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浙江自然博物馆赵丽君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淳博士等合作,在国际权威杂志古脊椎动物学报《VERTEBRATA PALASIATICA 》2008年第3期上发表论文称,在我国云南东北部中三叠世地层中发现了一件完整的楯齿龙类化石。该标本不仅是我国目前最古老和最完整的豆齿龙化石,也代表了该类群中一个全新的属种。命名为“康氏雕甲龟龙”的标本的发现对于研究楯...
仙居文物普查队在本县福应街道送龙山脚一梯形石壁上发现了一处刻痕十分清晰的岩画。送龙山位于福应街道北侧,靠近广度乡,这里森林茂密、山岩陡峭,自然环境非常好。岩画就在山脚下的一块梯形石壁上,石壁下面即是一条从山谷中流趟出来的宽约15米的溪流。整块石壁背靠送龙山,面朝东北,四周杂草丛生、荆棘遍地,但刻有岩画的地方却十分的干净平整,石质也比较坚硬,岩画之所以能够完整的保存到现在也正是由于其刻画在坚硬的岩壁...
赵营村出土的部分蛋化石 被称为“恐龙山”的区域 阅读提示 西峡恐龙蛋化石蕴藏数字面临大幅度刷新——西峡阳城一带最近频频发现珍贵的恐龙蛋化石,而一处约5平方公里的山地,更密集地蕴藏着约15万枚、囊括二十几个种类的恐龙蛋化石,还有大量的龙骨化石和古生物化石。有专家认为,这是继1993年西峡大面积发现恐龙蛋化石群以来的又一次重大发现…… 修路...
记者昨日获悉,省考古专家近日在我市戚城文物景区遗址内新发现了龙山文化城址。专家称,此次发现可以表明,春秋城址是在早期龙山城址的基础上建设的。 新发现的城址大致呈方形,南北稍长、东西稍窄,年代为龙山文化时期。 龙山城址四面城墙的位置现已基本探明。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在东、西两个分别宽3米、长30米的探坑内,已经出土的器物有鬲、陶等。另外,在探坑内发掘出的还有水井、灰坑等,采用夹板方块叠筑的城墙...
陕西省文物部门近日在甘泉县清理一处龙山房屋遗址时,出土了距今4000多年的陶器。 据介绍,此次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址位于甘泉县桥镇乡,现遗址表面为废弃的退耕地。 考古人员7月份在对该房址进行抢救性清理后,出土了数件可辨器物,包括有燧石通体精磨而成的石锛,还有许多造型新颖别致的陶器。考古专家称龙山文化遗址包含文化信息量很大,出土文物多件,器型精美罕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陕西甘泉县文物普查工作者日前在桥镇乡新发现了一处龙山文化遗址,并对这个遗址的一处房址进行抢救性清理。专家认为,这是一处因突遭火灾而被迫放弃,房屋形制清楚的龙山房屋遗址。 房址位于遗址的东侧,坐西向东,深埋于一处地表呈缓坡的地下,最深处距地表1.5米,房屋残存为长方形,墙为直壁圆角,东墙已被生产路破坏,长3.7米,残宽2.6米,地表处火塘外全部为厚0.6厘米的白灰抹平,平整光洁,异常美观。 火塘...
资料图片(图片来源:山西青年报) 地宫守门力士嘴唇至今依稀泛红。(图片来源:三晋都市报) 记者从太原市文物考古所了解到,龙泉寺出土的金棺出于保护文物等原因,至今仍未开启。 太原市晋源区太山景区龙泉寺发现地宫和其中的石函之后,考古工作者打开石函,发现了散落的木片、鎏金铜棺和一些饰品。据考证,木片是损坏的木函,木函内是鎏金铜棺。 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考古专家齐聚...
甘泉文物普查一队日前在桥镇乡新发现了一处龙山文化遗址,该遗址被盗墓分子严重盗扰,地表遗物较少,在盗洞出土物中包含有大量龙山时期的陶器残片和破碎的白灰居住面。文化层和灰坑距地表深0.4-1.5米不等。遗址地处一中间高两边低的山梁上,东、西、南三面临沟,北临大山,地势较高,有水源出于东西两沟,现遗址表面为废弃的退耕地。在围绕遗址确定范围时,发现破碎的白灰居住面多处,在一处被辟为生产路的断面上,暴露出一...
美学者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海平面忽然上升,陆地被海水淹没。 恐龙曾是地球上的霸主,但却在6500万年前突然灭绝。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至今没有确切说法,不过多数科学家相信是流星撞地球或是超级火山爆发造成的。日前,美国一名学者提出一个新说法:恐龙可能是被淹死的。 海平面上升淹死恐龙 恐龙曾是地球上最凶猛的动物,统治地球超过一亿年。剑龙、梁龙以及暴龙成为陆地上的霸主,蛇颈龙成为海中王者,拥有巨大羽...
出土青瓷釉色青绿,具有玉石质感,显得纯净素雅。 经过考古人员长达两个月时间的努力,东阳市南马镇伏虎山龙窑的抢救性发掘工作结束。昨天,东阳市文物办对外宣布,伏虎山龙窑是目前我省已发掘的保存最完整的北宋时期龙窑。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青瓷,器型丰富,有碗、碟、杯、盆、盏托、熏炉等,种类多达几十种,瓷片数量成千上万。 据了解,伏虎山龙窑为北宋中期的窑址,龙窑水平总长47.6米,窑床宽1.8米,窑床...
记者从太原市文物考古所了解到,龙泉寺出土的金棺出于保护文物等原因,至今仍未开启。 太原市晋源区太山景区龙泉寺发现地宫和其中的石函之后,考古工作者打开石函,发现了散落的木片、鎏金铜棺和一些饰品。据考证,木片是损坏的木函,木函内是鎏金铜棺。 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考古、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齐聚太原打开铜棺,发现了一个精致的银棺。银棺上面系着丝绸,颜色仍然鲜亮,表面毫无锈迹。当解开...
每天早晨各报新鲜出炉,新闻铺天盖地;“龙虎新闻中心媒体扫描”精挑细选,为您送上每份报纸当日精华——小编遍观今日64版的《南京晨报》,A4版一条题为《大报恩寺琉璃窑群现身窑岗村》的报道值得向您推荐。以下就是该报记者成岗、朱福林的报道—— “这些才是真东西!”昨日,记者在城南窑岗村发现传说中洪武年间72座琉璃窑中的一部分,在大报恩寺遗址地宫面纱揭开之前...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新平日前在此间召开的“早期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介绍说,他们在河南省濮阳戚城遗址内新发现的龙山文化城址,为研究上古传说时代五帝之一的颛顼及其所居帝丘等问题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新发现的城址大致呈方形,南北稍长约405米、东西稍窄约390米,包括四面城墙在内,城址面积初步估计近16万平方米,年代为龙山文化时期。 位于濮阳市区内的戚城遗址,是第四...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