成都片区框架协议书》,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蒋巨峰分别在协议书上签字。 大遗址是指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是中国五千多年灿烂文明史的主体和典型代表。 ...
新华调查:曾改变世界历史却改变不了自身受损“命运”? 重庆南宋抗蒙遗址保护调查 在重庆市中心最繁华的解放碑附近,一段古建筑的残垣断壁突兀地伫立在一片废墟之中。这里就是曾改变世界历史的南宋抗蒙山城防御体系指挥中心遗址,今年初被意外发现。由于种种原因,从4月底至今,该遗址遭受风雨侵蚀和积水浸泡,发掘保护陷入困境。 旧城改造惊现宋代遗址抗蒙指挥中心重见天日 2010年3月,重庆市渝中区危旧房改造...
今年11月初开始,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厦门大学、靖安县博物馆,对靖安县老虎墩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获得一批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和文化遗物。12月3日,考古人员发掘出一长4米、宽90厘米的用卵石铺成的路段,被考古专家考证认定为距今约5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人修建的道路。据悉,这是江西史前考古发现年代最早、保存完好的第一条路,堪称“江西第一路”。
甘肃临潭齐家文化遗址考古发现两座墓葬共用一个坟茔,为3000多年前古人堆积坟茔习俗增添新证据。 记者从刚刚结束的甘肃临潭磨沟齐家文化墓地考古现场了解到,在今年发掘的280座墓葬中,考古人员又发现了4座堆积坟茔的墓葬,其中两座墓葬共用一个坟茔。 负责现场考古发掘的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毛瑞林介绍,今年发现的4座堆积坟茔的墓葬,坟茔都用黄土堆积,其中两个比较特别,一个是两座墓葬共用一个坟...
1953年发现于河南省郑州市货栈街的为二里岗商文化期的两片牛骨,分别为牛的肋骨和肱骨。现下落不明,不知所踪。原骨曾由陈梦家先生鉴定研究,相关资料刊发于《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及其著作《殷墟卜辞综述》以及1959年出版的《郑州二里岗》报告中。其中牛肱骨刻辞仅有一字,今各家考释多读为“又”字。牛肋骨刻辞陈梦家先生认为有10字,李学勤先生也认为有10字,近年来李维明先生认为各家释文漏掉一字,应为1...
摘要:对王城岗67份木炭样本进行鉴定,这些木炭分别属于21种木本植物,有麻栎、麻栎属的3个种、红锥、青冈、朴树、苦楝、青檀、枣树、柳树、红叶、桦木、柿树、枫香、5种未鉴定的阔叶树和刚竹属,还发现了1种块根类植物。根据分散于地层中木炭树种和灰坑木炭树种以及分散于地层中的木炭和灰坑的木炭树种组合的分析,在龙山文化时期王城岗遗址的植被具有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同时存在的特点,表明该遗址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