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月2日,辞旧迎新之际,为丰富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发挥博物馆文化窗口的功能,市博物馆特举办“丹青流韵——迎新春馆藏上海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寓居上海的桐乡籍文化名人钱君匋先生带领一批上海书画名家来桐乡采风,其中包括程十发、唐云、邵洛羊、乔木、刘伯年、江石邻、韩天衡、富华、曹用平、曹简楼、吴长邺、陈舜今等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家。他们深入基层,创作了大批...
腊月廿四,时值小年,东阳博物馆举办了《笔墨丹心——吴江博物馆藏南社书画展》,以此拉开新春精品展的序幕。 南社,是我国二十世纪初叶的著名革命文学社团。1909年11月13日,由陈去病、柳亚子、高天梅发起,成立于苏州虎丘张公祠,前后入社的俊彦有千余人。他们在追随民主思想、倡导反帝反封建的步伐中,用手中的笔和满腔的热忱激情洋溢地启智立说、诗画新学、慷慨酬和,抒发着他们对新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给后人留下了...
1月24日,由宁夏自治区文物局主办、固原博物馆承办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技术培训班”在固原博物馆开班。宁夏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姚卫玲等出席开班仪式。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区属文博单位、各市县(区)文管所(博物馆),共46人,培训为期3天。 授课教师为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主任吴来明以及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实验室、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的相关专家。他们围绕文物预防性保...
近日,敦煌博物馆馆藏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正式启动实施。 项目由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承担。主要对彩陶出现的脱落、泥渍、起翘、变色、龟裂、剥落、残断、结晶盐、裂缝等多种病害进行清理,控制或减缓文物劣化变质的进程,使文物本体和其承载的信息处于一种稳定安全的状态之中。 敦煌博物馆馆藏的21件陶质彩绘文物主要属于汉唐时期,这批文物器形保存完整,时代特征明显,形象生动,制作工艺和材料考究,具...
安徽博物院举办馆藏扇面精品展 安徽博物院举办馆藏扇面精品展 安徽博物院举办馆藏扇面精品展 记者从安徽博物院获悉,一场精致的馆藏扇面精品展在安徽博物院举办。扇面书画作品,是中国传统书画中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由于受到制幅大小的约束和启发,往往能够融构图之巧妙、笔墨之锤炼以及用色之和谐于一体,是集创作者的艺术水平、笔墨风韵与人文情怀的精绝之地,因而受到广大欣赏者和历代藏家的深切青睐。...
日前,珍藏在城固县博物馆内的224件残损文物,经省文物保护专家的分类清查、精心安放后调运陕西历史博物馆,将接受粘片、焊接、镶嵌、复原等不同的专业修复,这些沉睡几千年的文物,将再现历史风韵。 城固是文物大县,馆藏文物4000多件。其中大部分为出土文物,由于长久埋藏于地下,出土后又受存贮条件和修复技术限制,一些文物局部缺失、残碎、残断、断裂、生锈等残损现象严重,抢修保护迫在眉睫。为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保存并公开展示着一枚被称为“最牛印章的”古印。它是由26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和三角形组成的多面体,其中14个正方形印面上刻着规范的楷书阴文。印章由煤精刻制而成,煤精也称煤玉,是褐煤的一种变种,以低等植物为主,也有部分高等植物遗体组成的腐植腐泥混合煤。这枚印章的主人是西魏八柱国之一、鲜卑族上层人物独孤信。 高富帅——独孤家 独孤氏起源于匈奴,但随着匈奴的衰落及鲜卑的崛起,独孤氏慢慢...
河南博物院与台北历史博物馆签署合作交流协议 1月19日上午,由中华文物交流协会指导、河南省文物局主办、河南博物院与台北历史博物馆及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共同承办的“会古通今——两岸唐三彩暨低温釉陶学术研讨会及两岸唐三彩交流展”在河南博物院隆重举行。国台办交流局副局长李京文、中华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省台办副主任尚润泽、河南省博物院院长田凯,台北历史博物馆...
1月19日,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敦煌博物馆馆藏陶质彩绘文物进行修复。 1月15日起,甘肃敦煌博物馆馆藏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正式启动实施。项目由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承担。主要对彩陶出现的脱落、泥渍、起 翘、变色、龟裂、剥落、残断、结晶盐、裂缝等多种病害进行清理,控制或减缓文物劣化变质的进程,使文物本体和其承载的信息处于稳定安全的状态。
1月19日,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敦煌博物馆馆藏陶质彩绘文物进行修复。 1月15日起,甘肃敦煌博物馆馆藏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正式启动实施。项目由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承担,主要对彩陶出现的脱落、泥渍、起翘、变色、龟裂、剥落、残断、结晶盐、裂缝等多种病害进行清理,控制或减缓文物劣化变质的进程,使文物本体和其承载的信息处于稳定安全的状态。 1月19日,敦煌...
1月16日,温州博物馆推出《丹青集萃——温州博物馆藏绘画珍品展》。 本次展览从馆藏四千余件书画藏品中精选60件(套)绘画珍品,予以集中展览。入选本展览的绘画,绝大多数是二级、三级文物,也有鲜少示人的一级文物,涵盖吴门、金陵、扬州、黄山、海派等诸多画派,既有烟波浩渺、重峦叠嶂的山水画,也有摇曳生姿、栩栩如生的花鸟画,还有气韵传神、情态各异的人物画,其中不乏蓝瑛、高岑、黄慎、闵贞、居巢、赵之谦、吴昌...
近日,甘肃文博服务中心邀请中国文物保护协会理事长李化元、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龚德才、山西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主任钟家让、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技术保护室主任邓天珍等专家组成专家组,对靖远县博物馆馆藏书画保护修复项目进行了验收。 专家组在听取了甘肃文博服务中心项目组汇报并考察了文物修复现场后,一致认为该项目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相关规范进行实施,采用传统的书画修复技术,保护修复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标,...
上周五(15日),《翰墨飘香——淮安馆藏明清书画作品展》在常州博物馆开幕,98幅作品与常州市民见面。 淮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尤以明清为盛。受“明四家”“四王”“四僧”及“扬州八怪”等艺术流派的影响,明清时期淮安书画佳作如林,书画技艺承前启后,历数百年而不衰。这既有本土书画家和文人学者的不竭努力,也有众多客籍名家的贡献。二者互为借鉴,砥砺共进,共同推动淮安书画艺术的发展。 此次展出的淮安古代书...
1月13日,由黑龙江省博物馆与武汉博物馆联合打造的“天地精灵、璀璨江汉——武汉博物馆馆藏玉器展”在哈尔滨举办,武汉博物馆108件馆藏玉器与观众见面。 本次展览由“天地圣灵——礼仪用玉”“巧夺天工——陈设玉器”“温润秀美——玉佩饰”三部分组成,展出的玉器来自新石器时代、周代、汉代、明清等多个朝代,种类丰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