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单霁翔在文化遗产和传播论坛上提出 文化遗产保护需调动大众积极性 “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应该成为一个国家民众的共同事业,而这项事业就需要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今天上午召开的“文化遗产和传播”论坛上提出上述观点。 单霁翔指出,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仅仅依靠政府力量可以完成的一项工作,它需要调动大众的积极性,使之成为一项全...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日前参加凤凰卫视《问答神州》节目时,就四川地震遗址以及文物保护等发表了看法。他在谈到圆明园鼠兔首拍卖时表示,拍卖被掠文物是第二次掠夺。 以下是该期节目文字内容。 吴小莉:有人说,如何铭记苦难,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成熟程度的标志。一年过后,再次回望汶川大地震,很多人都在思索:我们应当用怎么样的方式来纪念它,让它融入整个民族的历史,让所有人能够因为思痛而得到警醒。 或许疼痛的...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人和热爱博物馆文化的民众,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纪念这一节日。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宣传文明成就的重要窗口,是保护、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环境物证的文化教育机构,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都有巨大的作用。在许多发达国家,市民参观博物馆的平均次数达到了每人每年3—5次,而目前我国还...
单霁翔国家文物局局长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人和热爱博物馆文化的民众,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纪念这一节日。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宣传文明成就的重要窗口,是保护、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环境物证的文化教育机构,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都有巨大的作用。在许多发达国家,市民参观博物馆的平均次数达到了每人每年3—5次,...
12月22日,2008年全国文物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成就和基本经验,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文化遗产事业新局面。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给会议发来贺信。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董保华、童明康出席会议。 单霁翔局长在会上作工作报告,他说:在全国上下隆重...
2008年6月20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文物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会,分别表彰了在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四川及各受灾省份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会上,单霁翔局长发表讲话。 他说:今天我们隆重召开文物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表彰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这里,我代表国家文物局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目前仍紧张奋...
它们 经历了20世纪中国的风雨 它们 承载着20世纪中国的记忆 问:20世纪遗产保护是当前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2008年4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通过了《20世纪遗产保护无锡建议》,这是国内首个关于20世纪遗产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20世纪遗产已经纳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视野。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我国20世纪遗产保护的相关情况。 单霁翔:在我国,针对20世纪遗产实施保护的观...
10月22日,国家文物局组织党组中心组集体学习活动。局党组书记、局长单霁翔,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柏,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童明康,局直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以及机关各司室负责同志参加了学习。 单霁翔首先介绍了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盛况,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报告和关于修改党章的基本情况。单霁翔指出,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党和...
2007年10月30日上午,由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和国家文物局共同主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实施五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单霁翔局长出席会议并介绍了五年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情况。 他在讲话中谈到,自2002年10月28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公布施行以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大常委...
10月24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召开传达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大会。十七大代表、局党组书记、局长单霁翔在大会上传达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柏,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保华、童明康出席会议。局机关全体干部、直属单位副处级以上干部参加会议。 单霁翔在题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推进文化遗产事业科学发展》的报告中,首先传达了十七大盛况。他说,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文物普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在我受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的委托,向会议作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 一、开展文物普查的背景和总体部署 我国曾先后组织过两次全国文物普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原有的普查成果越来越难以反映我国文物保存的实际状况。同时,我们对文化遗产保护认识的提高进一步扩大了文物保护的范畴,大规...
《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办法》已经7月3日文化部部务会审议通过。并于7月4日由文化部部长孙家正签发部长令公布实施。此前,国家文物局于6月5日发布了《文物出境审核标准》。文物进出境管理领域相继出台了两项重要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标志着文物进出境管理工作进入了新阶段。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 问:请您介绍文物进出境管理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单霁翔:进出境文物依照...
今年4月,历时5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启动。为此,人民日报记者专访了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 记者: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有什么意义? 单局长:文物是国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开展文物普查是为了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为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开展文物普查,有利于带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范围的确定、标志说明、文物档案、保护机构...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加速进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中国城镇的面貌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而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却面临着沉重的压力。与此同时,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为城市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城市文化是建设和谐城市的重要基础,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影响并决定着城市发展的前景和方向。从传统的功能城市到今天的文化城市,文化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举足轻重...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文化遗产数量众多。在全国约40万处不可移动文物中,半数以上分布在村、镇。特别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大量乡土建筑,不仅反映了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也是人类文明的历史见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这一宝贵机遇,积极推动乡土建筑等农村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对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