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明代景德镇青花工艺极度成熟, 衍生出一些新的品种,如色地青花、青花加彩等。青花加彩主要集中于官窑,永乐、宣德的青花红彩、成化的斗彩和嘉靖、万历的五彩都是明官窑的成功作品,明代青花加彩瓷对清代乃至日本等国的青花瓷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代景德镇青花加彩瓷的彩绘瓷按工艺方法可以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大类。在古代因技术条件的限制,每一种工艺的呈色都有局限性,同时采用两种工艺,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
陶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原始的守猎、野蛮状态走向文明和定居的生活;陶瓷的发展史,是人类进化的文明史,它影响着整个人类科学、文化艺术的进程。 陶瓷的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同时也伴随着人类审美水准的提高;科技中有艺术、艺术中有科技。 陶瓷的产生,首先考虑的是满足人类自身实用功能的需要,同时在实用的基础上,通过造型和装饰又寄托着原始的朴素美,继而脱离实用功能,从纯精神的情感的需要为出发...
元代 元青花造型:陶瓷造型的线条古朴、自然、构图圆弧中带柔,大件器物为主。 胎质:胎较粗松,带生烧味,含沙粒直至明代早期,胎体厚重,在圈足上能见枇杷红(即窑红) 底釉:影青(透明度较好)卵白或曰枢府(较浑浊)。 纹饰:运笔粗矿,自然潇洒。以大笔写意的花卉、人物为主,生活气息较浓。 青料:国产土青,进口青料 烧制工艺:砂底几乎都有窑红、铁锈斑块、粘砂。...
日本是一个由群岛组成的岛国,瓷土资源匮乏,因此,陶瓷品种主要为陶质材料制作的陶器。目前日本传统瓷器生产有有田及九谷两处。九谷烧瓷器的历史可以追述到1655年。日本江户时代。加贺之藩大圣寺藩的第一代藩主前田利志,以从其藩属内九谷村金山发现了磁土矿为契机。派遣其原在金山炼金的后藤才次郎前往肥前有田学习制瓷技术。后来引进技术开始在九谷建窑,生产瓷器。从此,九谷窑诞生。 到1730年,不知何因九谷...
酱釉又称:“柿色釉,紫金釉”,是一种以铁为呈色剂的高温色釉,其釉料中含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总量较高,达5%以上。酱釉的出现始创于北宋的北方窑口,如定窑、耀州窑等窑场中均有烧造,以定窑酱釉最著名。明曹昭《格古要论》中“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具白,其价高于白定”的论述。所谓紫定并非紫色,其釉呈棕红色,实际上与今天芝麻酱色调相近的釉,故而得名。 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曾一度为官府烧制...
景德镇陶瓷发展过程中,民窑青花成为我国传统陶瓷艺术上的一朵奇葩,其图式、题材和行云流水的笔法,给人留下无限暇想的空间,这次要介绍的是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中花鸟题材的特点。 民窑青花花鸟画的艺术特征是多样的。在历史发展中下,民窑青花接受了文人画的题材、构图以及技法,为自己的发展与兴盛开辟了道路,形成了不同于其它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 民窑青花在借鉴文人画形式的过程中,一部分继续保留文人绘...
元青花是我国陶瓷制造史上的一朵奇葩。由于存世较少,加之人为炒作,成交纪录屡创新高是正常现象。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元青花在世界各大拍卖场不断缔造着惊人的财富神话。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艺术品拍卖会上,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以2.3亿元人民币成交,激发了全民收藏研究元青花的热潮。但是,可想而知,正因为艺术品的稀缺与珍贵,市场上的收藏陷阱也就越多。 在我国的陶瓷发展史上,元青花瓷器是第...
五彩瓷成熟于明代,发展过程中有两个高峰时期,分别为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和清代康熙时期,两者风格相近,又各具特色。国内外收藏者对五彩瓷的热度不尽相同,今天小编就带您分析下国内外收藏市场对五彩瓷的不同态度。 目前所见最早的青花五彩瓷是宣德时期的官窑作品,传世极少,仅见西藏萨迦寺有收藏,景德镇珠山明代御窑遗址有少量出土,相信宣德窑五彩在明中期也难为藏家所见,更谈不上外销了。中外对五彩瓷器的态度分歧始...
潮州瓷器的价值鉴定一直悬而未决,潮州瓷器究竟有没有艺术价值,与产业发展迅猛的日用陶瓷、卫生洁具陶瓷相比,潮州瓷器虽然地方风格突出,在我国陶瓷艺术中独树一帜,但却一直徘徊在价值的低谷。近年来,艺术陶瓷的价格涨幅惊人,景德镇瓷器,大师级的作品一年涨几倍的都不少。实际上,潮州的通花瓷在所有通花瓷雕中,装饰手段最完美,其主要特点是在瓷坯体上雕通连续的几何图纹或花卉、人物、动物等形象。然而,与当地发展迅猛的...
具有浓厚名族气息的阿拉伯瓷器 阿拉伯(中国史书上称为大食)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联合处,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世界交通史上的特殊地位。阿拉伯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信奉伊斯兰教。中国与阿拉伯民族的交往在公元前后就开始了公元前2世纪末,汉朝因张骞出使西域而得知条支,并谴使该地。 到8——9世纪时达到高潮。中国的丝绸与瓷器一直是阿拉伯世界所喜爱的奢侈品,在中国与阿拉伯世界这条商...
关于“瓷”字,在《说文》中同样解释为“瓦器”。而传为晋人葛洪或梁人吴均所写的《西京杂记》和晋潘岳的《笙赋》里,则只见有所谓“绿瓷”、“缥瓷”之类的记载,并未提及瓷的本质。其它还有晋吕忱的《字林》内也只有“瓷,白瓶长颈”的简单解释。但是,宋司马光的《类篇》与丁度的《集韵》是进一步说是“陶器之坚致者”,并具体指出“或作瓷,俗作兹、瓶”。这个说法连系当时某些民间窑的碑文或瓷器,上面曾有“瓷”的俗字,可以...
雍正处于清王朝的鼎盛时期。粉彩成为景德镇瓷器的主流,无论是造型、胎釉还是彩绘图案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其质量之高,历朝都望尘莫及。这时彩料的提炼相当纯净,施彩和洗染的技法精确熟练,其中施彩细致,绘画生动。 清雍正·粉彩花卉七方盆 ◆彩绘风格 雍正粉彩绘画风格秀逸,精妙入神。彩绘所画纹饰以花卉草虫蝴蝶为主,其次是人物故事、动物、山水等。其画法有多种,如平涂、渲染、没骨、...
讲元青花价值的文章多若牛毛,专六的著作也车载牛拉,本不用再絮絮叨叨,但笔者也免不了俗,总要说上一二为是。 窃以为,元青花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则是它的历史价值,元青花是民族融合的产物;二则是元青花在瓷器领域的价值,它开创了从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同时也完善了瓷以记事的功能。 说它是民族融合的产物,其实是说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蒙古族文化、伊斯兰文化的结晶。 蒙古族与古代...
素三彩 素三彩用色以黄、绿、紫为主,间有蓝色。因少用红色,故称“素”三彩。 “素三彩”一词首先出现在清末寂园叟《陶雅》中:“西人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其中的“三”代表多数,无特定含意。之后,民国初年的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也提到:“茄、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谓之素三彩”。1989年版的《辞海》中的“素三彩”定义是:“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
罕见艺术珍品明代莲花池瓷缸,将于11月6日上拍英国邦瀚斯伦敦“中国艺术拍卖会”,其估拍价为40万英镑至60万英镑。这件文物来自欧洲的私人收藏,已有半个世纪未出现在拍卖会上,它的亮相将让明朝艺术成为今年英国艺展的一个亮点。 这只瓷缸上有明朝成化皇帝的印章,应出自1464年——1487年期间。在15世纪早期,中国官窑的陶艺人开始在烧制的高质量瓷器上做标记,可为明帝国陶瓷技艺“质量控制”的印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