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过去几个世纪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古代人类祖先的骨架化石,虽然大多数时候骨骼残骸至少是可识别的,但它们很少是完整。现在南非考古学家宣布发现有史以来最完整的360万年前人类祖先骨架化石。 南非约翰内斯堡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的Ron Clarke教授称为这个称为“小脚”(Little Foot)的骨架具有360万年的历史。这使得它成为人类最古老的祖先之一,同时也是人类进化链中被称为南方古猿的最完整...
日前,英国莱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宣布,考古学家发现了他们认为是罗马共和国末期军事与政治领袖尤里乌斯•凯撒 (Julius Caesar) 入侵英国的第一个证据。该大学考古团队现已发现新证据,表明凯撒大帝的舰队曾在位于英国伦敦东南部约 70 英里的肯特郡 (Kent) 内的萨尼特岛 (Isle of Thanet) 海湾处登陆。据莱斯特大学称,佩格威尔湾 (...
据报道,50名考古人员经过6个月的发掘,在伦敦市中心彭博社新的欧洲总部选址处地下12米的淤泥里发现超过1.5万件文物,包括珠宝、鞋、陶器和胸针。 当地时间2016年6月1日,英国伦敦,英国考古学家展示发掘出来的木牍。据报道,50名考古人员经过6个月的发掘,在伦敦市中心彭博社新的欧洲总部选址处地下12米的淤泥里发现超过1.5万件文物,包括珠宝、鞋、陶器和胸针。其中有405块珍贵的木牍,上面刻有...
近日,由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主办的2017中俄岩画考古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办,来自中国岩画学会、中国北方岩画研究所、内蒙古博物院以及俄罗斯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14位专家学者参会。 会上,中国北方岩画研究所所长吴甲才教授介绍了红山文化区史前无轮廓人面像的发现与研究情况,俄罗斯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叶卡捷琳娜·戴弗列特教授围绕古人如何选择岩画创作区域发表了独特见解。此外,中国岩画学会会...
俄新社11月13日报道称,《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刊文称,对古代瓦片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格鲁吉亚居民早在8000年前便已开始酿造葡萄酒,比中东和伊朗酿酒技术的出现要早1000年左右。 报道引述当今科学家的话称,现存葡萄品种均发源于西亚一片相当广泛的区域,涵盖中东、伊朗和南高加索地区,许多遗传学和考古学方面的研究都可以佐证。这些研究表明,大约在六七千年之前,在最早的伟大文明出现之前,人们...
“5000多年前的古人就很可能在黄海及东南沿海海域,沿着‘史前海上之路’进行较频繁的海上活动。”在2日至6日于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召开的中国东南及环太平洋地区史前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志军说。 关于“史前海上之路”的推断源自于福建南山遗址最新发现的大量炭化稻谷和小米。赵志军说,在新石器时期,既种植水稻也种植旱地作物小米是公认的山东半岛地区特有的农业生产模式。“但...
上周六(11 月 4 日),对于有关方面宣布在大金字塔 (Great Pyramid) 发现客机大小神秘空间的言论,一位监督金字塔空洞扫描项目的埃及考古学家予以了批评。“扫描金字塔 (ScanPyramids)”项目的科学家于 11 月 4 日披露,采用亚原子粒子扫描技术发现的神秘空洞是自十九世纪以来在金字塔内部发现的首个主要结构。但监督该项目的“扫描金字塔”科学委员会负责人扎西•哈瓦斯 (Zah...
10月21—22日,“沈阳地区旧石器考古进展与突破—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沈阳市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沈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康平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展开研讨。此次会议报告了沈阳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突破与进展,研讨了沈阳地区旧石器文化面貌及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和旧、新石器过渡时期文化面貌与内涵...
第七届“黄淮七省考古论坛”25日在山西太原举办,中国黄淮七省的考古学家、文物工作者在此回顾过去一年的考古成果。其中,雄安新区的考古工作尤引关注。 黄淮地区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核心地区。黄淮七省(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均为文物大省,也是古代文化遗存埋藏丰富、考古科研实力雄厚的省份。 除黄淮七省文物部门、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外,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
近日,考古学家们在一艘沉船中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上导航工具——星盘。 这艘船名叫Esmeralda,于1503年在阿曼海岸的暴风雨中沉没。船上的人全部遇难。当时的船长是葡萄牙著名探险家Vasco da Gama的叔叔。 该星盘直径17.5厘米,厚度小于2毫米。在航行中,水手用它来测量太阳的高度,以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星盘刚被发现时,表面并没有标记。沃里克大学的研究人员经过扫描...
内容提要:20世纪初,以研究古代社会为目标的科学的考古学传入中国。在认识早期中国历史的过程中,考古学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其发掘、研究过程中,考古学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古人类遗骸以及如何对待的问题。在考古学的科学研究与作为其研究对象的古人类遗骸之间,两者存在着科学与伦理道德(人文)难以和谐的矛盾。除了科学研究外,面对创造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祖先(古人),考古学家是否需要考虑给予他们最低程度的尊重与人文...
2017年10月13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2017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十四讲在考古研究所八楼大会议室举行。本场讲座邀请来自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的高蒙河教授(图一),为大家带来题为“由公众考古到公众考古学”的学术讲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国祥研究员主持并点评(图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
10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举办2017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十四讲,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高蒙河教授以《由公众考古到公众考古学》为题,就公众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实践过程、学科建设以及公众考古学的未来发展之路等内容与广大听众进行了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雪莲、刘瑞等参加本次学术报告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约30余人聆听本次学术讲座。学术讲座由中国社会...
古人到野外时会带些什么食物?考古学家最新发现的4000年前的青铜器时代木质饭盒给出了答案。 瑞士考古学家日前在瑞士西南部的伯尼兹阿尔卑斯地区的勒奇山发现了这一木质饭盒,以及一些弓箭、绳索和皮革制品等器物。它们位于接近2700米山顶的一处岩石庇护所内。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援引瑞士伯尔尼州政府的考古学家雷古拉·居布莱的话说,通过碳14测年分析,这些器物应属于约4000年前青铜器时代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