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据联合早报消息,英国考古学家们在苏格兰发现可能是英伦诸岛上最早定居者的栖居建筑遗址。 消息称,遗址是在当地一处桥梁建筑施工挖掘时出土的,有长约七米的椭圆坑,坑中还有残留的火灶、火石和箭头。据碳14测定遗址距今约1万年,属介于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之间的所谓“中石器时代”。 有学者表示,这是第四季冰河期后英国各地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栖居遗址,因此对于考古学来说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发现...
日前,陕西省雍城考古队对宝鸡凤翔县一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出土多件铁质文物。这是近年来文物部门在凤翔地区发掘的一座规模较大、比较完整的汉代墓葬。 据了解,墓葬位于凤翔县柳林镇双冢村东南约500米处,形制为东西走向,由前厅、左侧室、右侧室、后厅及墓道组成。考古队在古墓中清理出一套折叠铁铠甲,这在凤翔尚属首次。此外还出土了铁剑、铁杵、铜镜、冥灶等珍贵文物。 宝鸡凤翔县文物旅游局局长董书泰:古...
2012年11月14日,文物考古人员在江苏省赣榆县石桥镇石岭村发掘现场清理出土汉代陶器。 2012年11月19日,在江苏省赣榆县石桥镇石岭村发现汉代古墓的清理发掘工作全部结束。11月12日,江苏省赣榆县石桥镇石岭村一位村民开采石英石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处汉代古墓,当地文物专家经过近一周的保护性发掘清理,共发掘出陪葬陶器11件、铜镜1件,铜带钩一件、五铢钱21枚、铜剑2把、破损的漆器1套等非常有价值的...
木质柱梁支撑着老屋走过了400多年的时光,陪伴了一代又一代邵氏人家。近日,玉山县发现一处罕见的明代时期民居,令人诧异的是,一名88岁的邵氏家人对故园情结无法舍弃,仍住在古民居当中。 明代民居。 难得一见的明末民居风格。 老太太留守古屋。 据当地文物管理人员介绍,这座故居位于玉山县紫湖镇紫湖村,四周群山环抱,门前50米处为信江源头金沙溪。这处古民居其实是当地邵氏家族的祖厅,当地文...
记者昨日从凤翔县文物旅游局获悉,宝麟铁路项目凤翔县范家寨段发现一座距今两千多年的古墓。墓葬中出土兵器、生活用品、铜钱等陪葬品近20件。据考古人员推断,墓主极有可能是一名有身份的武将。 据介绍,这座墓葬距地面约7米,东西朝向。墓葬为砖结构,由墓道、甬道、前室、后室和南北两侧室组成十字形墓室。经清理,墓葬内共出土一副铁甲、一支铁杵和三柄分别长约112厘米、110厘米和50厘米的单刃铁剑,陶甑、铁釜...
考古人员正在给砖室墓内壁做拓片 核心提示 昨天,本报报道了扬州再次发现南朝画像砖室墓的消息,这座精美的砖室墓是怎么重见天日的?记者昨再次进行深入探访。 一露脸,砖室墓就被锁定 这些年的野外考古工作,让考古人员炼就了火眼金睛。据介绍,此次南朝砖室墓考古发掘所在地,就属于最近我市公布的扬州市区首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因此,考古人员对这一区域格外关注,派人巡视国防路施工现场。一个月前,在施工建设中,...
数千块保存完好的侏罗纪龟骨骼化石近日在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被发现。德国图宾根大学乌龟化石专家沃尔特·乔伊斯认为,这些乌龟化石可能已经让全世界所有已知的侏罗纪乌龟化石样本数量一下子翻了一番。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德古生物与地质联合实验室总领队孙革教授认为,此次发现的龟化石群数量丰富且保存完整,实属罕见。 此次发现龟化石的地点在一座小山丘接近顶部的区域内。其中最完整的龟壳化石长度大约20厘米,...
专家们在考察遗址环壕。 修复后的陶灶,专家认为堪称“中华第一灶”。 陶人面具。 双耳陶壶。 双耳双流九孔壶。 环壕内房屋遗址。 泗洪县顺山集遗址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久远的年代,其考古挖掘一直备受考古界瞩目。17日,来自省内及北京、山东、上海、浙江、安徽、河南、陕西、山西等地30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和学者在实地察看遗址现场和出土的器物后,对泗洪顺山...
11月17日,转战遵义市海龙囤“老王宫”的考古队员,经过两天试掘,在密林的地下发现了三处保存完好的石质台阶。据称,此次发掘的主要目的,是查明“老王宫”的具体建设和废弃年代。 位于遵义市海龙囤上的“老王宫”遗址,与“新王宫”遗址毗邻。目前,标注为“老王宫”的地方,实际上是一片密林...
“后母戊”大方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而作的祭器,是中国青铜时代的代表之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日前,于成龙博士作客首都图书馆,为公众揭秘了这件重要国宝的出土过程。 主讲人简介 于成龙 200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学术研究范围遍及中国考古学、古文字学与中国古代青铜器、玉器及书法等文物专项研究。 作为项目...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