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边大使致辞 边大使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中毛两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大大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信此次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将进一步增进毛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丘尼部长表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两国在文化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再次让毛各界人士领略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次展演由中国文化中心和福建艺术馆联合举办,以图文、表演等方式展示具有福建文化特色的非遗精...
《北海市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实施方案》已经过北海十三届人民政府第106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北海市人民政府日前发出关于北海市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全市各相关单位认真组织实施。 北海对外开放历史源远流长。北海合浦自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合浦郡,是汉朝南海对外海上贸易的中心和枢纽,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北海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
9月7日下午,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市园文局)信息化“十二五”规划项目顺利完成招标。此次招标引来海归人士及外资公司的关注,为西湖遗产的信息化建设引入了很多先进的国际化理念和管理方式,西湖世界文化遗产地信息化建设有了“新标杆”。 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何围绕《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和《名胜区(园文局)“十二五”规划》,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成为...
本报讯 7月4日-5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法国奥弗涅大学Auvergne政法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中法文化遗产法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隆重召开。来自法国奥弗涅大学、法国科西嘉大学、台湾政治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高校和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室、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重庆社科院、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公安部政...
新华网西安9月7日电(记者 陈晨)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6日晚在陕西汉中表示,国家文物局支持蜀道沿线城市,在充分做好遗产资源调查与认定、价值评估、保护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法规体系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考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单霁翔是在全国政协组织的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活动调研途中做出上述表态的。4日,该调研在西安启动,随后,这支由全国文物、旅游、文化等领域的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组成的调研组,奔...
中广网北京9月6日消息在今天(6日)上午举行的纪念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一直致力于民俗文化研究的国务院参事冯骥才共同对话古村落保护问题。 温家宝:骥才同志,对保护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历来高度重视,做了很多工作,他讲的古村落我相信是他关注的各种应该保护的遗产当中的一部分。我们听听他的发言。 冯骥才:总理,各位专家学者,我特意选择古村落作为今天的话题,是因为这...
活动启动仪式 9月6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文化厅、省旅游局、邵阳市委、邵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红网、湖南新活动传媒、邵阳市委宣传部、武冈市委、武冈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放歌红土地”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届湘西南(武冈)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在武冈启幕。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作斌宣布开幕。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厅级干部高同星,国家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领导韩冰、杨晓辉,省委宣传部副...
11日,蜀道沿线的12个城市及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行业人士,在四川省广元市共同发表了中国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广元宣言,这标志着中国蜀道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工作正式启动。 记者从此间召开的2009中国蜀道·广元国际论坛上了解到,古蜀道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是保存至今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比古罗马大道历史更为悠久。作为我国历史上沟通西北与西南地区的交通主网络,蜀道是汉唐政治经济...
新华网北京9月5日专电(记者 隋笑飞)记者日前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中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历史文献丛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丛书共40册,收录的文献主要包括遗产所在地的地方志、历代有关该遗产的专门记载,包括专志、游记、图集、宫观寺庙志、人物志、诗文集等等,并按照一定的体例进行编纂。丛书所收历史文献下限至民国初...
在2011年中秋节期间,撷取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反映海派都市人文特色的项目,打造一场集展览、观众体验、参与互动于一体的非遗传习展示活动,反映上海的本土文化特色,体现城市文化品位,并让参观者获得有趣味、有价值的文化体验。 1、石韵馆:展示项目为石雕; 2、不可无竹居:展示项目为朵云轩木板水印; 3、梅花厅:展示项目为海派旗袍制作技艺; 4、逸野堂:展示项目为民族乐器制作技艺; 5、清馨山房...
河南省商丘市政府日前审议通过了《商丘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为当地大运河遗产保护提供了科学的法律依据,将有力推动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的开展。 商丘市大运河是中国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通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丘自西向东流经睢县、宁陵县、梁园区、睢阳区、虞城县、夏邑县、永城市,留下丰富文化遗产,夏邑县汴河济阳镇段至今仍保存有宽20米至30米、长20多公里的运河水面。 商丘古城是依托大运河而兴起的...
远眺池滇 2011年8月31日,是值得每一个昆明人记忆的日子。 这一天,昆明市正式通过媒体发布“拟启动滇池申报世界遗产”的重磅消息。 本地多名专家、学者获知这一消息后纷纷表示,滇池申遗可有力促进滇池治理和文化保护。 滇池申遗,重在唤起社会对保护滇池区域文化遗产、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共鸣,齐聚民力共同推动滇池治理深入开展,着力打造昆明具有世界性的文化品牌、...
隋唐是中国运河体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大规模开挖、修缮、疏浚大运河的时期,也是大运河航运繁荣的时期。隋炀帝所开运河共有四段,即通济渠、邗沟、江南运河、永济渠,其中安徽省境内的运河为通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济渠开凿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其自板渚引黄河水,经荥泽入东汉汴渠,至开封后,与古汴渠分道折向东南,流经商丘、永城、濉溪县(柳孜)、宿州、灵璧、泗县、古泗州入淮,成为贯通黄河与淮河、长江...
水下文化遗产的国际性因素也促进了遗产保护的发展,所有航船都能将不同的陆地和民族拉得更近,他们都是多种族、多文化和错综复杂的。 水下考古是考古学,寻宝不是考古学,这些论断应毫不含糊地广为宣传。文化遗产及其衍生的知识,比如考古学,只有在归属公众且由大众参与其中时,才具有真正意义。 考古学家被视为社会活动家,自1986年世界考古学大会成立之后,考古学家、各学科专家及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由此走到了一起,...
借助红外对射技术,移动按指可以改变有效弦长可以改变音高;通过动作捕捉,观众可以在大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简介台上,通过挥手翻看每一个名录的详细介绍;要了解变脸,观众只需轻轻地挥手、转脸,瞬间就能实现脸谱的变化等……这是记者日前在成都非遗博览园看到的新事物。而这也是IBM公司通过高科技手段,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得到更好的呈现所特意打造的解决方案。 而近日,非遗博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