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猴首人形木雕 首都博物馆藏 十二生肖中,猴是最具灵性的动物,它们像人类的一面镜子,映照人情、伦理、情趣和生活态度。或有“避马瘟”“辈辈封侯”“封侯进禄”的期待,或寄托“双猿啸月”“偷桃献母”的情怀,或感悟“三兽因缘”、猴骑象、猴搏蛇的传奇,或相传“三勿猴”、“字母猴”的说教。尽管人类未曾对猴进行六畜式的驯化和利用,却也扯不断人、猴之间的情缘情感。历代文物艺术品中猴的印象,正是这种情感的凝聚、延伸...
代表申年的生肖是人们喜爱的猴子。在中国古代,常将猿猴连称,人们喜爱猿猴,还因为古人将它视为长寿的象征。《抱朴子》一书中就有“猴寿八百岁”的记载,伴随长寿的自然是安详平和,生活幸福。 猿猴长寿而面目又似老人,加上长臂善于攀援,因此猿猴在中国古代传说中还被赋予更为神奇的色彩。最脍炙人口的故事,当属《吴越春秋》中所记越女和袁公比剑术之事,当对搏三击之后,袁公飞上树梢化白猿而去。 而中国古典小说中更为...
铜炉是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青睐的古代铜器,它造型别致,图案丰富多彩,寓意吉祥喜庆。如汉代“四神”温酒炉的“四神”是古代人心目中的守护神;博山熏炉的博山造型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流行于明代末年至清代末年的手炉,无论是造型还是炉盖身上的装饰图案都是传统吉祥文化的直接表现。这些造型各异、纹饰精美的铜炉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在各个时期吉祥观念的发展和变化。 解读中国古代铜炉 铜炉,是中国古代铜器一个独...
(一)魏晋南北朝瓷器的造型、纹饰特征 从墓葬出土情况可以看出,自汉代出现瓷器以来,发展到六朝时期,青瓷逐渐代替了青铜器、漆器。大陆很多省份的汉墓出土的陪葬品以青铜器、漆器占主要比重,而江南六朝时期的墓葬出土的器物绝大部分是青瓷器。表明青瓷已经成为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的这一时期的瓷器,其造型、纹饰与汉代陶瓷、青铜器有很密切的继承关系。西晋青釉洗,腹部有一条印纹饰,两面帖铺首衔环,具有明...
从16世纪开始,人们就以法文“BLANCDE CHINE(中国白瓷)”来命名德化白瓷这位来自中国的“白衣天使”。这个称呼延续至今,被中国以外的几乎所有国家统一使用。几百年来,德化白瓷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皇室般的尊崇。几百年后的今天,世界知名博物馆中必有其身影,拍场上,甚至较正规的网络拍卖,也屡见其芳踪。她已然成了国际文化遗产中的经典项目。那么如何才能鉴别德化白瓷? 分期断代可看梅花造型 明末清初的...
和田玉被誉为“疯狂的石头”有充足的理由,因为曾经和田玉的价格甚至高过黄金几十倍,因此国内外有众多被利益熏心的人到我国境内开采和田玉。不过,近几年来,国内有关部门开始明令禁采,和田玉资源正在逐渐减少,因此,和田玉的民间收藏又开始火热起来,各种各样十分精美的和田玉开始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让更多人开始了解与喜欢上了和田玉。 和田玉,乃是一种比较独特的软玉,广大收藏爱好者称其为真玉,最早发现于...
仿制古陶瓷,往往得其形似而失其神采,能效其隽秀,未必能学其古拙。因为一件器物的创作,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陶瓷器在纹饰、胎釉等方面均能体现各时代的特色,但造型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若能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可以在鉴定工作中掌握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 观察器形首先要对历代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陶瓷器的形状,大体是古时简朴,随同时代的演进而渐趋繁复。以元...
貔貅又名天禄、辟邪,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五大瑞兽之一。据说是龙王的九太子。它有口无肛,以金银珠宝为食,可吞万金而不泻。貔貅是催财的的神兽。它喜爱金银珠宝的味道,常常叼回大量的金银珠宝来讨主人的欢心。貔貅在风水上的作用,可分以下几点说明:1、有镇宅辟邪的作用,将已开光的貔貅安放在家中,可令家中的运转好,好运加强,赶走邪气,有镇宅之功效,成为家中的守护神,保合家的平安。2、有趋财旺财的作用,尤对偏行、...
文创产品最大的意义应当是浓缩文化的精髓,而不是刻意迎合流行市场——其实,一个劲儿地向所谓市场跪舔,迟早会受到市场的唾弃。 一篇微信文章比较了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出售的文创纪念品,并分析了同类型、同主题和类似价位的产品,得出结论:北京故宫的文创产品太Low(低)了!作者称赞台北故宫的文创纪念品说:“文物经久不息的美感是可以移植到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日常用品中,同时传递出创意与诚意的。”这篇文...
古典家具造型的优劣,是决定家具价值的重要因素。目前,在鉴定家、收藏家和学术界中对于评价明清家具的造型艺术,有为大众所接受的,比较一致的科学标准。该标准和王世襄老先生有关。 王世襄先生是科学品评家具造型艺术的大家,他在《明式家具的“品”与“病”》一文(见《明式家具研究》)中,借用古人品评国画的尺子“品”与“病”,来评价明清家具,对家具的造型艺术标准,作了高度概括,从而把对家具造型的形容规范化、具体...
记者昨获悉,宝应县新出土了一批汉代文物,其中10件(套)文物已经被宝应博物馆收藏。 12月21日下午,宝应沿河镇当地农民在耕田时,发现了“宝贝”。在沿河镇派出所的全力配合下,宝应博物馆对沿河镇潘桥村王坝组王家墩古墓葬进行了现场勘查、测量,发现古墓葬遗存范围不大,部分已经耕为农田,另外一部分被新坟覆盖。目前,沿河镇派出所已经将古墓葬就地保护。 宝应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接收文物共计10件(套...
紫砂壶造形设计上的对比与调和是利用壶身各部的异同来表现。壶体量的大小、造型的方圆、线条的曲直、坯质的粗幼、色彩的冷暖等,都是构成不同视觉效果的元素。紫砂壶艺中对比与调和经常是交错的使用在同一件作品上,以取得更佳的造型外观。 如一把宜兴紫砂茶壶的钮部和壶身,设计者往往用以小对大的手法,做成这两者在体量上的大小对比,同时又把壶钮造成壶身的形状,使两者的设计在对比中取得调和。再以四方抽角竹顶壶为例,在...
自汉代出现瓷器以来,发展到六朝时期,从墓葬出土情况可以看出,青瓷逐渐代替青铜器、漆器。大陆很多省分的汉墓出土的陪葬品以青铜器、漆器占主要比重,而江南六朝时期的墓葬出土的器物绝大部分是青瓷器,它已经成为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的这一时期的瓷器,其造型、纹饰与汉代陶器、青铜器有很密切的继承关系。 西晋青釉洗,腹部有一条印纹装饰,两面贴铺首衔环,具有明显的汉代特征。这类青釉洗出土数量很多。青釉...
清代瓷器新造型 清三代是清代瓷器制造的顶峰,康熙、雍正与乾隆三朝民富国强,三朝君主皆极为关注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烧制。在强大的财力和三朝君主的大力支持下,清三代特别是康熙朝在瓷器器型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在瓶、罐、尊、壶等造型方面皆有所创新,成功创烧出诸如棒槌瓶、莱菔尊、观音尊、转心瓶、茄式壶等新品种,极大地丰富了已有的瓷器器型。 清康熙 青花“红拂传”图棒槌瓶 北京故宫...
清康熙年间的铁钟,竟被遗弃在机修大院内。近日有文物爱好者在门头沟军饷村看到了这一幕。 记者现场探访发现,这口有351年历史的铁钟,被当做废铁放在村子里,长年遭受着风雨侵蚀。 文物部门表示,如果保护状况不佳,文物部门愿督促当地村委会并予以指导。而就大钟的归宿,最好是能在村里保护,毕竟它是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见证。 记者探访351岁大钟放在澡堂墙角 军饷村位于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早年间因为工作的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