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两宋文化耐人寻味。现在,杭州人在家门口就能看到一场以两宋器物为主、展现“宋韵”的展览了。11月10日-12月18日,“两宋文物展”登陆杭州博物馆。 展区《最忆是杭州之两宋时期》,位于杭州博物馆南馆一楼的两宋厅。展览在原有陈列基础上,新增加了两宋时期的相关展品,内容涵盖了两宋时期政治、文化、经济、艺术以及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在南宋市井展厅的两侧,展示着南宋临安城遗址内出土的一些建筑构件和...
杭州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至今拥有西湖文化景观、大运河2处世界遗产,“三普”登录点1113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87处,文物保护点385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27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4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21处,国家级和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各1处,各类博物馆80余座,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量36686...
位于良渚古城遗址区块东北角的安溪集镇环境整治工程日前完成竣工验收。道路整治、立面整治、水系整治、景观节点打造及功能配套设施打造,令安溪集镇焕然一新。在良管委(指挥部)和良渚街道的共同打造下,整治后的安溪集镇将形成以生态、自然、古朴为主基调的小镇,为良渚古城遗址产区的周边人文历史环境和配套提供全方位服务。 在安溪路南端,有一棵古香樟,守护着入村口。“原来这里有很多辅房,古香樟被很多围墙遮挡,非...
11月4日,由浙江省文物局主办、浙江省文物鉴定审核办公室承办的“全省古陶瓷鉴定培训班”在杭州开班。此次培训为期10天,来自全省34家博物馆、部分设区市文物行政部门相关业务人员,共35位学员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共邀请来自省内外的五位古陶瓷鉴定专家参与授课,以早期青瓷和越窑为重点,对学员作系统的古陶瓷鉴定培训。培训课程设计循序渐进,注重课堂讲解与实地考察相结合:讲师们对古陶瓷发展史进行了概括梳理...
看杭州,有人看到了西湖的碧水似镜,有人看到了钱塘江的潮平两岸阔;有人看到了湖滨商圈的车水马龙,有人看到了百姓人家的闲适恬淡。 作为南宋都城,杭州历史人文景观丰富,许多地名从南宋时期沿用至今,如凤山门、水亭址、严官巷等。今年是南宋定都临安(杭州)880周年,一起来触摸这座城市的文化命脉。 八卦田遗址:南宋皇家籍田 八卦田遗址位于玉皇山南麓,曾是南宋皇家籍田的遗址,呈八卦状,九宫九格...
昨日,杭州市人大助力良渚遗址保护现场采风暨启动仪式在良渚遗址管委会举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卫红,屠冬冬、陈寿田等参加活动。 参会人员观看了《良渚古城解读》宣传片,听取关于良渚遗址挖掘与保护情况的汇报。1936年,施昕庚在家乡良渚进行了首先发掘,拉开了良渚遗址考古研究的序幕。80多年来,良渚遗址的考古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大量考古学物证充分证实,早在距今5300-4300年间,在长江下游环太湖流...
为积极发挥监测作用,促进监测与保护联动,加强拱宸桥保护,日前,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联合拱宸桥管理维护单位杭州市市政设施监管中心,现场察看了大运河(杭州段)遗产点拱宸桥病害情况。针对监测中发现的“拱宸桥主拱西侧桥墩东南角桥墩水盘石断裂,断裂处裂缝宽度在5~15mm,深度未知,裂口断面目视可见泥沙沉积和苔藓等微生物生长”的问题进行研究。 后续市政设施监管中心将加强拱宸桥的日常巡检...
以“跨界视角下的遗产”为主题的第四届文化遗产世界大会1日在浙江大学开幕,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400多位学者参会。未来几天里,与会代表将围绕文化遗产开展多角度对话,并考察良渚博物院。 在开幕式后的主旨演讲中,伦敦大学学院物质文化荣誉教授迈克尔·罗兰兹表示,人民保护遗产的热情与自上而下的国家保护干预同样重要,博物馆和其他文化空间可被视为跨文化对话的机会,以促进公民保护遗产的热情。 据了解...
8月24日上午,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组织了18名小朋友前往杭州博物馆参观“家在钱塘—杭州市农村历史建筑综合保护工程九年成果展”,通过观看视频、聆听讲解、实物触摸体验的方式,多方位了解了古建筑基础知识、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的发展历程,体会到了保护历史建筑的重要性。同时,目睹了国家一级文物“战国水晶杯”的芳容,了解了它背后的故事。 今年适逢杭州市农村历史建筑综合保护工程九周年,为了让更多青少年认识农村...
日前,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为广大市民准备了一场展览和一场讲座,地点都是杭州博物馆。 两宋文物展即日起就可看。除南宋官窑瓷器,本次展览特别展出南宋城墙、南宋皇城、德寿宫、太庙、三省六部、御街、杨皇后宅、府治、府学等建筑遗迹中出土的瓦当、鸱吻等构件,串联起南宋时期独特的南宫北市的城市格局。还展出制作精良的各类宋代手工艺品,包括了金银货币、女性用金银首饰、宋代玉器、各式铜镜、宋代茶具等。展览于2018...
在西方诸国中,意大利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众多的国家,从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的伊特鲁里亚文明、公元前750年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罗马文明、其后的文艺复兴等等,都为意大利留下了丰富的建筑文化遗产。 本周六、周日,杭州孔庙有知名的意大利专家来杭州,为市民朋友们讲讲意大利遗产保护那些事。讲座议题包括:建筑遗产保护的缘由与标准、罗马斗兽场与维罗纳竞技场、庞贝古城的发掘与整理等。讲座时间为10月...
9月26日晚,在钱塘江畔的六和塔下,一场别开生面的晚会——《六和潮文化之夜》拉开了杭州“唱响文化遗产”系列活动的序幕。《六和潮文化之夜》以“潮”为中心,通过潮流艺术形式阐释艺术和遗产的完美结合,同时彰显“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展示浙江优秀文化的风采。 活动主办方负责人介绍,“唱响文化遗产”着眼于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是一次创...
9月26日,位于南高峰山麓的烟霞洞造像正式上线了文物保护监测系统。烟霞洞造像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以其五代时期石刻十六罗汉造像闻名于世。为了更好地保护造像免受水害的侵袭,去年钱江管理处开展了旨在治理水害的烟霞洞造像抢险加固工程,使得洞内渗水情况大为好转,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本体,旨在监测洞内外气象数据的系统也正式上线,文保工作者可以在手机上随时随地进入系统,查看洞内洞外的实时监测,读取各种监测数据...
日前,“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化试点”以90分的成绩,高分通过验收。标准化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试点项目建立了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标准体系,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供经验做法,填补了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化工作在省内乃至国内的空白,为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世界文化“双遗产”城市是杭州重要的“金名片”。恪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
晚会现场。冯世全摄 钱江大潮浩浩,一轮明月皎皎。26日晚,正值钱塘江农历大潮,来自杭州各行各业的“弄潮儿”与市民代表齐聚钱塘江畔六和塔,一场别开生面的晚会——“六和潮文化之夜”拉开了杭州“唱响文化遗产”系列活动的序幕。 浙江拥有西湖、大运河等世界文化遗产和众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入新时代,这些传统的文化遗产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与精神,并逐渐演变为主流文化。此次活动负责人介绍,举办“...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