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随着唐陵大规模考古调查的持续进行,考古工作者目前已在陕西省唐十八陵发现了10处“寝宫”(俗称下宫),虽然保存有好有坏,但是总体上格局基本清楚,为研究帝陵制度史、保护唐陵文化遗产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唐代从公元618年建国,至公元907年灭亡,共21帝20陵(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合葬于乾陵),其中18座陵墓集中分布在陕西省乾县、礼泉、泾阳、三原、富平、蒲城6县,东西绵延100...
随着唐陵大规模考古调查的持续进行,考古工作者目前已在陕西省唐十八陵发现了10处“寝宫”(俗称下宫),虽然保存有好有坏,但是总体上格局基本清楚,为研究帝陵制度史、保护唐陵文化遗产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唐代从公元618年建国,至公元907年灭亡,共21帝20陵(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合葬于乾陵),其中18座陵墓集中分布在陕西省乾县、礼泉、泾阳、三原、富平、蒲城6县,东西绵延100余公里,世人通称其为“...
新华网西安12月9日电(记者冯国)随着唐陵大规模考古调查的持续进行,考古工作者目前已在陕西省唐十八陵发现了10处“寝宫”(俗称下宫),虽然保存有好有坏,但是总体上格局基本清楚,为研究帝陵制度史、保护唐陵文化遗产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唐代从公元618年建国,至公元907年灭亡,共21帝20陵(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合葬于乾陵),其中18座陵墓集中分布在陕西省乾县、礼泉、泾阳、三原、富平、蒲城6县,东西...
肃北县马鬃山玉矿遗址被考古人员确认为一处大型汉代工业遗址。赛依吉尔格力摄 在刚刚结束的今年年度考古发掘中,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玉矿遗址发现包括灰坑、房址、石台基等各类遗迹40多处,出土玉料、陶器、水晶、骨器、石器、兽骨等遗物千余件。 记者6日从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文化馆获悉,连续两年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人员,先后对马鬃山玉矿遗址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确认这一遗址为...
武宁县石渡乡官田村村民近日上山砍柴时,在山林中发现一处抗战时期牺牲的抗日志士公墓。经当地文化部门工作人员考证,这处公墓为国民党中央陆军新编十三师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其中包括新编十三师下属的特务连连长杨国华之墓。这些抗日志士的故乡在哪里?他们在武宁县经历了怎么样的血战?5日,记者来到官田村探访了这处公墓区,从点滴遗迹中,勾勒出70年前抗日志士英勇杀敌的壮烈场景。 “杨国华之墓R...
翠屏区文广新局对古墓进行了全方位的挖掘。记者 王冬庆 摄 墓室入口处,用石头打磨成的石门,如今依旧可以灵活自如地开关。记者 王冬庆 摄 宜宾江北公园在修建改造时挖掘出来的古墓在宜宾当地引起了轰动。一时间,江北公园的古墓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12月6日,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成员、宜宾学院教授骆凤文查看了墓室后认为,墓主是一男两女,且家境宽裕和谐,从壁画浮雕上面透露的信息推测,墓主所处的朝...
记者从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获悉,在对济南市章丘市曹范镇于家埠一考古工地的发掘中,不仅发现少见的两汉之交墓葬群,而且出土文字清晰的“王莽币”,证实该墓或为少有的有文字证据的王莽时期墓葬群。 据介绍,这片古墓群位于于家埠村一电力施工工地内,自11月份起,文物部门配合建设项目进行抢救性发掘。在几亩地的范围内,密集地深埋着15座汉代墓葬、2座清代墓葬。15座汉墓中有3种墓葬形式,分别...
地处广东梅县隆文镇岩前村、中国内地至今发现的首个陆地水下全淹溶洞绿窟潭,相关专家近日在深潜勘探时,意外在水深46米处,发现了10多具被铁链锁颈捆手的人体骸骨。 广东省考古研究所专家经现场考察后初步判断这些人体骸骨属清末民初时期留下。也有当地文史专家分析,绿窟潭或许在百年前发生过鲜为世人所知的惊人事件?17日,记者前往绿窟潭采访,以求寻解绿窟潭水下铁链锁颈捆手骸骨之谜。 绿窟潭水面宽...
连日来,在位于瀍河回族区杨文办事处的银河小区建设工地上,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正对一座西周时期的墓葬进行清理。 这座西周时期的墓葬和此前发现的西周墓有何不同?它的形制、规模如何?出土了哪些器物?该墓葬的发掘对我市的考古工作有何价值?记者昨日进行了实地探访。 【奇怪】 这座西周晚期贵族墓葬的规模可不算小,但考古人员没发现墓道 正在发掘的这座墓位于银河小区建设工地内,底部距地平面12.7...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