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山西省文物局等联合主办的“陶寺遗址与陶寺文化”12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认为陶寺文化与文献记载的尧都有相当高程度的契合,该遗址的一系列新发现证明黄河中游地区在尧时期业已进入早期文明社会,已形成最初的中国。 第一阶段发掘:重要墓地出土珍贵文物 坐落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东北约7公里处的陶寺遗址,总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是黄河中游地区龙山时代晚期一处超大型都邑遗址。 ...
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山西省文物局等联合主办的“陶寺遗址与陶寺文化”暨《襄汾陶寺——1978—1985年发掘报告》出版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专家和学者认为,陶寺遗址与文献记载的尧都有相当高的契合度,陶寺遗址及陶寺文化,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到制度文明,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核心的主要源头之一。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南部临汾市襄汾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陶寺镇,遗址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1978年至...
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山西省文物局等联合主办的“陶寺遗址与陶寺文化”暨《襄汾陶寺——1978—1985年发掘报告》出版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专家和学者认为,陶寺遗址与文献记载的尧都有相当高的契合度,陶寺遗址及陶寺文化,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到制度文明,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核心的主要源头之一。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南部临汾市襄汾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陶寺镇,遗址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1978年至1...
陶寺遗址观象台(资料照片) 陶寺遗址出土的土鼓(资料照片) 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扁壶,其上为朱砂书写的“文”字(资料照片)。 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山西省文物局等联合主办的“陶寺遗址与陶寺文化”暨《襄汾陶寺——1978—1985年发掘报告》出版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专家和学者认为,陶寺遗址与文献记载的尧都有相当高的契合度,陶寺遗址及陶寺文化,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到制度文明,是...
历经长时段考古挖掘,经过几代考古工作者的整理、编纂与修改,集结而成的《襄汾陶寺——1978—1985年发掘报告》于12日正式出版,备受考古界关注。 当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举办的“陶寺遗址与陶寺文化”研讨会上,报告主编、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高炜介绍,《襄汾陶寺》是由多位考古学家参与编写,通过15个专题对陶寺遗址考古资料做了科技检测分析,代表了中国史前考古与现代科技手段联合攻关的学术范式...
历经长时段考古挖掘,经过几代考古工作者的整理、编纂与修改,集结而成的《襄汾陶寺——1978—1985年发掘报告》于12日正式出版,备受考古界关注。 当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举办的“陶寺遗址与陶寺文化”研讨会上,报告主编、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高炜介绍,《襄汾陶寺》是由多位考古学家参与编写,通过15个专题对陶寺遗址考古资料做了科技检测分析,代表了中国史前考古与现代科技手段联合攻关的学术范式...
经过几代考古学者近40年孜孜不倦的辛勤工作,山西临汾陶寺遗址发掘工作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研究成果。6月18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举行“山西·陶寺遗址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近年来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和重要研究成果。 中共中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及相关单位的负责人、专家学者应邀出席发布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
襄汾县陶寺遗址发掘出的石窑群(图片来自网络) 在新闻发布会上,王巍综合陶寺遗址的一系列考古成果指出:“陶寺遗址在年代、地理、规模以及它所反映的文明程度等方面,都与尧都的历史记载相当契合。后世历史文献、当地民族志资料、地名甚至方言等,都共同指向尧都在晋南临汾一带。所以,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陶寺遗址很可能是尧的都城。虽然对于陶寺遗址一系列考古发现的性质和功能,还无法下定论。但毫无疑问,尧都正通...
在新闻发布会上,王巍综合陶寺遗址的一系列考古成果指出:“陶寺遗址在年代、地理、规模以及它所反映的文明程度等方面,都与尧都的历史记载相当契合。后世历史文献、当地民族志资料、地名甚至方言等,都共同指向尧都在晋南临汾一带。所以,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陶寺遗址很可能是尧的都城。虽然对于陶寺遗址一系列考古发现的性质和功能,还无法下定论。但毫无疑问,尧都正通过我们的考古发掘和研究,走出传说时代,逐渐向信史...
昨日,山西博物院举办《尧舜“中国”陶寺遗址与中国文明核心的形成》公益讲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弩,解读陶寺遗址最新的考古发现,他认为,山西陶寺遗址功能区完善,是中国历代王朝最早的都城样本。 陶寺遗址位于襄汾县城东北7公里的陶寺村,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项目。1978年至今,发掘了墓葬一千余座,其中大型贵族墓葬6座,出土了陶龙盘、陶鼓、鼍鼓、彩绘木漆器等精美文物,震惊海内外。经过...
“中国”这个概念最初是由什么构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山西工作队队长何驽说:“中国”应该由两个概念构成,第一个“地中”概念的出现,第二个概念“国”。国,不是狭义的城池概念,而是一个国家,国家社会形态。 2002年秋,在襄汾陶寺古观象台附近,考古工作者在一座中期大墓中发现竖立着一根木杆,上面涂有黑、绿和红色标记的漆,在木杆东侧壁龛内还发现了玉琮、玉戚。上世纪80年代,在早期墓葬中也发现...
尧到底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还是确有其人?其都城在哪里?近日,中国社科院、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国新办举办山西陶寺遗址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宣布,尧都平阳正在走出传说时代成为信史,尧舜古国文明不再是传说,多年考古形成的一系列证据指向陶寺很可能就是尧的都城。 遗址与尧都相当契合 发布会上,中国考古研究所所长、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全面介绍了陶寺遗址37年来尤其是近10年的...
2015年6月18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国务院新闻中心,举行“山西·陶寺遗址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众介绍了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考古的重大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所长王巍说,可以初步认定山西陶寺遗址为“尧都”,尧舜古国时代不再是传说,而有了信史的证明。 王巍所长说,978-1985年陶寺遗址揭露了居住区和墓葬区,发掘墓葬一千余座。其中大贵族墓葬6座,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社...
6月18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举行山西陶寺遗址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 一系列的考古证据链表明,陶寺遗址在年代、地理位置、规模和等级以及它所反映的文明程度等方面,都与尧都相当契合。陶寺遗址极有可能是尧都。18日下午,中国社科院举行山西陶寺遗址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向公众介绍陶寺遗址考古重大收获:陶寺遗址或为尧都,临汾陶寺是最早的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在发布会中表示,陶寺遗址的发...
陶寺遗址考古跨越半个多世纪,凝聚了几代考古人的心血。考古研究历时长、成果丰,再现了帝尧的伟大国都,再现了中国起源的文明史,也给后人很多启示。 曾被认为是龙山时代遗址 20世纪50年代,考古调查便发现了陶寺遗址,当时认为这是一处龙山时代大型遗址。 1978—1984年,为了寻找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夏朝遗存,发掘了与文献所谓的“夏墟”有联系的陶寺遗址,发现了居住区和墓葬区,发掘墓葬1000多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