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口径16厘米。通体绘青花五彩纹,盘心绘张天师驱五毒图。五毒有蟾蜍、蝎子、蛇、蜈蚣、壁虎,辅以松树、花草、山石纹等。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有关张天师的传说可追溯到宋代。张天师即张道陵,西汉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实际创立者。随着道教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作为道教祖师爷的张道陵也逐渐被神化,奉为降妖伏魔、辟邪驱凶的神明。
随着近几年国内外拍卖市场屡有中国古代官窑陶瓷拍出天价的新闻,它进一步刺激了人们对中国古代官窑陶瓷的好奇和遐想。在表面喧闹的背景下,官窑陶瓷神秘华贵的身份引得陶瓷爱好者争相寻觅,意欲撷其为囊中珍宝,或寻根朔源,理清脉络,探个究竟。 淮安市博物馆藏有一件乾隆朝官窑器《五彩暗八仙纹瓷盘》,原藏北平文物陈列所,后来几经辗转,由南京博物院调拨给淮安市博物馆。此盘口径20厘米,高5.3厘米,底径10.5...
署居仁堂款的瓷器,即所谓的洪宪瓷,是民国五年袁世凯称帝改元“洪宪”时的特制瓷器。“居仁堂”是中南海里面的一所建筑,原名仪鸾殿。1912至1916年袁世凯被委任为大总统时,将其用作总统府并改名为居仁堂。因此,署“居仁堂”款的瓷器,是借鉴清代“中和堂”“敬慎堂”“养和堂”等堂款名号的皇家传统,袁氏瓷器便有了“居仁堂制”款识。 镇江博物馆藏居仁堂白地五彩博古图水盂(见图),高6.5厘米,口径2.5...
清嘉庆黄地粉彩缠枝烛台 烛台在明清两代十分盛行,这与蜡烛工艺的改进提高分不开。我国在宋代以前,一直还在使用蜂蜡和白蜡作为蜡烛的主要原料。到明清时,我国南方因地制宜,首先使用植物油制作蜡烛。《天工开物-膏液》还详细记载了用皮油制造蜡烛的方法,这种植物油蜡烛使烛台变得更为普及。 八方蜡台的异域风情 明代初年流行八方烛台,烛台上置蜡烛形插柱。这种烛台是明代早期根据国外市场的需求而生产的...
器高36厘米,造型独特,外壁绘青花五彩天马纹饰,底足双蓝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首先,此类器型古之未见,天马纹见于明代成化时期,其他纹饰为明代中后期出现,彼此之间矛盾,而其他各方面的现代烧制特征明显,应是一件水平较低的臆造品,市价在200元左右。
日前,在苏州举办的一场古陶瓷展上,亮相一件清同治款五彩瓷小渣斗,引发不少观众驻足观赏。这件渣斗高10.5厘米,口径7.8厘米,圈足径4.4厘米,颈长4.2厘米;撇口,长颈下收,鼓腹下急收至圈足;圈足修削规整,足沿露胎,瓷质细密;里外满釉,釉质莹润。渣斗正面(图1)太湖石上侧绘两竿翠竹,太湖石右侧一枝绽开的紫菊;太湖石左侧一簇盛开的菊花;一只鹌鹑站在太湖石下端,回头招呼上方飞来的伙伴。背面(图2)绘...
民国时期的仿古瓷风行一时,究其主要原因,当为官窑瓦解之后,官窑良工四散而流入到民间,以前想仿而不敢仿的官窑瓷,如今但仿无碍。《饮流斋说瓷》“自(清代)末叶至近日所仿至为进步,一由官窑良工四散,散令废驰,从前所不敢仿之贡品,今则无所不敢也。”景德镇制瓷业仿造清代官窑产品一时成为风尚,也是当时的主要行业,仿古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国瓷器生产的水平。 镇江博物馆所藏民国仿乾隆五彩双龙耳雕瓷葫芦瓶(...
“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春夏之际,和风习习,人们喜欢放飞风筝,借此表达愉快的心情。这件民国时期的五彩花瓶(见图),就展现了牧童骑牛放风筝的情景。 画面上,青山、绿树、红花、翠草,织成了春意盎然;黑牛信步漫游;风筝在蓝天上和大雁交相呼应;牧童坐在牛背上,双手持线,抬头望着风筝。整幅画面构图考究,工笔线条流畅,笔法娴熟,刻画细腻,完美地表现出孩童天真烂漫的一面。
罐高22厘米。康熙朝历时61年,在青花与五彩瓷的制作上均取得了突出成就。康熙青花瓷因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五个色阶层次,历来享有赞誉,并有“康熙五彩”、“料分五彩”之说。而五彩瓷,由于原料提纯度高,色彩鲜艳,光泽及透明度高于前朝,加上康熙时期锐意进取,不断有创新,遂把五彩瓷的辉煌推向极致,故终清代一朝,未有超越者。 中国彩瓷的许多辉煌,大都是在康熙朝取得,或在康熙时期奠定了基础。...
罐高13.5厘米,口微敛,丰肩,圈足,造型古朴。底釉光润,色泽白中泛微灰,釉汁肥腴。器身纹样新颖,构图疏密得体:腹以青花作菱花形四开光,内设五彩飞鸟、花卉、山石图,纹饰布局疏朗,并用瑞果、杂宝作开光的间隔与衬托;肩于矾红锦地纹上绘菱花形青花小开窗,内填飞鸟花果,画面装饰紧凑;胫部边饰,以一周呈单体排列的变体仰莲瓣纹组成,仰莲瓣图形分别用红彩、绿彩与青花绘制,造型怪异,十分罕见。 此器为香港苏...
据相关资料介绍,产自于新疆和田的软玉——和田玉原石,已经有八千多年的历史了。《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直接点明了和田玉的产地是有着“万山之祖”之称的昆仑山,该山位于今天的新疆省自治区和田市,在和田为中心的昆仑山与河中狭长地带,是最珍贵的玉石产区。 作为一种由微晶体集合构成的单矿物岩石,和田玉原石本身含有极少的杂物,其主要成分为透闪石,是我们国家候选...
遗产编号 ⅵ-5 所属地区 湖南·株洲·醴陵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株洲市醴陵市 申报日期 2006 醴陵釉下五彩瓷以其五彩缤纷的色调,优美清新的艺术风格,精致巧妙的工艺技法,丰富多样的花色品种,驰名中外,享誉世界。 醴陵,位于湖南东部,与江西接壤。春秋战国时属楚地,秦时隶长沙郡,汉初封长沙相越为醴陵侯,东汉初置县。其土壤肥沃,自古为产粮区...
釉下五彩又称为窑彩,产生在青花和釉里红之后。其艺术风格清新优美,工艺技法精妙,花色丰富、品种多样,因而享誉世界。今天瓷库中国小编就和您说说釉下五彩瓷及其收藏价值。 清康熙年间创制的一种釉下三彩(红、蓝、青三色),又称釉里三彩,其中的红和蓝分别利用了铜红色料和钴料着色,青为用氧化铁着色的豆青。三种颜色相互搭配,使釉下色彩更加丰富。 釉下五彩也是在青花和釉里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07年...
明清五彩瓷是景德镇窑在宋、辽低温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本色调以红、黄、绿、蓝、紫5种彩料为主,按照花纹的需要施彩,在700℃—800℃的炉中二次焙烧而成。明代五彩瓷器多以色彩浓艳取胜,纹饰豪放,线条粗犷、繁密,填彩太满,颜色常常溢漫出廊,使纹饰显得模糊,透视感较差。 清代五彩瓷以柔和为贵,透视感较强,绘画工致精丽,生动传神,一扫明代嘉靖、万历之重色彩而不细究形貌的粗劣画风,施彩大部分较明代...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