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从江西南昌出土的汉代海昏侯墓中发掘了近两万件珍贵文物,其中的瓷器、玉器、青铜器等441组件文物将于3月2日在首都博物馆亮相,不少文物都是首次展出。 汉代海昏侯墓葬自2011年开始发掘至2015年年底,已出土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编、草编、纺织品和简牍、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近两万件。其中,在主椁室西侧的一个床榻下,发现了两盒金饼和一盒马蹄金,马蹄金共25枚、金饼189枚,创下汉...
2月27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杨军在首都博物馆关于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的讲座座无虚席。 当日,全程参与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的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杨军,在首都博物馆举行《探秘海昏国》讲座,向观众介绍此次发掘的相关情况和知识。 据悉,由江西省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主办,首都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承办的《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目...
昨日下午,首博文物库房里,安静地“躺”着两只覆盖着塑料薄膜、标注着“江西省考古所”的木箱。这其中装着的正是大名鼎鼎的海昏侯墓葬的出土文物。而除了这两只被严密“武装”的木箱,还有13只木箱依不同标准被严格保管在首博其他库房里,等待着3月2日开展时与首都观众见面。 海昏侯墓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共出土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等各类珍贵文物近两万件,...
今年9月至2017年2月,在故宫养心殿大修期间,部分珍宝将首次出宫,“移驾”首都博物馆展出。昨天,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开始的养心殿百年来首次大修,预计到2020年完工。 养心殿坐落在紫禁城后部乾清宫西侧,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是清朝最高权力中心所在地。据故宫博物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启动修缮前,养心殿基本保持晚清时的状态,除了地毯、铺盖等是复制的,其余摆设都是真品。由于一直是原状陈列,很多文物从...
黑木猴(清) 水晶双猿书镇(清) 首都博物馆延续以往“博物馆里过大年”的系列活动,举办了《大圣来也》主题展,通过43件与猴相关的藏品,展现传统文化中“猴”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石猴形饰件 新石器时代文物,出土于平谷区的上宅遗址,外观简单朴实,技法稚拙,仅可粗略分辨出猴的五官,双目深凹,双耳耸立,眉毛依稀可辨,无过多雕饰,反映了人类早期对自然的认识及探索。 木质猴首人形俑以柏木圆雕而成...
首都博物馆延续以往“博物馆里过大年”的系列活动,举办了《大圣来也》主题展,通过43件与猴相关的藏品,展现传统文化中“猴”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石猴形饰件新石器时代文物,出土于平谷区的上宅遗址,外观简单朴实,技法稚拙,仅可粗略分辨出猴的五官,双目深凹,双耳耸立,眉毛依稀可辨,无过多雕饰,反映了人类早期对自然的认识及探索。 木质猴首人形俑以柏木圆雕而成,人形猴首,身着圆领直裾长袍,袖口低垂,脚蹬...
猴年新春,首都博物馆给观众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新春活动,处处张灯结彩,洋溢着吉祥和喜庆,邀八方来客在博物馆里享用一场文化气息浓郁的年味盛宴。 观众热情高 大年初一上午10点,热情的观众已经在首博门前等候,中午12点正式开门迎宾,等候的队伍已长达200多米。开馆40分钟进馆观众2000人。初一仅半日,首博接待观众人数超7000人。此后几日观众量连连攀升:初二10947人、初三12053人、初三137...
黑木猴(清) 水晶双猿书镇(清) 首都博物馆延续以往“博物馆里过大年”的系列活动,举办了《大圣来也》主题展,通过43件与猴相关的藏品,展现传统文化中“猴”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石猴形饰件 新石器时代文物,出土于平谷区的上宅遗址,外观简单朴实,技法稚拙,仅可粗略分辨出猴的五官,双目深凹,双耳耸立,眉毛依稀可辨,无过多雕饰,反映了人类早期对自然的认识及探索。 木质猴首人形俑以柏木圆雕而...
从即日起至3月2日,由首都博物馆主办,京津冀三地收藏家协会共同协办的“首届京津冀民间收藏文化季”之非遗藏品展示月活动将在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水景庭院与观众见面。本次展览精选了三地较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千年智趣、雕形塑意、画韵年丰三大主题,展现京津冀各具魅力的民间技艺,追溯三地同根同源的文化脉搏。众多老物件老手艺荟萃几代观众的童年记忆;而选在寒假春节这一档期办展,也有助于小观众们对非遗文...
从即日起至3月2日,由首都博物馆主办,京津冀三地收藏家协会共同协办的“首届京津冀民间收藏文化季”之非遗藏品展示月活动将在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水景庭院与观众见面。本次展览精选了三地较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千年智趣、雕形塑意、画韵年丰三大主题,展现京津冀各具魅力的民间技艺,追溯三地同根同源的文化脉搏。众多老物件老手艺荟萃几代观众的童年记忆;而选在寒假春节这一档期办展,也有助于小观众们对非遗文...
“猴”的世界 首都博物馆连续第九年举办生肖文化展,推出“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此次猴年生肖展主题为“大圣来也”,展期从2月2日持续到3月13日。 件首都博物馆的藏品及12副上个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西游记”经典新年画,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各种猴形象,介绍猴的种种典故与故事,解释由猴引申出的诸多文化内涵。 《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形象,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他是一只猴子,聪明伶俐,敏...
1月24日,“天与民藏——京津冀民间收藏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由首都博物馆主办,北京收藏家协会等协办,旨在通过衣、食、住、行、乐五大方面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印记的民间收藏品,再现清末民初老北京、老天津、老燕赵人民生活的历史画卷。 展览共分“衣食住行乐”五大板块。“衣——祖辈模样”勾勒出逝去年代祖辈的模样。“食——回味悠长”凝聚传统饮食文化的流变与特色。“住——故乡印象”表现我国传统建筑...
城池,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建筑,是传统儒家“礼”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选址蕴涵着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位置变迁则体现了城市的历史发展沿革。 让我们将视野聚焦北京这座三千多年的古老城市,它的城池演进轨迹,恰如一部气势磅礴的鸿篇巨制,诉说着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的历史。 正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国家大剧院·戏剧场读城——追寻历史上的北京城池”展览,囊括了纸艺展陈、视频短片、幻影成像、各式体验活...
1月1日,首都博物馆迎着新年的第一缕朝阳,在北广场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崭新的 2016年自此拉开大幕。上午九点, 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为新年的第一批观众赠送了纪念门票和小礼品,亲自为观众当起讲解员,为观众讲解了展览《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 郭小凌是世界史专家, 他的讲解吸引了众多观众紧紧相随, 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和真诚的新年祝福。 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抖空竹” 传承人李连元老师为首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