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第十三届国际孢粉学和第九届国际古植物学大会(IPCXIII/IOPCIX,2012)于近日在日本中央大学举行,全球同行学者500余人参加了 会议。吉林大学古生物与地层学研究中心、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师生一行6人出席会议,并向大会提交论文摘要5篇。 吉林大学古生物中心主任孙春林教授主持了三叠纪和侏罗纪植物学术会议,并作了题为“An Aquatic Fern Leaf f...
花朵应该是柔美的、芳香的、女人味的。不过当你看到了Alidra Alic的戒指设计,你竟然会发现原来花朵也可以是韧劲刚强的。 有生命力的珠宝 刚柔并济 花朵的另类展现 白色鲜花 甜美珠宝 鲜花戒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新浪尚品(微博)、顶级腕表(微博) .pb{zoom:1;} .pb textarea{font-size:14px; margin:10px; font-fa...
(本文来源于果壳网)在18世纪的时候,欧洲的绅士们都会随身携带肉豆蔻,以及研磨工具。只是,肉豆蔻的种子毒性不弱。估计,因此“阵亡”在香闺之中的绅士也不在少数。 中国古代有一个关于饮食和繁殖的名句,几乎是尽人皆知。即使不知道的人,都在依言践行。我想你可能已经猜到了,那就是“食色性也”(语出《孟子。告子》)。毫无疑问,“食”和“色”是人类的两大生物学诉求(如果想探讨精神层面的,请联系柏拉图)。前者是...
傍人 200万年前,南方古猿、傍人和灵长目人科的人属物种都曾在今天的南非地区生活。法国研究人员日前分析这三者的牙齿化石后发现,其饮食习惯存在很大差异。 一般来说,越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哺乳动物,其组织中的锶元素和钡元素就越少。法国研究人员8日在英国期刊《自然》上报告说,他们利用激光切除技术对上述3大物种的化石牙釉质进行分析,发现最早约500万年前出现的南方古猿的饮食比较“随机̶...
江西遂川发现疑似3亿年前植物化石 巫大胜、谢兵生、记者秦海峰报道:近日,江西省遂川县一居民发现了一块疑似远古蕨类化石。据介绍,该化石系其在采矿过程中偶然发现的,重约5公斤,质地坚硬细腻,通体呈灰褐色,有两条十字交叉的石脉,石面四周均分布有清晰分明的朱丹色和金黄色蕨类图案,且图案错落有致、与石质融为一体。该化石遇水通体呈暗褐色亮泽,图案则更为清晰明了,其形成年代有待进一步考证。 资料显示,蕨类植...
今年五月到十月,九位知名艺术家的现代雕塑作品在亚特兰大植物园(Atlanta Botanical Garden)进行夏季展。 这次活动是亚特兰大植物园(Atlanta Botanical Garden)与马乐伯画廊(Marlborough Gally)合作的,在花园中展示现代雕塑作品。 此次夏季展将展出19件的现代雕塑作品,这些雕塑来自九位知名艺术家,他们是 Magdalena Abaka...
中国文物网(编译 刘佳)据英国BBC的报道,俄罗斯科学家成功培育出3千年前的植物。根据发表于《国家学术科学进程》上的文章,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成活的年代最久远的植物。此前,以色列科学家曾成功地使2千年前的棕榈树种子发芽。 科学家们在西伯利亚的科雷马河岸边发现了该植物的果实,成功培育出麦瓶草属狭叶植物。 培育成功取决于北极地松鼠储藏食物的习性 研究小组在科雷马河岸边发现了70个松鼠过冬的...
近日,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在鄯善县沙尔湖区域发现了大量泥岩石蕨类植物化石。该局采集的蕨类化石标本根茎比较完整,叶痕排列成行,叶迹十分精美,有凸面叶片和凹面叶片,印纹清晰可见,两面合扣为完整树叶,属侏罗纪时期。经初步推断,该类化石在中国其它地区也有发现,但在吐鲁番地区发现保存如此之好的蕨类植物化石,还是十分罕见。蕨类植物是最先来到陆地上的物种之一,它保留了海洋中藻类的某些特征,用孢子的原始方式繁殖,叶十...
2011年11月21日,英国威尔士国家植物园园长罗斯特、园艺部主任西蒙、业务拓展部主任罗伯特一行3人,借重庆第八届园博园开幕之际,专程来到重庆自然博物馆进行参观交流活动。重庆自然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何平热情接待了威尔士国家植物园园长一行,馆内中青年骨干等相关人员参与了交流活动。 在交流中,罗斯特园长带来了威尔士植物园的介绍,重庆自然博物馆也将新馆设计方案进行了介绍,双方就所关注的博物馆园区...
植物瓜果佩在明清时期十分流行,从墓葬出土和传世品来看,可以发现很多此类题材的佩饰。苏州盘门清墓曾出土过两件植物瓜果佩,一件为清代翡翠挂件,椭圆形,内心翡翠,色绿晶透,有一裂痕。外包框为花瓣形,银质鉴金,上下有挂擎。另一件为白玉挂件,白玉质,色泽晶润,其形为一棵扁豆,豆壳微张,显露饱满豆粒,略带微黄的茎叶附于豆体,挂件雕刻精细,巧色精妙。这两件器物为墓葬出土,应该是属于科学发掘出土,其真实性是无疑的...
姚江波 河南三门峡博物馆馆员 植物瓜果佩在明清时期十分流行,从墓葬出土和传世品来看,可以发现很多此类题材的佩饰。苏州盘门清墓曾出土过两件植物瓜果佩,一件为清代翡翠挂件,椭圆形,内心翡翠,色绿晶透,有一裂痕。外包框为花瓣形,银质鉴金,上下有挂擎。另一件为白玉挂件,白玉质,色泽晶润,其形为一棵扁豆,豆壳微张,显露饱满豆粒,略带微黄的茎叶附于豆体,挂件雕刻精细,巧色精妙。这两件器物为墓葬出土,应该是属...
人们对自然的改造已经进行了几千年,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也为了满足更高的文化和精神需求。人类与自然的互动既是功利性的,也是情感的、审美的及文化的。目前,有关基因工程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几个重要问题上,食物、医疗和环境。但是,基因工程同样可以用于娱乐,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中,英国设计师大卫&S226;本克(David Benqué)带来了他...
9月8日,在纸上作画不难,但是在葫芦上作画,而且画好,就不那么容易了。江苏沛县城区居民周建华几十年潜心研究在葫芦上作画,梅兰竹菊、风景人物都成了他创作的题材,目前他已经创作葫芦画1000多幅,有500多幅被全国各地的收藏爱好者收藏。民间艺术让他动心日前,记者走进周建华在沛县城区的家,采访了这个葫芦画家。一进这位草根艺人的家门,只见迎面摆放的都是各式各样的葫芦,有梅兰竹菊,有风景山水,更有穿越古今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