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斗彩山水人物纹菱花口花盆,清康熙,高31.8cm,口径59.3×41.5cm,足径45.5×26.7cm。 花盆呈六方体,折沿,沿边呈菱花形。深腹,二层台外撇六边形足,底有两个渗水圆孔。器内上半截施白釉,下半截、底露胎。折沿上绘石榴花果,间以“寿”字为饰。盆外壁六面皆绘斗彩群仙祝寿图。足边凸起如意头纹,内绘折枝花纹。折沿下署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横排款。 康熙时期斗彩瓷器的制作技术在继承明代...
青花福山寿海图花盆,清康熙,高38cm,口径61cm,足径36cm。 盆折沿,斜壁,近足处凹进一周,砂底无釉,中心有渗水圆孔。内外施白釉。外壁通体青花装饰。折沿上绘缠枝莲纹,花纹中夹杂篆体“寿”字。腹部描绘苍松、山石、海浪、旭日、祥云、蝙蝠等。因松树象征长寿,“蝠”谐“福”音,因此,整个画面寓意海天浴日、寿山福海。近足处辅以荷花纹边饰。口沿下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横排款。 此器青花淡雅...
五彩加金花鸟纹八方花盆,清康熙,高32cm,口径51.5cm,底径35.6cm。 花盆通体呈八边方形,折沿,深腹,重底。通体以五彩加描金装饰。盆身四个主要面描绘花鸟纹,分别为玉兰绶带、莲花鹭鸶、牡丹山雀、梅竹喜鹊;四个较窄的侧面均描绘灵芝、竹子。折沿上描绘桃树、云鹤纹,底边绘八朵垂云,垂云内各绘折枝花纹。口沿下以黑彩自右向左横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 此花盆通常被用作一般花盆的外部套盆使...
冬青釉五彩加金花鸟纹大花盆,清康熙,高33.3cm,口径61cm,足径39cm。 花盆呈圆形,折沿,深腹,撇足,底心有一圆形渗水孔。花盆以冬青釉为地,外壁通体描绘五彩加金花鸟纹饰。桃树枝干苍劲,花叶繁茂,小鸟栖于枝上,烘托出鸟语花香之意境。口沿上描绘相间排列的云鹤、桃树纹,足边饰以桃树枝干花叶的局部,与盆身纹饰相呼应。口沿下以青花料自右向左横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 此花盆体大规整,构图...
黄地粉彩菊花纹圆花盆,清光绪,高8.9cm,口径13.1cm,足径9cm。 盆板沿,直腹,圈足。足内施白釉,红彩书“体和殿制”4字篆款。内白釉无纹,底开两圆形小孔。外通体施浅黄色釉,板沿处以红、蓝料彩绘八宝,下饰珊瑚红釉一周。腹部以粉彩绘白、粉两色菊花两组,花或含苞、或怒放,形象逼真。
青花花卉纹花盆、奁,清光绪,通高12.8cm,花盆高11.4cm,口径17.2cm,足径11.5cm;奁高3.4cm,口径17.4cm,足径13.6cm。 花盆折沿,深腹,圈足。底部开有两个渗水圆孔。外壁通体青花装饰。口沿上以青花料书写篆体“寿”字一周,“寿”字之间绘青花蝙蝠,寓意“福寿双全”。 腹部绘苍松、芭蕉、芍药等。圈足内施白釉,外底中心署青花篆体“体和殿制”4字双行款。 奁折沿、浅壁、...
黄地粉彩灵芝水仙纹长方花盆,清光绪,高5.5cm,口长14.6cm,宽9.9cm ,足距13cm,8.3cm。 花盆呈长方形,板沿,直壁,平底。底红彩书“体和殿制”4字篆款。盆内施白釉,光素无纹,外通体施浅黄色釉,口沿处以蓝料彩绘回纹,外壁4面以粉彩分绘梅、灵芝、水仙等冬季花卉纹样。
蓝地墨彩花鸟纹方胜式花盆,清光绪,高10cm,最长25.5cm,宽17.2cm。 花盆方胜形口,斜壁,下承6云头足。盆里施淡蓝釉,外通体绘蓝地墨彩花鸟纹,口边沿墨彩书“大雅斋”3字楷书款。旁边红彩书“天地一家春”5字篆书款。
绿地粉彩荷花纹花盆,清光绪,高5cm,口径18cm,足径15.8cm。 花盆圆形,敞口,浅壁,平底下承5足。内施松石绿釉,外通体施绿釉,釉上以粉彩绘荷花纹饰,花间衬以蜻蜓等昆虫。装饰图案色彩雅致,清新自然。外壁口沿下红彩书“大雅斋”3字楷书款,旁边钤椭圆形红彩印章,印章内双龙环绕 “天地一家春”5字篆字款,器底红彩书“永庆长春”4字楷书款。
宜兴窑紫砂椭圆花盆,清初,高13.5cm,口径51.5×35.5cm,底径45.5×27.5cm。 花盆呈椭圆形,唇口,扁圆腹,底中部有一圆孔,下承四个半月形足。紫红色砂泥,泥色纯正。 紫砂花盆于明代晚期开始出现, 2006年在浙江金坛明代废弃的枯井中出土一批明晚期的紫砂器,其中就有一件晚明时期的紫砂花盆。清代前期紫砂花盆进入宫廷。
2月23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藏国家一级文物“孙中山花盆”,在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修复成功。 “孙中山花盆”造型呈八角腰鼓形,扁宽圈足,通高23厘米、口径与底径皆18.5厘米,腹径14厘米。其背面主题图案为竹林髙士图,一侧绘有粉彩五色旗和十八星旗,呈交叉状;另一侧有铭文“浔阳豫昌改良监造”。据悉,“孙中山花盆”为孙中山的挚友彭汉遗代表武汉民众所赠送。 据考证,1912年4月9日至4月12...
宜兴窑紫砂花口花盆,清,高37.5cm,口径57.5cm,底径34cm。 盆花口,颈、腹、圈足随形,凸凹有致,如同花瓣。颈部外撇呈喇叭状。底中心有一出水孔。深栗色砂泥,泥质细腻,包浆光润。 此盆造型硕大,丝毫没有歪塌变形,十分难得。
宜兴窑紫砂树根式梅花花盆,清,高13.7cm,口径35.8×29.5cm,足径31.5×26cm。 花盆树桩式,外壁凸雕梅枝。紫红色砂泥,细腻光润。 宜兴紫砂泥质的可塑性很强,早在清代初期,工匠们就开始仿照自然界的树根制作花盆,这种做法在乾隆朝以后十分流行。 此花盆胎体较薄,体型较大,造型自然,以梅枝作装饰更添情趣,是宫中用于栽种中型盆景的用器。
宜兴窑紫砂泥绘花卉方花盆,清,高29.2cm,口径22×22cm ,足径16.5×16.5cm。 花盆四方形,深腹,下承四折角条形足。栗褐色掺黄色粗砂泥。花盆外壁四面均有泥绘花卉装饰,优雅美观。 此花盆是宫中栽培兰花的常见盆式之一,由于要考虑其必须具备良好的透气性,所以砂泥的颗粒通常要比茗壶的砂泥粗糙许多,也因此而具有素朴自然的美感。
石湾窑仿钧釉鼓钉三足花盆托,明,高6.5cm,口径22cm,足距10cm。 花盆托敞口,弧壁,平底,底下承以三足。外口沿下饰凸起乳钉一周。全器施以乳浊釉,酱色底釉上有较多呈放射状的月白色釉。胎体厚重,其釉色及造型均模仿宋代钧窑鼓钉花盆托,但做工较为粗糙。 石湾窑位于今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创烧于宋,兴盛于明、清两代。明代曾大量烧造黒釉、酱黄釉瓷器,并仿制南北名窑产品,其中以仿钧窑最为著名,被称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