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大英博物馆日前表示欢迎中国学者调查圆明园流失文物 圆明园昨日表态——— 大英博物馆馆长近期表态,欢迎中国研究者与他们合作,对收藏于英国的圆明园流失文物进行考察。昨日,圆明园对大英博物馆的表态作出回应,在称赞英方态度积极的同时,希望双方共同开展研究。据悉,圆明园即将开始前期工作,搜集整理流失英国的圆明园文物,条件成熟后随时赴英“寻宝”。 ■大英博物馆抛出“橄榄...
“大遗址保护工作会议暨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授牌仪式”18日在四川成都举行,包括圆明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在内12家考古遗址公园获得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称号并予以授牌。 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副局长童明康、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关强、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等,以及来自全国各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机构、获得首批获得...
据英国媒体报道,陪同卡梅伦访华的两位英国著名博物馆馆长表示,欢迎中国研究者与他们合作,携手对那些150年前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目前收藏于英国的文物进行考察,然后决定这些文物的去向。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1月15日报道,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克格瑞格是卡梅伦访华团中的文化界成员。在被问到150多年前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夺、现存于英国的文物去向时,他说:“我们非常希望与中国合...
今明两天,明清瓷器及艺术品专题展和香港佳士得2010秋拍珠宝、钟表预展将在位于白鹭洲东公园的谦记古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除了佳士得秋拍预展的近200件珠宝和钟表外,谦记古美术馆也拿出了“镇馆之宝”,其中不少是圆明园遗珍。在昨晚的开幕酒会上,佳士得亚洲地区执行董事石俊生也来到了厦门。他告诉导报记者,近几年来,大陆藏家的收藏兴趣已经由专注于中国古代书画与宫廷御制品,慢慢拓展至收藏...
这次来南京的圆明园文物究竟有哪些?虽然,这些文物要14日才从北京出发,但记者昨天还是提前得到了部分文物的图片和讲解词。 记者了解到,这次来展览的文物,瓷片占大头,当然也有完整的瓷器。而这些完整的瓷器都是今年才修复的。其中,一套康熙釉里红缠枝花纹小碗,碗里面是白色的,外部会有缠枝花纹饰,在碗的底部还有楷书刻的“大清康熙年制”6字;康熙青花龙红海水纹盘,不仅盘子的外面有花纹,...
昨天,“圆明园·静海寺历史记忆联合展览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南京召开。150件来自圆明园的文物将首次走出北京,开启全国巡展之旅,首站设在南京静海寺纪念馆潮音阁。据了解,圆明园文物将于14日动身,15日抵宁,16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为期两个月。 并非每件文物都完整 “从目前所存信息看,散失在国内外的各类圆明园文物至少有150万件。”圆明...
流失在外的圆明园精品文物(资料图片) 昨天,是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纪念日,有关方面发布了全球倡议书:抵制流失文物拍卖交易。 圆明园,这个曾经的“万园之园”,历经劫难后如今只剩断壁残垣,静立在北京西郊。而尤为让人痛心的是,自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烧以来,圆明园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至今依然是一道历史谜题。 流失文物至少150万件 “从目前所存信息看,散...
圆明园,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是一页沉重的历史。圆明园没有色彩,它永远以苍劲的灰色在历史的底片上感光,却并不晦暗;圆明园没有喧嚣,它永远以沉默的孤寂与驻足它面前的人们对话,却并无哀怨。它不自惭形秽,因为每一个在它面前流连的生命都怀着一腔朝圣的虔诚。它从不祈望冠盖如云的奢华。它只是对在它面前徘徊的人们娓娓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就象挽着一个老朋友的手,追忆着一... 中新社发 刘铮 摄 美是不可重复...
9月25日,北京圆明园管理处召开新闻发布会,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纪念活动将于本月27日正式启动,持续到10月31日。中新社记者 刘震摄 中新网10月18日(蒲波) “所有的山和丘陵都覆盖着树木花草,这在这里很常见。这是地球上真正的宫殿。”法国汉学家M·G·保蒂埃在1862年发表的《乾隆皇帝的避暑宫殿——圆明园游记》中这样写到。 在150年后的今天,一座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半身雕像赫然竖立在圆明...
这是10月16日拍摄的雨果雕像。 10月16日,为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圆明园举行雨果雕像揭幕仪式,青铜质地的雨果半身雕像正式与游人见面。雕像高84厘米,宽50厘米,重90公斤,位于大水法遗址东侧,在底座上用中法文字镌刻了说明词,表达了“永久呼唤文明与和平的尊重,永久纪念人类的正义与良心”的愿望。在雕像南侧书型石雕上镌刻着雨果强烈谴责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暴行的《...
资料图:北京圆明园 中新社发 李胜利 摄 作为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系列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圆明园回归文物展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此次展出的57类、85件石刻文物都是单位和市民捐赠的。长期以来,回归的文物主要在西洋楼景区和展览馆零散摆放,像这样集中对游人开放还是第一次。为防晒防雨,工作人员已为这些石刻文物搭起了棚子。今后,圆明园还将与有关部门一起,对它们进行清洗保护和脱盐处理。据统计,圆明...
作为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系列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圆明园回归文物展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此次展出的57类、85件石刻文物都是单位和市民捐赠的。长期以来,回归的文物主要在西洋楼景区和展览馆零散摆放,像这样集中对游人开放还是第一次。为防晒防雨,工作人员已为这些石刻文物搭起了棚子。今后,圆明园还将与有关部门一起,对它们进行清洗保护和脱盐处理。据统计,圆明园流失在国内外的文物...
玛丽·鲍琳与其子应邀请来华参加圆明园纪念活动 上周六,白岩松在央视《新闻周刊》里讲述了一个跟圆明园有关的故事:2010年10月18日,是圆明园遭受英法联军(不是“八国联军”)洗劫150周年。这个纪念日,圆明园管理处请来一位特殊的客人,来自新西兰的玛丽·鲍琳。她是一位农场主的妻子,21年前,婆婆送给玛丽一对中国花瓶当圣诞礼物,瓶子附带的小卡片上写着...
10月21日的《参考消息》刊登文章《法愿谈圆明园文物罹劫问题 》,原文如下: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0月19日报道 中国日前发出呼吁,希望150年前被英法联军掠走、现在流落海外的北京圆明园文物能够回归中国。中国文化官员说,圆明园丢失的文物至少有150万件。据信,这些文物中有很多收藏在博物馆和私人手上。演员兼武术家成龙率先在活动倡议书上签字。中国圆明园管理处在圆明园罹劫150周年之际发出了归还文物的呼吁。...
北京圆明园 中新社发 李胜利 摄 圆明园该如何重生 保存废墟还是重现辉煌 圆明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刻着沉重和悲怆。它是中华文明深深的创痕,是国耻的见证。圆明园的现实价值不在于它曾经有过的辉煌,而在于它对今人的警示意义:圆明园废墟是西方列强留在中华民族脊背上最深痛的伤疤,圆明园的价值就在于它的“残”和“败”。——废墟派 重建或部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