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西配楼已成为一片废墟-大河网 郑州国棉三厂办公楼去年3月份被确定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然而不足1年时间,办公楼就惨遭黑手。2月22日上午,记者在郑州国棉三厂办公楼前看到,国棉三厂西侧配楼完全被拆,而主楼一层西面墙壁已被损坏。郑州文物局执法大队已对此事展开调查。 现状:国棉三厂西配楼已被拆除 主楼遭损坏 据媒体报道,2011年3月17日,郑州市政府批准了首批郑州市中心城区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
怀菊山民 海派早期名家中,任熊与张熊、朱熊合称“沪上三熊”,加上任颐等,他们的创作在当时出现了一个令人关注的高潮。 任熊多才多艺,人物、花鸟、走兽、山水兼擅,还能填词吟诗,谱曲奏乐。曾于晚清大诗人姚燮之大梅山馆习画,饱览历代名迹,摹临精工,画艺精进。 任氏画艺,最可称道的是人物画。其画风远溯唐宋,近师晚明陈老莲,又采用民间艺术的长处,变老莲的高古为世俗,人物形象身躯伟岸,结构略带夸张,...
600多元买入涨到上万元 福州的中学教师张先生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收藏婚书,三十多年来,已经收藏了600多本从清朝光绪年间至“文革”期间的历代婚书。随着近年来婚书收藏的升温,张先生当年总共投资6万多元的婚书,现在已经升值了十几倍。张先生告诉记者,他收藏最早、价值最高的婚书为清朝光绪十六年的“鸳鸯礼书”,当时在花鸟市场花了600多元买的,现在已经...
文/马龙 时下,“海派”一词可谓深入人心。艺术市场上,从“海上三任”到吴昌硕、虚谷,这些名字个个如雷贯耳。尤其任伯年这一海派巨擘,更是从来就不缺乏“粉丝”。任伯年的作品基本是最早进入艺术市场的,但随着多年来的市场沉浮,当人们一次次质疑中国古代书画家欠缺造型能力,流连于油画那精准优雅的线条的时候;当人们熟知当代艺术已如何屡创天价而对中国传统艺术失掉兴趣的时候,这位久违了的大师——任伯年及其作品给...
清真饮食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民族文化,也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真饮食文化是中国穆斯林在饮食方面的创造及成果,涉及中国穆斯林民族在“食”方面的历史思想、宗教信仰、价值观、审美观、艺术等。它既是伊斯兰饮食文化的体现者,更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承者。清真饮食文化本着“择善”、“择美”的原则,对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继承、发展...
文/杨艳丽 相对于近现代绘画的火爆,晚清与民国书法作品还处于一个发展过程中的初级阶段,价位提升的空间依然值得期待,这就给了藏家们施展眼力与魄力的机会。 山西民国书法作品收藏家杨淳渊先生向记者介绍说,根据拍卖市场的走势与市场认可度来考量,一般来讲,对联(楹联)的受追捧度最高,中堂次之,手札(信札)再次之。但与此相反的是,信札通常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作者的学术价值,特别是众名家集合的手札或...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康钦如文/图) 一百多年前的大学毕业文凭是什么样子?近日,南宁市金湾花城小区居民苏宠嘉向记者展示了其家收藏的一件传家宝―――他爷爷留下的一张大学毕业证。证上显示发证时间为宣统元年,属于中国最早出现的首批大学毕业证之一,相当罕见。 毕业证书 四开报纸大小列明学员成绩及学习科目 16日下午, 在南宁市金湾花城 小区,76 岁的苏老伯向记者展现了 他家收藏的这张大学毕...
中国徐州网-彭城晚报讯 (记者 林刚) “我新收获了一份清代奏折,是广东巡抚德寿给光绪皇帝写的,里面还提到了孙文。”收藏爱好者娄海燕先生说,研究这份奏折后,了解到两个少有人知的故事。 娄海燕收藏的这份奏折是从北京一藏家处购得。奏折装在特制信封里,信封用带有龙纹图案的黄色锦缎做成,用红色火漆封口。封口边有毛笔楷书繁写的一个“谨”字,下端写有“头品顶戴广东巡抚奴才德寿跪封”。 奏折封面也是龙纹...
本报讯日前,四川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将一幅耗时3年完成的全长近12米、幅宽30.5厘米的巨型蜀锦《清明上河图》捐赠给四川博物院(微博)收藏。据悉,这是迄今蜀锦织造史上难度最大、尺寸最长、工艺最为复杂的艺术品。蜀锦织造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晨曦、叶永洲现场见证了捐赠仪式。 据了解,此次捐赠的蜀锦《清明上河图》是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积多年研究所得,它将汉代经向起花和唐代纬向起花的古老织造技艺...
——访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陆镜清 文/本刊记者 贺雷 2011年秋拍已近尾声,各大拍卖公司的总成交额与成交率均有所回落,一些高估价的拍品频频流拍,“崩盘论”和“拐点论”开始见诸报端。在资源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很多拍卖公司都增加了拍卖品种,更多拍卖机构也逐渐意识到依靠传统的拍卖品种已难以为继,需要挖掘新的价值洼地。 在拍品价值挖掘方面,我们不得不提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自20...
汉墓发掘现场。(郭学军摄) 墓门画像石 去年4月,本报曾报道过济南长清区平安街道办事处赵营村村头修路发现汉代古墓的事。今天下午,记者从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对刘长山路延长线发现的汉代墓葬进行发掘,截至今日已基本清理完毕。通过对这座汉代古墓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汉画像石、棺钉、人骨、陶片和金耳环等文物,还出土了两枚印章,一枚为球钮石印,一枚为青铜兽钮石印。考古人员根据考古发掘和地面...
记者温飞 周羽 据中国之声(微博)《央广新闻》报道,在广州珠江之畔的沥滘村,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村。村内存有明清祠堂13座,此外还有大量古民居。在即将到来的整体改造中,没有列入文化保护单位的古民居面临拆除,而部分明清宗祠或将被“保护性迁建”。 这个有着800年历史的古村是借由改造得到保护、新生,还是会在"大拆大建"中湮灭?专家呼吁,像沥滘这样历史悠久的古村,在广州已是凤毛麟角,规划...
岁末年初,和田玉市场似乎也感受到些许凉意,但也仅仅表现为成交量有所减少,价格却未见明显松动。与此同时,人们对高端白玉的追捧却依旧疯狂,有时甚至达到了“不计血本”的地步。尤其是带靓丽皮色、玉质达到或者接近羊脂级的籽料,更是只恐无货不惧价高。去年11月底得到一消息:新疆和田玉交易中心成交了一块小小的红皮白玉籽料,重量仅59克,看上去还有一道裂纹,最终的成交价竟然高达150万人民币,以克论的单价超过2....
董宏君 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个常设展“子子孙孙永宝用——清代皇室的文物典藏展”。这个展览不仅呈现了清宫内府的文物库藏样貌,也让观者了解到清代宫廷收藏的来源、保管文物的方式、帝王品赏文物珍玩的角度以及中国人守望传统、注重源流的典藏观。 这个展览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用来收纳珍玩的“多宝格”。清代“多宝格”的制作,集历代掌握空间的经验、技巧于一身,结构的多元善变,暗藏着开合的玄机,营造出富有情趣的...
今天(7日)是一年一度的“高考”首日,6日,78岁的退休教师李遵厚向记者披露了辛亥志士朱峙三的日记,其中记载了他1903年至1906年博取“秀才”功名、进入“两湖书院”的艰辛之路,也充分显示了100多年前清末湖北学子“童子试”制度严格、淘汰率极高的真实状况。 据了解,朱峙三一生经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巨大变革,解放后任省政府参事。他从7岁开始直至1967年去世,60多年日记不辍,留下的110...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