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6月23日上午,我市民间收藏家苏渔耕,收藏爱好者聂绍武、李有顺、秦怡北和林育民将其精心收藏的4000余件文物无偿地捐赠给了市博物馆,这也是保山市博物馆接收到了自建馆以来数量最多的一次民间文物捐赠。 市政协副主席李宗华出席捐赠仪式,并为本次捐赠者颁发证书,表彰和鼓励其文物保护意识和分享精神,希望借此唤起全市全社会对文物保护的关注和热情,增强社会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带动更多的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身到...
《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将于6月29日起亮相上海博物馆。此次展览的“百物”中有8件来自中国,包括良渚文化的玉琮、西周早期的康侯簋、商周时期的镈、东汉釉陶六博俑、唐代刘庭训墓的三彩文官俑、唐代龙首双耳瓶、元代青花瓷盘和中国产的太阳能灯具和充电器。这8件来自中国文物也是最受国内观众关注的,它们有何“身世”,能否“回家”?6月24日,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独家专访,解...
在洛阳龙门石窟宾阳北洞外,来自甘肃省迭部县的僧人贡琼丹巴和同伴们被精美庄严的阿弥陀佛雕像所吸引,纷纷拿出手机拍照。 然而,在龙门石窟2000多个窟龛里,并非每个佛像都能像宾阳北洞一样保存完整,这让贡琼丹巴心痛。据专家调查统计,龙门石窟被严重破坏的洞窟有96个,佛、菩萨、弟子头像被盗262尊,被毁坏的其他各类造像1063尊。 “应该让流落在外的佛像回到它们原来的地方,这才是应有的...
绵延万里的丝绸之路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全国21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22日在杭州发起倡议,成立“丝绸之路文物科技联盟”。 由国家文物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展”22日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在开幕式前,这21家基地共同发起了这一倡议。 根据倡议,联盟将加强成员间合作致力开展丝路文化遗产领域的信息共享、合作研究、人员交流和人才培养,针对丝路沿线...
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此前因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而备受瞩目。这座秦汉时祭祀天地五帝的大型祭祀遗址究竟还蕴藏着多少秘密?6月25日,记者从血池遗址考古工地获悉,我省考古人员日前在这里首次发现了“畤”字陶文,这是迄今为止对“畤”文化遗存属性判断的最直接实证。 发现 残片上有“畤”字陶文 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凤翔县文物旅游局等单位联合组队,于...
踩着史图博走过的脚印,几多收获、几多感慨。事实上,自1932年史图博从海南返回上海之后,他所搜集的300多件海南黎族的民族文物,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虽然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却也随着历史一起沉寂。 而那本数十万字的《海南岛民族志》发表后,曾被日本学者关注并译作日文出版,直到上世纪60年代,广东省民族研究院才将此书由日文译作中文,并作为内部资料保存。 “史图博的故事和著作在我读大学时就拜...
由国家文物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展”6月22日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此展共展出文物及复制品144件(套),其中我省敦煌研究院、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简牍博物馆等单位的67件(套)藏品参展,包括一级文物8件、二级文物25件和三级文物12件,以及复原的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车舆和敦煌莫高窟320窟等重要展品。 此展览旨在展示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
6月上旬的一个雨天,唐家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唐观挺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在唐家湾镇一座老祠堂里发现了两块嵌在墙身上的刻文。从这两块刻文的文字内容看,记录的是一百多年前,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洋行买办,清代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唐廷枢家族在唐家湾镇坚持从事的一项慈善事业。 唐观挺带着记者,冒雨走在唐家湾古镇的小巷子里,在大同街一个小路口拐进去,没走几步就看到一座瓦片屋顶的高大建筑,四周已经长满杂草,建...
遗产编号 ⅵ-2 所属地区 山西·晋中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晋中市 申报日期 2006 心意拳,又称形意拳、六合拳、心意六合拳、意拳,是我国优秀的内家拳,也是我国四大名拳之一。 心意拳是晋中历史上的武术前辈们在继承姬氏原创心意拳的基础上,结合保镖护商等新的武术实践,遵“天人合一”之理,循“一气、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进、八卦、九宫、...
遗产编号 ⅵ―1 所属地区 安徽·毫州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亳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华佗五禽戏是以模仿动物动作和神态为主要内容的组合动功。“五”是一个约数,并非限于五种功式;“禽”指禽兽,古代泛指动物;“戏”在古代是指歌舞杂技之类的活动,在此指特殊的运动方式。本法之起源可上溯至先秦,如《庄子》中有“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等载述,可见当时已有多种...
遗产编号 ⅵ―2 所属地区 安徽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阜阳市临泉县、宿州市??桥区 申报日期 2006 (1)临泉民间杂技马戏 杂技,古称百戏,属于散乐。临泉历史悠久,50年代出土的文物――西汉陶器、陶楼(系演出设施)中,楼上有演出杂技节目的表现,间接证明了汉代时临泉即存在杂技活动。口碑相传,明代中期,曾有一班艺人在临泉的杨桥、长官、沈丘(今...
遗产编号 ⅶ-3 所属地区 河南·郑州·荥阳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郑州市荥阳市 申报日期 2006 苌家拳,又称苌门拳,苌家锤,由清朝乾隆年间原汜水县苌乃周先生所创。苌家拳是中国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为中国名拳之一,其内容丰富,文武并重,形气合一,刚柔相济,技法独特,是中华武术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 其创始人苌乃...
遗产编号 ⅶ-4 所属地区 河南·三门峡·陕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三门峡市陕县 申报日期 2006 社火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的一项群众集体游艺活动,三门峡陕县大营村对社火却有另一种解释。大营村有万余人,是全省乃至全国少有的大村之一。大营的村名源于唐时驻兵屯田的兵营,村民按居住地结社,后逐步形成了东西南北四个社。每至春节、元宵时节,四社兵民联欢,军士...
遗产编号 ⅶ-6 所属地区 河南·驻马店·确山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驻马店市确山县 申报日期 2006 相传在北宋年间,驻马店确山县有一年大旱,为了解除旱情,大家自愿捐钱修建一处庙宇,要铸一口大钟放在庙里。各家各户就把自己家中的铁器拿到场子上,由铁匠们把铁器熔化成铁汁。这时飞来一群乌鸦,它们盘踞在树上呱呱乱叫,怎么也轰不走,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老人...
遗产编号 ⅶ-8 所属地区 河南·三门峡·灵宝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三门峡市灵宝市 申报日期 2006 灵宝市阳平镇东西常骂社火,由来已久,闻名遐迩。骂社火,原来叫“社合”。相传尧舜时期,人们为纪念轩辕黄帝和嫫母的公德,每年春季都要大举祭祀活动,用唱歌、跳舞祈祷吉祥,消除纠纷,合作向前。在后来自发活动中,有了好差之别,差的不服气好的,挑剔好的毛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