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韩城矿业公司象山矿井在改扩建掘进施工中,发现煤窑开采痕迹,后经技术人员现场考证,初步认定为清末时期的煤窑遗址。 据了解,由陕煤建设集团矿建二公司负责施工的象山矿井缓副斜井1标段无轨胶轮巷,属象山矿井运输系统改扩建项目的一部分。当施工至该段718米处时,工人发现曾有开采过的痕迹。根据现场勘察采煤方式、工艺、支护材料物理特性变化结果和该区域井田分布及开采资料记载等情况,参与考察的技术人员初步认...
2012年2月27日上午,《故宫博物院清代新疆文物珍藏展》开幕仪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隆重举行。开幕式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春阳同志主持,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同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伟同志先后致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铁力瓦尔迪•阿不都热西提,自治区文化厅党组书记、副厅长韩子勇,文化厅党组成员、自治区文物局局长盛春寿,新疆博物馆馆长侯...
“故宫博物院清代新疆文物珍藏展”27日亮相,工作人员正在布展。 工作人员正在将展出文物开箱。 清乾隆时代的木柄皮鞘巴罕策楞敦多克佩刀。 2月24日,记者从自治区博物馆获悉,“故宫博物院清代新疆文物珍藏展”将于2月27日在新疆博物馆正式开展。此次展览包含了大量与新疆有关的文物,是“文化援疆”工作的一部分,历时三...
龙是中华民族的魂,自商代龙的形象形成至今,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也深深烙印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里。自古,帝王就以龙自居,皇帝自称真命天子,百姓则将龙作为吉庆祥和的化身和降雨的神灵。龙本身是一种虚构出来的东西,它是人们的一种信仰和图腾崇拜,更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一种寄托载体,龙在中国的政治、文学、艺术中都有痕迹。 仅拿中国的陶瓷而言,明清两朝,由于皇帝的偏好,瓷器工艺发展迅速,各种彩绘瓷器应运而...
眼下新疆气温开始回升,为了“呵护”文物古建筑,严防火患,新疆15个地(州、市)组织近百个检查组先后启动了“古建筑火灾隐患清剿”活动。 记者日前从新疆公安消防总队了解到,此次活动自24日开始,为期约一周。根据统一部署,消防部门将联合旅游、宗教、文化等部门,重点检查古建筑、古文物单位的电器使用、灭火器材配备、安全通道等。此外,工作人员防火意识、灭火反应...
搞了三十多年收藏的画家沈女士在2011年春拍会上,从南京十竹斋拍卖公司花了将近24万元拍回一件清代翡翠手镯。拿到一家机构检验,竟是十足的假货。 鉴定证书显示,这件所谓的古董A货翡翠,不仅不是古董,还是处理品。“是行业中俗称的‘B+C’货,经过充胶和着色处理过的。”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南京大学珠宝产品质量检验站专家张学云说。 据业内人士分析,造假者选取普通的翡翠底料打磨成手镯,经强酸浸泡一段时...
近日,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景区吸引了上百名来自省内和京津地区的摄影爱好者,他们倾听古建专家、清史专家的介绍后,举起手中“长枪短炮”频按快门——— 将这座皇家陵寝的建筑精华、自然之美定格于方寸之间,用影像传递着它的厚重人文、百年沧桑。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此外还有3座后陵,以及若干座公主、妃子园寝。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著名的风景名...
小雪后二三日,巴秋来桐雨阁造访。谈及正在整理近期画稿与文字,筹备编辑出版《荷戟楼随笔》。 随手翻着他才完成的十数帧蔬果扇面与册页,着实给了我一个不小的惊喜。他所绘萝卜、白菜、葱蒜、莲藕等物,朴素大方,清新雅致,无丝毫世俗之气,且一概素墨,不着一点颜色。作品从内中透出一股纯粹的平和之气。画面的格局和各种关系的梳理也显得十分得体,又每每于物象的细节处,不惜笔墨、不厌其繁、一丝不苟,大大增强了作品的...
肇庆市的一位资深收藏家何德兴不久前从沈阳和中国台湾的藏家那里高价购得3方贡砚,权威鉴赏家蔡国声看后大加称赞。 记者昨天在何先生的藏室见到了这3方贡砚。两方清代“端溪贡品”端砚是图案对称的对砚,材质为名贵的老坑大西洞石,石品丰富,上雕精美的“双龙戏珠”图案,长15厘米,宽10.5厘米,高2厘米。对砚各装在一个紫檀木盒里,再放入一个外面刻有“端溪贡品”的双层金丝楠木盒中,原汁原味,古色古香。 ...
日前 ,有网友在论坛曝光一批江油清代精湛石刻文物在青莲古镇被遗弃,长期遭受风雨侵蚀无人问津的事件。网帖一经发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此事也引起江油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记者从该市文化旅游局获悉,这批文物已被妥善安置在江油文管所库房保管。 清代文物被日晒雨淋 “清代石刻文物,青莲毫不爱惜!”2月3日,江油论坛惊现曝光帖,网友“流才氓”在网...
文/吴树 第一次走进郑云云的瓷艺工作室,我就“遭受”了一次摧枯拉朽的视觉冲击,那里陈列的系列瓷画作品,每一件都充斥着生机勃勃的艺术元气与文化张力——杂乱无章的线条随意勾勒出失却平衡的抽象,亭亭玉立的青花小景间放任宋人窑变釉的斑斓洪流,浓烈到令人头晕目眩的色块“炫”出世间万物的膨胀、挤迫与漂移…… 2011年,在接受央视《人物》栏目采访时,我曾这样评价郑云云:“她对景德镇的贡献在于用强烈的后...
记者佘晖 通讯员士心 汉阳龟山北簏的原武汉国棉一厂正在拆迁中,厂区一幢建筑内一块一人多高的花岗石碑现身。昨日,我市张之洞与近代工业博物馆前馆长顾必阶前往察看后确认,碑上记载的是百年前中国的钢铁托拉斯“汉冶萍”公司的历史,对近代工业历史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 这块碑是汉网“人文武汉”网友10天之前发现的。本月11日,“人文武汉”版主铁血十八星、士心组织10多位网友寻访汉阳工业遗产遗址,听人说起...
这块宣统元年立的石碑不知何时已断成了两截。记者缪晓剑摄 “南区沙涌学校旧址里一块宣统元年皇帝钦点立下的石碑,被破坏断成两截。”昨天上午,市民周先生致电本报热线称,日前我市公布了第三批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其中位于南宝大街上的“沙涌学校旧址”名列其中。但当周先生到沙涌学校旧址游赏时,竟发现内有一块清代宣统年间立下的“奉宪示禁...
村民正在清理石头上的涂鸦 17日,本报第9版报道了惠安崇武镇大岞村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惨遭涂鸦“毁容”一事,一时间,该遗址引起市民广泛关注,大岞村村委会组织20多名村民到现场清理。 现场>>组织村民清理 17日下午2时许,记者一路沿着台阶爬上遗址所在的龙喉岩景点看到:大岞村组织了20多个村民,正在清理景点周围的垃圾和碎石,使道路更加宽敞。 在山洞R...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