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四川文物》 2015年02期 【摘要】“唐伐西夏”一事见于多种传世文献。此处的“唐”、“西夏”,即陶唐氏、夏族。“唐伐西夏”发生于大禹之时,地点在陶寺遗址,最终以夏族的失败、陶唐氏的胜利而结束。战败的夏族迁往晋南夏县一带并以安邑为都。获胜的陶唐氏赶走夏族后,因陶寺残败无法继续为都,便又返回“大夏”之地。 【关键词】唐伐西夏;大禹;陶寺遗址
“考古发现表明,距今4200多年的陶寺遗址已经进入早期文明时代。这比学界一般认为的中华文明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前推了500年。陶寺遗址也成为佐证‘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依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牵头人之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日前说。 王巍是在山西省临汾市召开的尧文化暨德廉思想研讨会上作上述表示的。这一会议由山西省委宣传部和临汾市委、市政府主办,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
4月2日上午9时,山西.临汾帝尧古都文化旅游节“陶寺遗址考古成果展”在襄汾县陶寺遗址隆重开幕。 陶寺遗址位于襄汾县城东北7.5公里的崇山西麓,总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是龙山时代晚期超大型都邑聚落遗址,是从时空上考古探索中国文明核心形成、最初中国诞生的重要节点,为探索中华文明核心的形成提供了关键证据。1988年,陶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陶寺遗址考古成果展展览时间...
襄汾县陶寺遗址古井 《汉语成语大词典》对井井有条的解释是:形容条理分明,整齐不乱。那这个成语从何而来,其引证的是荀况《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如此一想,就觉得荀子笔下的文字不是出处,不是源头,要追索井井有条的源头还要到尧时期去。襄汾县陶寺遗址考古发掘出水井,而这个遗址被考古界公认是龙山文化晚期,也就是尧时期的。陶寺的水井很深,一般都在12米左右;陶寺的水井很多,一平方公...
陶寺遗址(第三批国保) 时代:新石器 地址:襄汾县城东北约7.5公里的塔儿山西麓 遗址分布于陶寺、李庄、中梁、东坡四村之间,总面积约600万平方米。其年代约公元前2600~前2000年。 该遗址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1978—1985年发掘面积6000平方米,发现墓葬1000余座,及灰坑、陶窑、房址等遗迹。出土一批陶、石、骨、玉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房址多为窑洞式,少数为白灰面居...
“提升文物保护水平,让三晋文化彰显无限魅力。”18日,山西省文物局政策法规处处长许高哲告诉记者,“近日我们把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陶寺遗址、曲村天马遗址、侯马晋国遗址、禹王城遗址、广武汉墓群、应县佛宫寺及应州古城遗址等7处大遗址项目,列入了2013年山西文物保护重点工程,精心打造山西历史文化的新‘地标’。为保护晋阳古城遗址、曲村天马遗址和...
9月18日,在首届中国?陶寺帝尧文化旅游节上。多位专家学者提出,无论从存在时间上,还是历史地未上山西陶寺遗址都与“古平阳城”相一致,陶寺遗址就是帝尧都城所在,是最早的“中国”。上世纪50年代发现的陶寺遗址,经过考古人员的两轮发掘,陶寺都城遗址的面貌终于揭开其神秘的面纱,正逐步呈现在世人们面前。人们在此去触摸一个个历史的瞬间,感受远古文化的斑斓色彩,解...
近日,在山西考古研究所成立60周年“从柿子滩到陶寺——追溯文明踪迹”学术论坛上,著名考古学者何驽表示,距今约4300至3900年的山西陶寺遗址群很可能就是最早的“中国”。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陶寺镇,是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还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代及金、元时期的遗址,是中...
近日,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学术研讨会在张家港举行。著名考古学者何驽在会议上表示,经过多年考古发掘,距今约4300——3900年的山西陶寺遗址群很可能就是最早的“中国”。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襄汾县陶寺村以南,地处汾河以东,塔儿山西麓,距县城约15华里,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还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代及金、元时期的遗址...
近日,中国著名考古学者何驽提出,距今约4300至3900年的山西陶寺遗址群很可能就是最早的“中国”,引起社会各方对山西陶寺遗址的关注。 25日,在该遗址现场,何驽告诉中新社记者,经其多年研究、实地模拟观测后发现,“4300年前中国人极有可能是用20个节气。” 山西省文物局资料显示,陶寺遗址位于山西襄汾县陶寺村以南,地处汾河以东,塔儿山西麓,距县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