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说起“冰裂纹”,喜爱陶瓷的朋友们肯定都了解,它是瓷器产生的一个断裂的效果,是瓷瓶的一种艺术手法。在冰裂纹品种中,哥窑排名在首位。当我们在鉴定珐琅瓷的姐妹粉瓷时,这“冰裂纹”成了鉴别这两者的重要依据。但这也引起业内人士质疑。质疑一,“冰裂纹”并非珐琅彩所专有;质疑二,“冰裂纹”不是珐琅彩鉴定中的天然和唯有标准: 一、“冰裂纹”并非珐琅彩所专有 “冰裂纹”是指瓷器釉面上有象这类似冰之裂...
明清笔筒的收藏在整个笔筒收藏中占有绝对的垄断地位,而明清笔筒的大宗产品当推瓷器,由于其烧造相对简单,产量高,传世品多,故为广大收藏者所喜爱。瓷制笔筒始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但传世品中极难一见,在具体的收藏过程中对此时期的笔筒要慎之又慎,以免上当受骗。 康熙时瓷笔筒的生产达到鼎盛时期 一般而言,明天启、崇祯时的瓷笔筒生产量较大,以青花为主,纹饰有植物、动物、人物等。其基本形制为直口,...
自秦修都江堰以来,四川水旱从人,号称天府,千年的繁荣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陶瓷业。不过自古蜀道难于上青天,个中精彩难为外人所知。四川瓷器中知名度较高的是邛崃窑,其实四川瓷器窑口众多,远不是一个邛崃窑就可以概括的。古代瓷器运输主要靠水运,瓷窑往往沿江分布,四川也不例外。四川瓷器部分窑口的单项研究已经较深,本文仅以水系为脉络,从东到西,从上游到下游,分别介绍四川主要窑口及其典型器,以期让大家对四川瓷器有一个...
在瓷器领域,有种五彩瓷,说的就是釉下五彩瓷。它器形精美,风格清新优美,工艺技法精湛,颜色艳丽多彩,精美绝伦。釉下五彩瓷是清末宣统年间的一个新品种,它烧制数量小,被誉为陶瓷艺术的高峰。 釉下五彩瓷是将多种着色剂绘画在瓷胎上再罩一层透明釉,入窑一次高烧成功。这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又一个新成就。它的问世受到国内外人士的一致欢迎。在1907至1912年间,曾两次参加过世界博览会,均获得一等金牌奖章。...
脱胎瓷碎片 平常我们都说“脱胎换骨”,字面上的意思表示胎脱落了马上就能使面目焕然一新,体现这胎很薄,离里面的东西仅仅一层,有种薄如蝉翼的感觉。中国的薄胎瓷器享誉全球,主要有代表性的是景德镇生产的薄胎瓷器。有人甚至把这种技艺称为“神技”。 “脱胎瓷”是一种薄胎细白瓷的制作工艺。这种瓷器的胎体薄到几乎看不到的程度,似乎脱去胎体,仅剩釉层。 薄胎瓷,指一种轻巧秀丽、薄如蛋壳的细白...
素胚勾勒,瓶身描绘千年瓷魂,千年里不灭窑烧的炉火,江南烟雨缭绕的水雾隐藏着传世的绝美。瓷器,作为中国自古以来外交结邦的礼器,深受人们的喜欢,集中国古人大智慧大艺术于一身,景德镇作为古代中国至今最大的瓷器窑烧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国的“瓷都”,为世界创造了大量了传世惊人的艺术瓷器。于8月20日—21日有广州隆盛国际举办的大型“鉴宝寻宝”鉴赏大会在广州火爆启动,大会特邀来自北京的权威瓷器杂项...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白頔)8月16日,由北京大栅栏琉璃厂商会主办,琉璃厂古玩艺术品交易网承办,中国文物网、中科艺融文物鉴定中心、艺融美术馆协办的“2014北京大栅栏琉璃厂收藏讲座鉴宝活动”第六期,在位于北京琉璃厂一得阁书画城五层的艺融美术馆如期举行。 李宗扬为到场藏友讲解明清瓷器的造型特征 本次活动依旧邀请到了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文博副研究员李宗扬亲临现场为藏友免费授课。在将近两个...
各种釉彩大瓶(故宫博物院网站提供) 这是一件在当时号称制作工艺最为复杂的瓷器。整件瓷器从上到下用了多达17种的釉、彩以及工艺,可谓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些釉和彩,如果只是单一使用,对于烧制一件完整的瓷器来说都不是难事儿。可它难就难在让那么多釉、彩在同一件瓷器上出现,这只有在对烧瓷技术熟悉得炉火纯青,对各种釉、彩的性能了如指掌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 让我们从上到下仔细端详一下这件瓷瓶上的釉彩工艺...
8月16日至22日,由江西省民间陶瓷收藏协会、江西省文化企业协会等单位主办的景德镇皇家御窑陶瓷展在江西南昌举办,清雍正“斗彩鸡缸杯”等多件国宝级皇室御用陶瓷亮相。 据此次展览负责人熊坤介绍,御窑陶瓷展分为三大展区——彩绘表演区、学术研讨交流区、皇室御窑陶瓷展览区,共展出清雍正斗彩鸡缸杯、十二花神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的《富贵吉祥》瓷板画等70余件陶瓷精品,“展品主要来自民间资深收藏家、国内外...
元青花大罐(藏于天津博物馆) 近30年来,随着国内外研究、收藏元代青花瓷器热潮的不断升温,其市场价位已今非昔比,动辄就要千万元之巨。与此同时,当代景德镇瓷器制造业对仿制元青花的热情也与日俱增,各种元青花的仿制品不断问世,并由当初的低档产品逐步向高档仿品发展。那些高仿品,其价格少则数万元,多则数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可以讲,他们制作的“高仿品”无一不是用来打行家、专家之“眼”的。在现今古玩市...
在晚清浅绛彩瓷器中,有一种形状各异的盘子。关于她的名称,专家和学者们各有不同。《浅绛彩瓷画》的作者陈建欣先生称之为“什锦盘”,《谦益堂藏瓷》的作者熊中荣先生则称之为“博古器”,但更多的大众收藏者称之为供盘。而安徽黄山的晨欣先生则称之为画盘。本文依晨欣先生之说,把这种流行于同光年间极具文人气息的浅绛瓷盘称为画盘。 在清同治以前,此类盘子以祭祀使用为主,当时民间多称之为供盘。在同治晚期,随着浅...
【历史】 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成化年间,嘉靖、雍正、干隆三朝的青花,以康熙朝的青花最为突出,有莹澈青翠、明亮静丽的艺术效果,因此在明清两代,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备受人们喜爱,成为帝王嫔妃、达官贵人的必备之物。就连欧洲人也常以珍藏青花瓷来炫耀自己的富有。据说15世纪的萨克森国王,竟用4队近卫军向邻国君主换取12个青花瓷瓶,来取悦新的王后。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继承...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烧造白瓷,质地洁白细腻,造型规整纤巧而驰名。定窑的瓷器烧造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宋金时期发展达到鼎盛,元代以后逐渐衰落,至明代宣德年间终至落幕。定窑白瓷的驰名始于北宋,而定窑白瓷的烧造则始于唐代。 定窑品种 定窑在宋代以白瓷为主,也烧制酱、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绿釉(绿定)、红釉(红定)等,这些彩釉品种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本文内容无关) “瓷器有纹,不值一文;缺一角,不值一角。”在所有收藏门类中,最讲究品相的恐怕瓷器当先,因此这句行话说的就是瓷器收藏一定要注重品相保存。 收藏家王树森的家中,藏有不少明清时代的青花民窑瓷器。其中几件明末的青花罐和清中期的文房器具都颇具价值,但他最喜爱的却是一件满是裂纹的青花瓷盘。 远处的群山延绵起伏,与江边的几叶小舟形成了一种别样的呼应。两...
磁州窑纹饰(本文主要指用毛笔在瓷器上绘制的装饰纹饰)是广大磁州窑匠师在长期的制瓷实践中创造的。受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技法的启发,北宋初年,少数磁州窑匠师尝试着用毛笔在坯胎上点、划、涂、抹,然后挂釉入窑烧制,待瓷器出窑后,竟呈现出了意想不到的装饰效果。个别匠师的无意而为竟变成了全体匠师的蓄意之作。历经宋、金、元、明、清直至现在,题材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质朴到精美;表现形式由白地黑花到红绿彩再到白地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