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苏州市文物局组织文物鉴定专家组对苏州碑刻博物馆部分馆藏文物进行定级工作。经过专家组鉴定,最终有925件文物被认定为三级文物,其中碑刻909件,拓片16件。号称“天下第一碑”的《韩世忠墓碑》拓片,是目前已知仅存的最完整拓片。 据介绍,这次被定级的文物共分成七大类:儒学系列碑刻、明清宗教系列碑刻、墓志铭系列碑刻、农业经济碑刻、古代书法集帖系列碑刻、苏州地方史志系列碑刻以及馆藏拓片册页。在...
《韩世忠墓碑》拓片(局部) 近日,苏州市文物局组织文物鉴定专家组对苏州碑刻博物馆部分馆藏文物进行定级工作。经过专家组鉴定,最终有925件文物被认定为三级文物,其中碑刻909件,拓片16件。号称“天下第一碑”的《韩世忠墓碑》拓片,是目前已知仅存的最完整拓片。 据介绍,这次被定级的文物共分成七大类:儒学系列碑刻、明清宗教系列碑刻、墓志铭系列碑刻、农业经济碑刻、古代书法集帖系列碑刻、苏州地方史志系列...
近日,苏州市文物局组织文物鉴定专家组对苏州碑刻博物馆部分馆藏文物进行定级工作。经过专家组详细鉴定,最终有925件文物被认定为三级文物,其中碑刻909件,拓片16件。 据悉,这次被定级的文物共分成七大类:儒学系列碑刻、明清宗教系列碑刻、墓志铭系列碑刻、农业经济碑刻、古代书法集帖系列碑刻、苏州地方史志系列碑刻以及馆藏拓片册页。在申报三级的碑刻文物中包含如南宋米友仁书《吴郡重修大成殿记》碑、元赵孟頫书...
茅山自古就是道教名山,千百年来,留下了大量的文物碑刻和文化遗迹,其中价值较高的有梁元帝撰文并书写的《陶先生朱阳馆碑》,陶弘景撰文的《茅山曲林馆碑》,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撰文并书写的《李玄靖(静)先生碑》,唐代诗人李白撰文的《汉东紫阳先生碑铭》,宋真宗撰文并书写的《御制观龙歌并序碑》等。 许多文物碑刻,由于朝代的更替,道教的兴衰,大多毁于战火或遭受人为的破坏,有些碑刻因年代久远,风雨剥蚀或只存残片而难...
近日,在江苏镇江丹徒区上党镇专营景观石的丁长献先生,在收购景观石时发现一座基本完好的石马,便主动联系了市文博部门,经专家鉴定为明代墓道前石马,这座石马保存基本完好,刻工细致,栩栩如生,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丁长献先生毅然决定无偿将石马捐赠市焦山碑刻博物馆收藏,并帮助用吊车运送至焦山碑林。
甘泉文化节?这跟吃喝没关系哦。据介绍,这是为了纪念广东重要的历史人物湛若水,弘扬其传统文化而专门设立的文化节。据介绍,湛若水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号甘泉,是岭南心学的集大成者。 记者昨日从首届甘泉文化节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广州将于11月16日举行首届甘泉文化节,将举行包括文艺晚会、学术研讨会、书画展等10项以湛甘泉命名的弘扬传统文化的系列活动。另据了解,近期在清远、花都均发现了保存了...
许昌市共发现碑刻(含墓志)文物300余通,这些碑刻大部分为古寺庙、宗祠所遗存,一部分为墓志铭、墓碑等。这些碑刻记载着当时社会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有些碑刻还有相当高的书法艺术、雕刻艺术价值,是我市宝贵的文化遗产资源。目前,许昌市碑刻文物保存形式主要有4种,一种是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不可移动文物,一种为文物保护单位或不可移动文物的附属文物,一种是作为可移动文物由博物馆、文管...
保护碑刻现场 近日,津市文物部门对位于市益民小区内“元和宫”旧址的三方清代康熙至光绪时期碑刻及古建筑构件等可移动文物实施迁址保护。经过精心准备,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了这批重要文物的安全。经专家认定,“元和宫”遗址发现的这批古代碑刻属于记事性碑刻,分别记载了津市清代三个时期的宗教、政治、经济、文化、商贸等内容,对研究津市的历史、地理、文化有着重要价值。 近来,市文物局针对文物保护工作...
设在常熟市碑刻博物馆的常熟拓碑技艺展示体验中心近日正式对外开放。市民和游客可以在体验中心感受与体验“拓碑技艺”的精妙。 拓印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技艺,也叫传拓、椎拓。碑刻传拓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其操作方法就是把大小合适的生宣纸浸湿敷在石碑表面上,用棕刷刷平,再用打刷敲打,石碑上的文字、纹饰、图像就显现出来,待纸张稍干后着墨,最后把纸揭取下来,一张拓片就完成了。 拓碑技艺是传统文化的一个...
8月12日起,由江苏省文物局主办,苏州碑刻博物馆和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承办的“石上史诗——徐州汉画像石艺术展”在苏州碑刻博物馆明伦堂展出。 汉画像石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特有的艺术形式,她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以石为材,图画天地,装饰神道、宗祠、地宫,形成了一个时代艺术形式的代表。在中国美术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汉画像石是一部绣像的汉代史,她将现世生...
“里洋有一座当地人称‘派相坟'的宋代古墓,杂草已经清理干净。”7月23日,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笔者跟随政和县博物馆专家,冒着“麦德姆”台风带来的疾风骤雨,来到距离镇前乡10公里的里洋村,探访古墓迷踪。 古墓坐落村口 “派相坟”古墓并不难找,就在里洋村口一块菜地中央。一条小路从墓地上方绕过,墓地就在小路下,走过村民菜地碎石堆,就来到墓坪。 里洋村是政和县最古老的村子之一,处于...
7月12日至13日,湖南省文物局退休专家谢武经、新田县文物管理所研究人员史世冬在宁远县文物管理局研究人员李治军等人的陪同下,再次到宁远县考察大观堡碑刻。 近年来,新田、宁远两县研究人员通过共同努力,在宁远县鲤溪镇梅木塘村发现了来自大观堡的碑刻《誓词碑》和《三章程碑》,又在大观堡山下发现《杨氏族谱》和《王氏族谱》,展现了建文帝还俗归隐民间以后的部分生活及他去世后人们对他的纪念,使《誓词碑...
昨天,市民张先生向记者反映,戚墅堰区潞城街道的圆觉庵老房搬迁重建后,村民发现一块清代建桥碑刻,已有120余年历史,经有关文物专家考证,该碑刻上文字信息丰富,文物价值颇高。 该碑刻名为《重建漳明桥碑》。 漳明桥是一座大型石板桥,长20米、宽2.5米,原位于潞城街道前韩区与北庄交界处的丁塘港,1982年倒塌,后在原址改建了水泥桥。重建漳明桥碑光绪15年立,高2.13米、宽1.15米、厚0.13米,...
2009年冬天,桓台县政府将部分清代癸丘遗址碑刻存放在了当时的果里镇前鲁小学。时隔4年多,前鲁小学旧址已经被改建成前鲁幼儿园,当政府派人去取存放于此的这批文物时,石碑却不见了踪影。5月21日,果里镇政府工作人员找到果里派出所反映,称县政府存放在前鲁幼儿园的清代癸丘遗址碑刻被盗。该石碑属于国家文物,民警立即展开调查。 实地走访恰遇知情人 民警实地走访了前鲁幼儿园及周边村庄,调查过程中,恰巧碰到对...
相关部门将碑刻清理出土。 人们将碑刻移至车上运往清流关。 碑文清晰可辨。 5月5日晚,网友“天使之剑”在滁州在线西涧论坛发帖称南谯区珠龙镇发现清流关城阁铭的碑刻,一时间引发无数网友热议,而琅琊山管委会、市文物部门也第一时间予以关注,并在5月7日一早前往现场查看鉴定情况。 经初步鉴定,该碑刻很有可能为明嘉靖年间的文物,5月9日,市文物部门、琅琊山管委会和南谯区文化部门决定对文物予以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