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明日(8月10日),由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主办,钱江晚报媒体主办的年度大展“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将在杭州浙博(孤山馆区)西湖美术馆正式开幕。 这几天,路过孤山路,会发现西湖美术馆的大门已经变成了一道“宫门”,朱墙绿瓦、雕栏画栋,完全是一派紫禁城的皇家范儿。 其实,乾隆六次南巡的行宫正在孤山。来自故宫、浙博及国内其他博物馆、图书馆的202件珍贵展品,将全方位呈现乾隆的生平...
6月18日,浙江省博物馆邀请手语老师为博物馆志愿者上了一堂特殊的手语课,课程围绕博物馆日常用语的手语表达进行示范教学,并现学现用,在实践中加以巩固。 此次手语教学主要针对咨询服务岗位的志愿者,涉及的内容有日常问候语、卫生间指引、行李寄存引导、基础服务设施与服务项目介绍等,让志愿者通过学习掌握博物馆里基本的手语沟通技能。 为特殊群体提供特殊服务是浙江省博物馆免费开放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今...
6月15日,“梵天东土 并蒂莲华: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大展”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开幕。来自印度5个省市9家文物单位的56件雕塑藏品,与来自国内8个省市18家文物单位的86件雕塑藏品汇聚一堂,为观众带来一场艺术的盛宴。 中国和印度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在佛教造像艺术发展方面,中国深受印度影响。其中,笈多佛教美术对中国的影响最为广泛而深远。笈多时代,古印度的艺术达到空前蓬勃的...
资料图 公元64年,汉明帝(东汉第二位皇帝)梦见神灵。大臣解释说,西方天竺国有被称为“佛”的得道者,如汉明帝所梦一样在空中飞行、身有日光。于是,汉明帝派遣两位使者前往天竺取经。佛教因为汉明帝一梦而传入中国,从此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也开启了中国和印度文化交流的大门。 往事越千年。今天,在西湖文化广场的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一场“梵天东土·并蒂莲华:公元400至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
资料图 6月9日,浙博举办温州乐清的已故著名剪纸艺术家张候光剪纸艺术精品展。张候光的作品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朴实无华,简练明快,情趣横溢。展览作品主要反映海洋文化的渔村生活场景,表现母子亲情与日常景物的情景等。信手拈来,纤毫之间,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无一不体现出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与高超的技艺。
6月10日是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浙江省博物馆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弘扬文化遗产。 “武林雅韵”音乐会奏响悠悠遗韵 6月10日,一场以“江南丝竹”为主题的“武林雅韵”音乐会在浙博孤山馆区奏响,来自海宁硖石小学民乐团的老师们为观众演绎了《彩云追月》《行街》《茉莉花》《紫竹调》《欢乐歌》《采茶舞曲...
书法向来是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文化符号。随着社会的变迁,书法早已超越其实用性能,呈现出文人的情感寄托、大众的审美诉求。27日,浙江省博物馆馆藏明清书法精品展在浙江杭州拉开帷幕,欲携观众一同领略明清时期文人墨客的审美意趣与文人风骨。 作为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藏有文物十万余件,其中,馆藏珍贵书画万件有余,数量上尤以明清时代作品为最。此次明...
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年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博物馆讲述难以言说的历史”,这个主题关注博物馆的角色,博物馆如何使社会受益,成为推进人类和平共处的枢纽。浙江省博物馆结合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特别启动“亲近博物馆,另眼看历史——首届浙江省博物馆‘观众节’”,于5月18日—21日期间集中推出探访幕后、馆区互动、讲述解读、学习体验等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 5月18日...
3月25日,“千年马约里卡精粹——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典藏”展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开幕。展览展出150件(组)来自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为观众讲述意大利的陶艺故事。 马约里卡是意大利锡釉陶的统称,15世纪马约里卡装饰陶传入意大利著名的陶瓷重镇法恩扎,从此法恩扎的马约里卡装饰陶逐步发展和繁荣并享誉世界。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因其历史悠久、藏品丰富,2011年被联合国...
“穷人家孩子,能够长大成人,在社会上出头的,真的难若登天。我是穷窝子里生长大的,到老总算有了一点微名。回想这一生经历,千言万语,百感交集。从哪里说起呢?”齐白石在自述中如是说。 齐白石出身贫寒,大器晚成,他从乡村木匠到艺术大师、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的人生经历堪称励志典范。今年是齐白石逝世60周年,浙江省博物馆特别举办“齐白石绘画精品展”回顾一代大师传奇的艺术人生。 展览以齐白石的艺术历...
2月17日,“紫玉春华——蒋淦勤紫砂艺术精品展”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开幕。展览展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蒋淦勤的精品代表作88件(组),向观众呈现独具魅力的紫砂艺术之美。 蒋淦勤大师出生于宜兴紫砂世家,师承制壶名家王寅春,是浙江紫砂创始人之一,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在艺苑中独树一帜。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基本涵盖了蒋淦勤大师从艺六十余载的紫砂作品,较为全面地展示其紫砂作品的各种类型、装饰手法和艺术风格...
近日,“残山梦最真——馆藏近代山水作品展”在浙博开幕。“残山梦最真”语出清初戏曲作家、诗人孔尚任所写《桃花扇》。这次的馆藏近代山水作品展以此为题,是想从依稀模糊的近代山水里,找出千百年来从不失真的人文梦想。 本次展览共分三个章节,第一章为 “杖歌行吟”,所选作品十二件,大多绘有高士,或于山中骑马而行,或于桥上拄杖而歌,真情真性,率意而为。有钱鸿遇《野桥曵杖图》、范松《寒山积雪》等。 第...
12月21日下午,“话说杭州”讲解活动小组组织讲解员前往浙江省博物馆参观学习,邀请《错彩镂金—浙江出土金银器》展览的策展人做专题讲座,并在展厅实地讲解展品。 在讲座上,专家结合大量器物照片和历史文献,梳理了浙江地区从唐至清的金银首饰、生活用具及宗教用具的时代特点、纹饰特征、地域特色。讲座后,专家还特意到展厅为大家讲解实物。讲解员们勤做笔记,纷纷表示“受益匪浅”,非常欢迎这样的讲解培训活动...
11月18日,“江南竹韵——何福礼竹编艺术精品展”在浙江省博物馆西湖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竹编的代表性传承人何福礼先生精品代表作76件(组),为观众呈现一个精美绝伦的竹编世界。 何福礼先生十五岁拜师学艺,与竹编结下不解之缘,编织出无数佳作精品,同时也获奖无数,其作品曾被国家博物馆、希腊奥林匹亚市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收藏。本次展览展出的展品中...
11月16日,“漂海闻见——15世纪朝鲜儒士崔溥眼中的江南”特展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隆重开幕,展览围绕崔溥所著《漂海录》中的江南文化,展出来自中韩两国26家博物馆的300余件(组)展品,在文献基础上结合文物展陈,对《漂海录》作延伸性解读,为观众呈现15世纪的明代江南社会文化。 1488年,朝鲜官员崔溥在渡海返里途中遭遇风浪,漂海13天后,在中国浙江台州府临海牛头外洋(今属浙江三门)登岸。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