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从河南有关文物部门获悉,由濮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承担的淇县关庄墓地的考古发掘工作已经结束,发掘汉代、清代墓葬四十四座,并出土不同质地文物三百二十一件,其中不乏精品。 南水北调工程是为缓解中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问题而实施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特大型工程。中线一期工程已经于二00三年底开工,并将于二0一0年建成通水。中线工程穿越河南省古代文化、文明的核心地区,涉及文物点多面大,价值重大,保护任务十...
河北省文物工作者为配合张(家口)石(家庄)高速公路建设,抢救发掘了河北省蔚县大德庄一座东汉时期墓葬,出土各类完整或可修复器物579件及大量陶器碎片,其中包括66件、21种陶器,2面铜镜、510枚铜钱和1件玉扣。 文物专家介绍说,这座汉墓中出土的陶器虽然只有66件,但种类较多,如壶、罐、盘、案、盆、碗、勺、耳杯、奁、博山炉、灯、楼等21种。 据介绍,出土的陶器陶质为泥质灰陶,少量为泥质红陶,...
一块图案奇特、组图动作连贯、人物线条清晰而又保存完整的“导引图”式浮雕砖日前现身兰州,甘肃省和兰州市有关文博专家初步断定是西汉时期的文物。 这块汉砖整体呈现出一种微红的颜色,长28.5厘米,宽18.5厘米,厚约3厘米,汉砖正面雕有八个人物动作形象,衣着呈现出微红的朱色。人物上下并列两层,每层均为4个不同姿态的单人运动形象,其姿势酷似“伸展运动”、...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考古人员在和林县盛乐古城遗址上,抢救性地发掘了一座重要的西汉早期大型墓葬。 该古墓出土文物20多件,包括青铜壶2件,青铜熏炉1件,青铜碗1件,青铜釜、甄各1件,青铜铣1件,铜镜1件等,出土文物之多是全区汉墓发掘中不多见的。这对于进一步研究和考证盛乐古城遗址在西汉初期的历史地位和社会背景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从出土的文物看,该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应该非常显赫。
城坝遗址位于川东北渠县土溪镇之渠江东岸,北、西、南3面环水,东接佛尔岩,呈依山傍水之势。遗址距县城约26公里,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派队于3—6月对遗址进行了调查和首次的正式发掘。 本次发掘工作分2个区域进行布方,布方地点都位于城坝村八队“新房子”附近,一区主要为遗址的西汉木椁墓墓地,二区为遗址。发现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木椁墓3座、...
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青岛市文物局、胶州市博物馆联合发掘的胶州市赵家庄遗址和汉墓群,已获重要成果 其中赵家庄遗址清理出一批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东周时期的遗迹,出土文物800余件;赵家庄汉墓群发掘76座墓葬,出土文物350余件。这是记者今日从山东省文化厅和青岛市文物局联合在现场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赵家庄遗址位于胶州市里岔镇赵家庄村南,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这次发掘约3000平方米。...
记者从河南省浚县文物旅游局获悉,浚县日前出土一罕见汉代“飞天马首”彩陶。“飞天马首”是我国战国至汉代时期一种罕见的陪葬物品,其含义是期望死者的灵魂在飞天马的引领下能够飞天成仙。 据介绍,日前,在浚县卫贤乡一处建设工地上,文物部门发现一个古墓群,经文物专家勘察,共有11座汉墓,墓室均呈长方形,由青砖砌成,南北向分布。其中最大的一处古墓坑深有1米多,...
去年9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满城县文物部门对满城县尉公汉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遗址位于尉公村西北面的山间台地上,分布面积约4万平方米,发掘区位在遗址的东北部,发掘面积400平方米。遗址地层堆积共分4层,其中3—4层为汉代文化层,厚0.8—1.2米,出土有泥质或夹砂、夹云母的陶盘、瓮、罐、碗、盆等多种器物。第2层下发现灰坑10座,平面分圆形、椭圆形、长圆形、不规则...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继2002—2004年分别对长乐宫二号、四号和五号建筑遗址进行发掘后,2005年10—12月又对长乐宫六号建筑遗址进行了部分发掘,钻探发掘表明,6号建筑遗址是迄今钻探到的长乐宫内规模最大的一座建筑遗址,部分发掘发现了最为完美的排水系统。结合前面的发掘钻探,汉长安城长乐宫的总体布局已初步展现在人们面前,其大气恢弘、精致有序的建筑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大汉时期高贵奢华的...
一块一块,一片一片,支离破碎,大者如杂志大小,小者如指甲一般,碎渣无数。就是这些碎渣般的残片,使1700多年前的世界最早汉文佛经《诸佛要集经》被发现了。《诸佛要集经》著于西晋元康六年(公元296年)。3年前,辽宁省旅顺博物馆的房学惠作为一名参与佛经残片整理工作的研究人员,她与几个同事要将上万张残片一一粘贴成册。为了保护残片,研究人员在其中间用一张纸条过渡,残片成册后用特殊技术糊的纸盒加上蓝布,制成...
西安考古工作者近日在汉长安城最大的宫殿长乐宫遗址内发现了一座大型建筑遗址,发掘成果表明该建筑遗址是迄今发现的长乐宫规模最大的一座建筑遗址。有关专家称,从目前出现的一百余个柱础点来看,其建筑布局有序、结构精巧,展现出了大汉皇宫的巍峨壮丽。 据了解,长乐宫是在秦离宫兴乐宫基础上改建而成的西汉第一座正规宫殿,位于长安城内东南隅,为皇太后居住生活的地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继二00...
考古人员近年来在河南省内黄县发现一处西汉晚期较大规模的聚落遗址,发掘了多处保存完好、布局清楚的西汉庭院民居,使之成为我国目前唯一一处能够再现汉代农村情景的古遗址。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说,通过对该遗址的研究,我们可以真实地复原汉代的庄园或村落布局,真实地复原一个家庭的建筑布局和生活场景,甚至可以真实了解各类单体建筑实体的建筑结构与建筑工程技术方法等情况。 他认为该遗址最重要的...
在配合基本建设的过程中,陕西省考古所汉阳陵考古队去年以来共发现墓葬近800余座,其中在汉阳陵帝陵东司马道南北两侧的大型陪葬墓达20座,对研究中国帝陵的陪葬制度提供了重要材料。 汉阳陵是中国西汉第四个皇帝刘启与皇后的合葬墓园,面积相当于汉长安城的三分之一,迄今已发现各类从葬坑260多个,汉阳陵目前出土的珍贵文物绝大部分是从这些从葬坑中发掘出来的。阳陵从葬坑跟秦兵马俑坑一样,文献上无记载,最初...
2005年12月末,在里耶古城护城河发掘过程中,专家发现了“五城同址”的有趣现象。专家在里耶原有的战国、秦、汉时期的古城的基础上,又发现了明清时期的古城墙遗址,并出土了大量的箭镞、兵器及巨大的木头等器物。不过,参与考古发掘的专家龙京沙表示,在古城遗址上发现的明清时代的古遗址只是一些土垒,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还不能简单地称之为“五城同址”,需要进一步考证...
一项堪与意大利“庞贝古城”相媲美的考古发现20日被公诸于世——河南省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南部黄河故道中发现一处西汉晚期规模宏大的汉代村落遗址。 据河南省文物管理局20日召开的发布会介绍,2000多年前,它毁于黄河泛滥而被泥沙深埋在地下。 “这是一个不得了的大发现。”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著名汉唐考古学家徐苹方先生说,“汉代社会特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