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日,记者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中日联合开展的“西南地区北方系青铜器及石棺葬研究”项目第二期发掘工作有了重大收获:在甘孜州炉霍县仁达乡呷拉宗村的呷拉宗遗址,找到了2000年前的冶炼窑炉。 冶炼窑炉位于遗址东南部的缓坡地带,窑炉结构为馒头窑,在窑炉底部的第4层,采集到大量铁砂。结合在窑炉北部的鲜水河左岸采集到的大量铁砂和“呷拉宗”藏语地名(铁匠...
在河北曲阳北镇村,已经清理出来的金代定窑窑炉也许应该用“壮观”来形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秦大树教授称:“窑炉总体长9.7米,保存十分完好。火塘深达2米,全部用规整的青砖砌建。周边的护窑墙用大石块砌建,厚的地方也近2米。外侧修得十分平整,涂抹的墙面就像抹了一层水泥。窑壁用各种窑业废弃物建成,显得厚实而坚固,使窑炉整体看上去十分经济耐用。” 窑炉深深...
日前,从河北省曲阳定窑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传来消息,发现了迄今最完好的定窑窑炉、最早的“尚食局”款碗,发现了印证定窑“唐代”起源说的唐代遗留。“发掘达到了预期目标,基本上各个时期的地层都有发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秦大树教授高兴地说。 此次考古发掘是建国后国家文物部门对定窑遗址的第三次发掘。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
日前,从河北省曲阳定窑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传来消息,发现了迄今最完好的定窑窑炉、最早的“尚食局”款碗,发现了印证定窑“唐代”起源说的唐代遗留。“发掘达到了预期目标,基本上各个时期的地层都有发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秦大树教授高兴地说。此次考古发掘是建国后国家文物部门对定窑遗址的第三次发掘。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组成曲阳定窑遗址联合考古队,在北镇村、涧磁岭和涧磁西3个区域,发掘出4座...
人像瓷塑 匣钵 支圈 河北曲阳定窑遗址联合考古队从9月20日发掘启动以来,发现了迄今最完好的定窑窑炉、最早的“尚食局”款碗,发现了印证定窑“唐代”起源说的唐代遗留。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秦大树教授介绍,目前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发掘目标,基本上各个时期的地层都有发现。 据介绍,这是建国后对河北曲阳定窑遗址启动的第三次官方发掘。...
考古专家在考察西坝窑址的一座窑炉 考古专家在对西坝窑址庙沱村一号窑炉的搬迁保护进行考察论证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宣布,位于乐山市境内的西坝窑址目前已发掘出5座南宋至元代的窑炉。 西坝窑址是在乐(山)宜(宾)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发现的。窑址位于乐山市五通桥区西坝镇建益村、庙沱村一带,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大致分布在岷江一级支流沫溪河右岸的山坡上,是迄今为止西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窑...
11月27日,考古队队员在进行考古发掘 9月29日,由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开始对位于景德镇市北郊昌江东侧的观音阁晚明瓷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明代晚期陶瓷作坊遗迹和窑炉遗迹,出土多种瓷器标本。 这是出土的青花瓷残片 11月27日,北京大学的韩国留学生金志园在整理陶瓷碎片 这是出土的青花瓷残片
记者从河北省文物局了解到,河北电力集团公司近日在河北省沧县崔儿庄镇架设高压线时,在这个镇的张崔儿庄村施工中发现一处古代文化遗存。经沧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抢救性发掘,清理隋代窑炉一座,发现碎砖瓦、青瓷残片和兽骨等遗物。 文物工作人员称,这座隋代窑炉结构较为复杂,烧制的瓦规格较大,并非一般民用建筑使用。专家据此推断沧县崔儿庄一带早在隋代时期,就具有较高的烧造水平,具体情况有待进一步考古发掘。
文物考古部门对河南巩义黄冶唐三彩窑址的抢救性考古发掘,近日获得重大发现,数座烧制唐三彩的窑炉露出地面,窑址内发现唐代的青花瓷片和接近于青花的蓝彩白瓷。据专家推测,这里极可能是唐代青花瓷器的发源地。 2005年7月,文物考古部门开始对巩义黄冶唐三彩窑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出唐代窑炉六个,瓷片、三彩、素烧器残片一千五百余袋,完整和可复原器物八百余件。 一大批完整和较完整的白釉、黑釉、黄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