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日记者从新疆精河县文物管理获悉,此前文物专家在例行的野外文物安全巡查过程中,在赛里克底山前地带发现两处早期人类居住遗址。经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专家鉴定,初步推断年代应该在公元前后之间。 据称,该遗址距离青河县约100公里的一条南北向季节性冲沟内。遗址轮廓清晰,房址的墙基用黑色或褐色砾石砌制而成,多为长方形。1号遗址南北长17米,东西长14米,用双层较大的砾石砌成,墙基宽0.9米,砾石间距...
古炮出土现场 通讯员供图 在销烟池,工作人员在对新发现的古炮进行处理 这两门炮,是建新陈列馆时发现的 东莞时报记者 顾翔 摄 虎门又有文物出土了,这次可是重量级的。它不仅是迄今为止虎门镇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一门大炮,而且,可能解开新涌炮台遗址未解之谜。 7月31日傍晚,虎门一建筑工地挖出一门古炮,引起市民热议。记者昨日了解到,目前这门古炮正在接受专业防护程序。 ...
邛崃国际南丝路暨文君文化旅游节正式启动 8月1日,2012中国成都邛崃国际南丝路暨文君文化旅游节& 据介绍,在未来的两个月时间里当地将举办文君琴会,邀请国内知名的古琴大师与游客一道奏琴赏景;拍摄微电影,借助网络平台推广南丝路及文君文化;举办大型露天闭幕式晚会,以定制歌舞剧形式,演绎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千古佳话。此外,有关方面还将推出宜居邛崃高峰论坛系列活动、天台山消夏系列活动、南丝路音乐节带把吉...
7月31日晚间,从北京传来喜讯,在国家文物局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会上,《临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获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一举通过方案审核,不日将由国家文物局正式发文公布。 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历史所所长陈同滨、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付清远等参加评审专家一致认为,此次编制报送的《临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规划目标明确、前期调研扎实,充分关注了遗址的整体保护与可持续性,重...
金川刘家寨遗址是四川新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位于青藏高原东麓金川县二嘎里乡刘家寨台地上。因修建绰斯甲水电站厂址, 2011年9月至1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金川县文物管理所对刘家寨遗址进行了首次考古发掘,完成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清理灰坑133座、房屋6座、窑址11座;出土丰富的人工、自然遗物,陶片、石制品、骨制品、兽骨等数以万计。2...
4月26日,郴州市文物处,考古人员在对桂阳千家坪遗址发掘出土的大量陶器进行修复。郭立亮摄 6000年前的湘南地区,史前人类如何生活?从我省考古专家对桂阳县银河乡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可见端倪:成年男性与现代人一样身强体壮,猎食牛、猪、鹿、熊等较大型的野生动物,制作有凤鸟、太阳、兽面等极为复杂纹饰的陶器…… 2011年11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郴州市文物处对千家...
7月31日上午,考古人员向记者展示罕王宫遗址内出土的莲花纹瓦当。记者 查金辉 摄 沈阳故宫根据《盛京城阙图》做出了罕王宫的模型。主任记者 王志东 摄 为什么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沈阳的家建在明代九门边上,而不是舒适的城内?原来是为了逃跑方便。 昨日,沈阳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北中街路北考古现场发布了罕王宫和豫亲王府遗址考古发现。考古工作人员表示,罕王宫是沈阳故宫的组成部门。对于两处清早期遗址下一...
考古现场 日前,在位于沈阳北中街一处工地上,一组清代的早期建筑群遗址因施工重见天日。7月31日,记者从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近3个月的勘测、考古发掘,证实该处遗址为为努尔哈赤的住所,俗称罕王宫。在罕王宫南侧偏西不远还发现了豫亲王府遗址。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二队队长赵晓刚,根据清满文老档中的《盛京城阙图》中所绘的“太祖居住之宫”的位置,又结合遗址现场出土的建筑基...
时隔30多年,曾经走出“东北第一人”的本溪庙后山古人类遗址再次开始发掘。 昨日,本溪市博物馆副馆长梁志龙告诉记者,这次发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其范围主要是曾经出土多件人类遗物和多种古动物化石的A洞,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高星放线划定。 庙后山古人类遗址位于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山城子村东庙后山的南麓山坡上,1978年5月,是当地村民开山采石烧制石灰时意外...
本报记者 王晖 秦阿房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是秦朝统一后修建的天下朝宫,是中国国家第一次大一统和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志,历经2230年的风吹雨打,今日依旧雄风不减,震撼世人。 7月15日,“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策划方案研讨会”在北京召开。25名中外权威专家围绕“阿房宫遗址公园”的定位、规划、理念等七大核心环节展开研讨,并达成了“将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
南汉瓷莲花座。 北宋青釉瓷薰盖。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东风中路S8地块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刘力勤 李启俊 摄 7月29日下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公布了一个重要考古发现:从今年2月底开始,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东风中路转仓边路地段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经过近半年的努力,揭露面积350平方米,清理汉至民国时期水井近40眼,发现大型汉代木构水渠和唐末五代时期大面积垫土等重要...
距今约2.8万年的“峙峪遗址”的现状。 山西朔州:“峙峪遗址”见证当地民众遭野蛮摧残 在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下团堡乡峙峪村,紧邻村民住宅区有一条自西北向东南的沟壑。在沟壑附近几十米的坡上,有一处令朔州人乃至山西人引以自豪的古文化遗址——距今约2.8万年的“峙峪遗址”。 “峙峪遗址”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区,证实了这里是一处不同凡响的圣地,这里是...
文物可能采取异地保存和展示 昨天本报报道了广州东风中路仓边路路口发现汉代大型生活区遗址,出土数百件文物的新闻。面积广大的遗址区如何继续发掘?汉代木构排水渠应如何保存?记者了解到,发掘工作或将于8月底结束,对文物可能采取异地保存和展示。 来自广州市文物考古所研究室的易西兵告诉记者,对东风路汉代遗址采取的是保护性发掘,从今年2月初就开始了,目前考古工作还在进行中,考古出土文物已经得到妥善保护。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