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张之洞被学界誉为“中国重工业之父”、“武汉城市之父”,那现在以什么方式纪念张之洞最有意义?昨日召开的张之洞督鄂12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最好的纪念方式之一,是尽快建成武汉近代工业博物馆。 会上,专家学者们对张之洞督鄂期间创下的历史功绩给予了高度赞扬,认为张之洞督鄂18年使武汉近代工业从无到有,奠定了武汉工业重镇的地位,开启了中国近代工...
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底几何?经过近半年全面普查,市非遗保护中心昨日公布最新结果:全市现有非遗项目2326个,收集照片4000余张,登记实物3000余件。专家呼吁,应建立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让更多的人认识武汉文化及城市个性。 在全市现有的2326个非遗项目中,“汉剧”等9项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黄鹤楼传说”等21项被列入第—批、第二...
■“国宝”在美拍卖 2000年2月23日,一个越洋电话打到河北省文物局。来电者是中央美术学院在美访问的学者。他告知:英国佳士得拍卖行将于3月21日在纽约举行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品拍卖会,其中拍品209号为一件武士浮雕,似与保定曲阳县被盗的王处直墓有关。随后他将浮雕图片传真至河北。 次日,河北省文物局赴京找到了佳士得拍卖行的拍卖目录。25日上午,曾参加过曲阳王处直墓被盗后...
汨水源村村民们挖掘出来的部分陶罐。 李巍松 摄 8月29日下午,岳阳市平江县大坪乡汨水源村村民在该村古庇组雷分山一古墓内挖掘出多件陶罐。经过对古墓以及出土陶罐勘察,考古专家初步断定,该古墓为汉朝古墓。“但到底是东汉还是西汉,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专家表示,该墓对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10余天前,汨水源村一家新成立的鞭炮厂在雷分山修建地基时,意外发现一...
先例一开将没完没了 王立群写博反对“汉字整容” 教育部关于44个汉字是否要“整形”的意见尚在征集中,来自学者们的反对声这几日已经在网络汇集。王立群和张颐武先后写博客表达了自己对此事的不支持态度。昨日王立群向记者表示,汉字最重要的是表情达意,其实用价值高于美学价值。而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司司长李宇明则告诉记者,王立群等学者的意见政府已经知...
考古人员展示新发掘出的陶罐。 发掘出的青铜镜。 8月25日下午,胶州九龙镇大闹埠汉代家族墓葬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共发掘出13座墓葬,从墓葬内发掘出铜镜10余个、铜钱100余枚、陶器20余个和头饰6个以及石制研磨器1个,共从墓葬内发掘出140多件文物。据考古人员介绍,该处墓葬发掘工作持续了半个月时间,从出土的文物来看,是从西汉晚期到新莽时期和东汉早期的家族墓葬,他们将对这些文物清洗后进行技术...
汉代西王母神兽纹铜镜(资料图片) 青铜器鉴定要了解青铜冶炼和金属材料学方面的知识。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冶炼和铸造水平、表面处理技术都发生了变化,各时期的青铜制品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材质和表面处理的痕迹。 笼统地说,商周青铜礼器多为铜锡合金、铜锡铅合金。锡和铅的比例都不太高,主要是为了加入少量的锡、铅可以获得较好的浇铸流动性,对于容器本身并无硬度的要求。而同时期的兵器,则锡和铅的比例要略高一些,主要...
概况简介 马王堆汉墓在湖南省博物馆院内。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结蒂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是防腐学上的奇迹,震惊世界,吸引不少学者、游人观光。女尸经解剖后,躯体和内脏器官均陈列在一间特殊设计的地下室内...
工作人员正在汉窑遗址上进行整理工作。记者 盛高 摄 臭冬瓜、酸豆角、咸菜……地道的宁波人家餐桌上经常会出现这些下饭小菜,一般都是自家腌制的,那你知道,宁波人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腌制它们的吗? 昨天,奉化市江口街道汉窑址考古发掘现场,一座东汉时期的陶龙窑里,出土了很多陶器碎片,据考古专家介绍,这其中就有过去宁波人腌咸菜所用工具——罍(léi)的碎片,也就是说,1...
东汉陶龙窑发掘现场。(周建平 罗鹏 摄) “这是一号窑,是宁波地区正式考古发掘的东汉时期的第一座陶龙窑,也是宁波地区发掘最早的窑址,该窑的正式考古发掘填补了宁波地区陶瓷史的空白。”昨天,市考古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永宁在奉化江口街道山头朱村的长汀山半山腰发掘现场向记者介绍。 山头朱村共发现七座东汉窑址 据介绍,为配合奉化市热电厂建设,抢救性保护建设区域内...
东汉陶龙窑发掘现场。(周建平 罗鹏 摄) “这是一号窑,是宁波地区正式考古发掘的东汉时期的第一座陶龙窑,也是宁波地区发掘最早的窑址,该窑的正式考古发掘填补了宁波地区陶瓷史的空白。”昨天,市考古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永宁在奉化江口街道山头朱村的长汀山半山腰发掘现场向记者介绍。 山头朱村共发现七座东汉窑址 据介绍,为配合奉化市热电厂建设,抢救性保...
记者25日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化局获悉,文物普查队员近日在位于川西北地区的阿坝州若尔盖县,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至汉代遗址。专家推测,该遗址为游牧民族的临时居住遗址。 据阿坝州文化局田雨介绍,此次发现的协玛坚(藏语译音,意即沙子地)遗址位于若尔盖县阿西乡阿西村南约5000米的草地中央一处低矮山梁上。遗址东、西、南三面均为沼泽水草地。遗址面积较大,呈南北走向,由连续不断的大小沙窝组成不规则的长...
昨天上午,沈家山出土一隋唐时期的墓葬,考古工作人员在清理的过程中发现一隋唐时期的四系盘口壶,以及一些残破瓦片。在文物之外,古代人生活的遗迹也不断被发现,近百口汉井见证了那个时代。在沈家山的考古发掘可谓是惊喜连连,而在上周发现的汉朝夫妻合葬墓的陶罐里,居然发现了疑似穿越了2000年的汉代高粱。 扬州墓葬壶中藏“宝” 昨天上午,在沈家山考古现场,工作人员又发现一座隋唐时期...
2009年8月21日,《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师大教授王宁,教育部研究员费锦昌,全国书协理事、《中国书法》杂志原主编周志高做客新华网,与广大网友谈“通用规范汉字表”为何对44个汉字进行字形调整。 2009年8月21日,《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师大教授王宁,教育部研究员费锦昌,全国书协理事、《中国书法》杂志原主编周志高做客新华网,与广大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