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天上午,在珠江路吉兆营清真寺的翻建工地上,工人们发现运来回填地基坑的泥土里有一块刻有字迹的大青石,工地负责人检查发现,这竟是清朝嘉庆二十三年的石碑,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由于是文物,工地负责人马上联系了文物部门。 发现: 断裂大青石上刻有字迹 昨天上午,南京下起了濛濛春雨,但并没有阻挡珠江路吉兆营清真寺的翻建工程。工人们驾驶车辆,从三山街洋珠巷拆迁工地上运回渣土,准备回填地基坑。渣...
庆功栽杨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植树的传统,涌现出了许多崇尚植树造林的趣闻佳话。植树以清明时节为最佳,此时气候温暖,春雨飞洒,利于树苗成活。 远古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文明古国,植树造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有春天植树的风俗。古代地理名著《山海经》里有“夸父追日”的传说,说夸父临死前扔掉手中柱杖,化为森林,造福于人类,反映我们祖先植树造林的美好...
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春秋时期传入中原地区,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汉代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体育活动并流传至今。 秋千,古字两字均有“革”字旁,千字还带走字,意思是揪着皮绳而迁移。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高处的食物,在攀登中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最早称之为“千秋”。...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并进行各种游戏以及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 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
老象牙在各古玩、文玩市场频频出现,备受藏家关注,其价格也不断攀升。随之出现了不少老象牙的仿品。 老象牙仿品大致分为两类: 1、象牙做旧(通过各种液体浸泡、暴晒等手段,让象牙变色、开裂) 2、假象牙(骨制品或人工合成) 不管怎么造假,我们把握住老象牙的一些关键特征,尽量少吃药。 1、老象牙制品有着独特的光泽和润度,真正的老牙有着厚重的包浆,而且深浅不一,裸露或人接触较多的地方,包...
蹴鞠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苗:“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 “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球...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
清明(原名:杏花村) 唐 杜牧 【诗歌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 这首诗文学界基本上肯定这是一首伪诗。第一,这首诗很可能不是杜牧写的,第二,很可能不是为清明写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施爱东博士做客人民网《金台会馆》时指出。 【清明诗意】 因为这首诗词最早出现在南宋末年,过去编杜牧各种各样的集子,这首...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期、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 关于“清明”...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
大小不一的青花瓷碗,竟然可以垒叠成墓葬,成为人去世后皈依的一方之地。2月初,一座在邻水县露面的清代碗墓,让世人感到惊讶。 千只青花瓷碗砌成古墓 这座清代碗墓,是邻水县文物工作者在鼎屏镇灌沟村6组大菜园地里发现的。刚看到时,他们也颇为惊讶:面积近5平方米的古墓,是用近千只大小不等的青花瓷碗叠砌而成。 碗墓呈拱形,用黄泥、石灰、糯米浆混合成的三合土及碗相互交叉叠砌。砌墓的青花瓷碗,每个碗口...
清朝皇室爱新觉罗家族将于4月20日在港举办书法艺术展,展出包括著名书法家启功、启源及努尔哈赤第十五代孙焘健的书法作品,以及有“中华鱼王”称号的宋守友的画作。 筹办此次书法艺术展的香江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席江素惠29日表示,希望通过今次书法展,让港人观赏清王朝的皇室之风,知晓清皇室在文化方面的建树。 爱新觉罗·焘健表示,自己的书体继承自伯父启功,希望透过此次书法展,促进两岸三地的文化交流和沟通,...
南方日报(微博)讯 由江门市城镇集体企业联社、江门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江门五邑大学艺术设计系主办的中国(侨乡)工艺美术大讲堂(第四讲),日前在五邑大学教学主楼顺德堂举行。本期大讲堂特别邀请了著名的传统家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家具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伍炳亮,就明清家具设计制作与欣赏入门等话题,为数十位明清家具收藏、鉴赏、投资爱好者,以及五邑大学数百名师生,带来了...
3月26日,大运河鹤壁浚县段城区护城河河道清淤工程开工。城区护城河是大运河浚县段的重要河段,又是浚县古城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58年,政府曾组织人员对大运河浚县城区段进行裁弯取直,在杨庄村西开挖新河道,河水自杨庄村南分开,又于备战桥处汇合。20世纪90年代,由于水位下降,护城河河道逐渐断流。因缺乏有效管理,长年积累,河道内泥土淤积,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污染极为严重。 大运河浚县段城区护城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