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7日,在普公汉代陶瓷博物馆内,两名身穿汉服的女子正在观赏汉代女舞俑。信息时报记者 何剑辉 摄11月8日,越秀区辖内将有两家特色博物馆正式开馆,分别是位于珠光街德政南路51~55号的普公汉代陶瓷博物馆和八旗博物馆。其中,普公汉代陶瓷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以汉代陶瓷为主题的博物馆,目前共展出400多件陶瓷,博物馆主人表示欢迎行家前来“踢馆”,如发现一件假货将可获5万元奖金。据悉,这两...
核心提示 饮食文化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日,经过近两年的筹备与申报,我市反映饮食文化的专题民营博物馆——洛阳老雒阳饮食博物馆正式开馆。该博物馆位于涧西区青岛路与西苑路交会处,共展出与饮食有关藏品317件,其中有不少是我们平时难得一见的老祖宗吃饭的家什,让人感受到中华饮食文化的渊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1 展出藏品317件属我省同类之最 作为我市经省文物局审批通过的2...
汉代烤炉食盒展示核心提示 饮食文化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日,经过近两年的筹备与申报,我市反映饮食文化的专题民营博物馆——洛阳老雒阳饮食博物馆正式开馆。该博 物馆位于涧西区青岛路与西苑路交会处,共展出与饮食有关藏品317件,其中有不少是我们平时难得一见的老祖宗吃饭的家什,让人感受到中华饮食文化的渊远流 长和博大精深。 1 展出藏品317件属我省同类之最...
考古工作者近日在河北省保定市蠡县南忠卫村发现了一处战国时期大型遗址,清理出20余座汉代墓葬,出土115件比较完整的各类器物和大量的汉代陶片。 2010年,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考古专家确定蠡县南忠卫村存在历史文化遗址。为配合南水北调“保沧支线”工程建设,今年9月至10月间,受河北省文物局委托,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师生在蠡县南忠卫村进行了考古发掘。 据介绍,在战国...
据江淮晨报报道,日前,我省首次出土的汉代双石廓古墓,被六安市霍邱县一村民在自家承包地里发现。该石棺墓的发掘,是我省考古史上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文物价值和考古价值。 考古人员发现古墓曾被盗 10月12日下午,霍邱县城西湖乡许集村小桥村民组一村民用推土机整理自家一处承包田时,推土机竟从泥土里推出几块巨大石块。村民还发现,石块下面还有两个由巨石砌成的长方形的穴洞。古墓由此被发现。该县有关部门...
2000多年前的广汉郡,曾是四川三大郡之一。伴随考古发掘,昔日的繁华又掀开一角。10月10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在广汉发现一处规模宏大的汉墓群和一处汉代遗址,为研究汉代广汉郡、雒城提供了新的实证材料。 最有趣:陶俑几乎都穿着草鞋 汉墓群位于广汉市三水镇落经村,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包括檀木树、陈家院子、花庄地、大坟坝和圈圈地5个墓地。 在考古现场,一个造型奇特的陶俑吸引了记者的视线。这个...
图1 正 图1 反 图2 正 图2 反 玉蝉是一种常见的古代玉器。在古人看来,蝉是清高声远、洁身自好的象征,因此蝉的造型很早就为中国先民所使用,生以为佩,死以为琀。 一、象征意义 古人将“蜩”作为诸蝉的总称,并赋予它神秘的身世,如段成式的朽木化成说、崔豹的齐后化成说。盖因蝉之一物,在幼虫时期,需在黑暗潮湿的泥土中至少孕育三四年的时间,...
南水北调工程邢清干渠建设期间,文物工作者在河北省南和县东三召乡北大召前东村发现了一处汉代古墓群,发掘工作自5月份至今,清理墓葬73座,出土各类文物280多件。这是10月10日拍摄的河北省南和县大型汉墓群局部。 图为河北省南和县发现的大型汉墓群中一座墓葬。南水北调工程邢清干渠建设期间,文物工作者在河北省南和县东三召乡北大召前东村发现了一处汉代古墓群,发掘工作自5月份至今,清理墓葬73座,出土各...
汉代“时装”有多潮?陶俑穿着“低腰裤”。昨天,随着广汉落经村汉代墓群初步发掘的成果公布,广汉地区史上最大规模的汉代墓群揭开神秘面纱。随着栩栩如生的人物俑一起出土的,还有青铜摇钱树残枝、动物俑等等。墓群时间跨越西汉到东汉,这在整个四川范围内都比较罕见。 随葬品丰富陶俑穿着“低腰裤” 落经村墓群位于广汉市三水镇落经村。今年6月...
西安首次发现汉代“石椁墓” 为夫妻合葬墓 考古工作者近日在西安市北二环一个基建工地发掘了10座汉墓,其中在汉长安城遗址东4800米处发现两座用石块垒筑的“石椁墓”,这是西安地区的首次考古发现。从积石为椁的墓葬形制看,相当罕见,凸显了墓主人非同寻常的地位。专家推断,这是身份显贵的夫妻合葬墓。从丈夫墓中出土了一套锈迹斑斑的铁铠甲,推断墓主人生前应是...
由于发现了大量的玉器、石器工具,以及玉器件毛坯,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甘肃省金塔县羊井子湾遗址是古丝绸之路上汉代的一个玉器加工厂。 “如此众多的和田玉料在此发现,又是在戈壁的表层,而且还经过人工打磨,只有一种情况。”酒泉市文物管理局的研究人员段应君说,“那就是古代商人把各地的玉料通过丝绸之路,运到这里加工,然后运到中原销售。” 段应君是在近日甘肃金塔...
图为:骑兵“裸俑” 图为:彩绘着衣式女俑 2000多年前,汉景帝刘启与父亲汉文帝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刘启去世后与其皇后合葬于陕西省西安市汉阳陵。昨日,来自汉阳陵的84件(组)陪葬文物来到武汉博物馆展出,其中,包括有“东方维纳斯”、“东方大卫”之称的着衣式陶俑在内的5件国家一级文物。...
9月3日起至9月30日,江宁区博物馆举行“泱泱汉风——仪征出土汉代文物精华展”,市民可免费观展。据悉,此次共展出仪征博物馆馆藏78件文物珍品,是2013年江苏省文物局巡回展活动之一。 据了解,展出的文物珍品有青铜器、玉石器、漆木器、釉陶器等。其中有一件“呆萌”模样的展品,长得像老虎,叫起来像狗,前腿处长着一双翅膀,它能上...
近日,吕梁市考古队在对离石区留子局社区进行文物考古调查勘探时,发现汉代砖墓1座、战国墓葬2座,以及新石器时代灰坑3处。 据悉,汉代砖墓的墓葬形制为南北向的砖筑单室墓,由墓道、墓门及墓室三部分组成。由于早期砖墓顶部坍塌,进水淤泥,故而随葬品和人骨多已不在原来位置。从随葬的陶井、陶灶、陶壶和陶罐4件器物的个体特征和组合关系推断,此墓属于东汉时期的墓葬。在汉代砖墓两侧,还发现2座战国时期的长方形竖穴土...
玉衣也叫“玉匣”、“玉押”,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殓服,外观和人体形状相同。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金玉置于人的九窍,人的精气不会外泄,就能使尸骨不腐,可求来世再生,所以用于丧葬的玉器在汉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周时的“缀玉面幕”、“缀玉衣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