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1月5日,记者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物局获悉,该局与凤凰县文物局近日在野外文物考查过程中,发现了乾嘉苗民起义的军事遗址。这一军事遗址的发现,对研究乾嘉苗民起义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军事遗址位于海拔近800米的凤凰县禾库镇天星山和天母山。在天星山,发现了依据险峻的悬崖,由石块砌成的兵营和哨卡等防御工事,并有一口呈六角形的水井,面积达10多平方米,可供上千人饮用。此处典型的湘西苗族地区营盘式或山寨...
近日,洛龙区文物普查队在龙门镇裴村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4口清代古井。 古井位于龙门镇裴村南门里街、西南街和田家胡同。井上部辘轳及支架保存完整,井口为青石板刻凿而成,井口直径80厘米,井深20米,井壁为青石条垒砌。据村民周保林叙述:水井年代已久,原水面距地表约10米,自立村起,该村村民祖祖辈辈都是饮用这些井水,井水清澈甘甜,冬暖夏凉,一年四季水源充足,水井始建年代不详。 这些古井的发现,填补了该类...
日前,“水井坊·典藏中国——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之旅”启动仪式在广州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活动将走入天府之国四川,探访和记录独具四川当地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启动仪式上,水井坊探访路线图也一并揭幕。 据了解,本次水井坊推广之旅团队由非遗专家、学者以及文化界人士组成,将走入天府之国四川,开始...
遗址上挖出来的水井 北宋时期的墙基 胶州市常州路与兰州东路交会处的板桥镇遗址出土北宋铁钱及众多文物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物部门将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抢救性发掘。9月10日下午,文物专家在现场又发现了北宋时期的水井和墙基等。 北宋水井和墙基再现 9月10日下午,记者闻讯赶到现场看到,文物部门的考古人员正在工地勘察,在工人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位于工地南侧的一个水井。记者看到,水井的井...
陶井是一节节用泥土烧制的陶圈套叠起来砌成筒状的井。1956年,配合永定河引水工程,考古工作者在北京地区陆续发掘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陶井151座,其中属春秋战国时期的36座,西汉时期的115座。陶井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是在宣武门至和平门一带,计有130座,最密处6平方米内重叠达四处之多。1965年以来,配合北京市建设工程,考古工作者又先后发掘出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陶井120座。这些陶井分布在宣武区陶然亭、姚...
昨天,北京市文研所证实,27日在陶然亭桥东南角的中海紫御商用楼施工工地内,发现一座清代墓葬及两口汉代水井。据初步鉴定,其主人均为古时普通老百姓。 昨天上午11点,一名收废铁的男子拿出一个用报纸包裹的瓷瓶,瓷瓶上绘有蓝色花状图案。这名男子称,这个瓷瓶是他在工地上捡到的。附近一名居民说,最近经常有二三十人拿着铁锹、棍子等在工地上活动,在挖掘机挖出的泥土中寻找“宝贝”,R...
在市滨江路上中坝大桥附近的“泰和尚渡”工地,原南充龙王街省粮食储备库仓库所在地,发现了汉代生活遗址!昨(20)日下午,记者得知了这个“惊人”的消息。顺庆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彭永生称,从现场残留的水井、多处燃烧灰烬初步判断,是距今2000年左右的汉代产物,但是否就是“汉代生活场景”遗址,尚需要进一步考古发掘确证。据介绍,古水井这类文...
(洞口狭小,仅容一人下去) (从洞底上望洞口) (从洞顶俯视洞底考古工作人员) “明吉王地窖”里埋有什么?附近居民传说挖出来的宝贝用蛇皮袋子装走了,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带着这些疑问,本网记者在今日来到现场,下到了洞底,采访了工作在第一线的考古工作人员。 从洞口往下看,可见洞内工作人员正在忙碌,有人在绘图,有人在打探洞。洞外的鼓风机通过一根长塑料管正往洞内...
一块块鹅卵石,密密麻麻地铺满10余平方米墓室的地面,墓主人的棺材放在上面。昨天,市文物考古所所长助理林必忠告诉记者,近日,他们在江北区鱼嘴镇发现了一个东汉时期的墓葬群,其中一座用鹅卵石铺成地板的墓室非常独特。 在位于长江边的发掘现场,3个东汉时期的墓葬首先暴露出来。 在这3个汉墓中,一个用鹅卵石铺成地板的墓室,让现场的考古队员们感到诧异。林必忠说,在汉代,“事死如事生”...
5月21日在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拍摄的两件出土瓷罐。当天,凌家滩遗址第5次考古发掘首掘两件瓷罐,专家目前正对其进行鉴定。凌家滩遗址是距今5300至5500年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晚期的聚落遗址,总面积160万平方米。1987年以来,考古人员先后对其进行了4次考古发掘,已发现祭坛、红陶块遗迹、水井等。(新华社)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