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真宗赵恒下旨,在浮梁县昌南镇办御窑,并把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随着宋室南渡,南迁的工匠把北方先进的制瓷技术带到景德镇,景德镇在五代生产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在宋代创烧了名扬天下的青白瓷(也叫影青瓷,青花瓷),并成为这一时期景德镇瓷器生产的单一品种。青白瓷釉色纯正,青白淡雅,明澈光润,青中显白,白中泛青,胎体质坚细白,温润如玉;器壁刻有花纹,构图精巧;体薄透光,在光照下可...
宋代,景德镇瓷器以灵巧、典雅、秀丽的影青瓷而着称于世。这种影青瓷(青白瓷)是在五代烧制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烧造成功的。影青瓷瓷胎加工精致细腻,有“素肌玉骨”之誉,釉色白里泛青,青中有白,莹润如玉,加上釉下瓷胎刻有各种精细的花纹,三者互相结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颜色比琼玖”的影青瓷。其具有精细秀丽,清澈典雅,“光致茂美”的卓约风姿,成为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极其珍贵的品种,从而使得景德镇跻身于宋代名...
历史悠久 龙泉青瓷大约在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崛起于浙南龙泉乡间,后经南宋、元、明、跨越了四个朝代、七个多世纪。其历时之长,仅次于越窑,在我国陶瓷业中是罕见的。 产区辽阔 龙泉青瓷除了以大窑为中心产区,窑场密集之外,在它周围各县如庆元、云 遂昌、松阳、丽水、缙云、武义、永嘉、泰顺、文成等,已发现从宋初至明末各时期的龙泉青瓷窑址达400多处。元代以后,还扩展至福建、江西、广东等邻省,形成一个规模庞...
北宋定窑是印花工艺的成熟期,当时定窑具有较高烧制水平。花纹清晰度高,印面平整。无局部虚化,器壁薄厚一致。最能体现水平的绝活是边沿周正,周边雷纹摆列清楚,唇口匀圆无残缺,堪为完好之物。 印花工艺的形成,促使了定窑花色品种的齐全,并作为领头雁叫响了整个窑区,民间窑也争相追逐。工艺流程是做好印花产品的基本条件。在宋代官民窑同步发展的时期,官窑以丰富的经验及华美的装饰力夺定窑印花技术之先声,居于龙泉镇(...
公元1124年,农历甲辰年,宋徽宗宣和六年,徐竞出使高丽归来所撰《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内曾提到汝州新窑器,可见当时汝州正在热火朝天的烧造汝州新窑器,这是历史的记载。现在朱文立先生在汝州文庙窑也发现了汝州新窑器,这个文庙窑和汝州新窑器究竟是什么时候创建的,又是由谁创建的呢?在上一篇上已经明确论述过了,是由宋徽宗创建的。宋徽宗是何许人也?答曰:宋徽宗是赵佶,身份是北宋皇帝。北宋皇帝创建窑场干什么?答曰:...
中国陶瓷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实用器,通过各种各样的装饰手段使陶瓷的形式更美、承载更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陶瓷制造者的不懈追求。早期的青瓷之所以以胎装饰为主,并非人们刻意所为,而是因为在釉色上取得突破难度极高,人们不仅要从理论上了解金属成分的呈色原理,还要在实际操作中毫厘不差地拿捏好分寸,稍有差池,便前功尽弃。要烧制出一件令人满意的瓷器,技术和经验固然重要,有时还需要一点运气。 南北朝以前生产的瓷器主要以...
“确认你的茶盏发出闪亮金光,这是前无古人的第一次以建阳窑土烧制而成的金油滴。”日本静嘉堂严崇建泽向金油滴建盏制作人黄美金发来的贺电如是写道。 原来,一位严姓香港商人以50万元人民币购买了黄美金的一件金油滴建盏作品,带回香港后跟同行交流,获得日本和港台艺术家称赞。 建盏,黑瓷代表,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因产于宋建州府建安县(今福建建阳市),而称为建盏。宋时为皇室御用茶具,曾经大量出口到日本、韩...
从宋元至明清,陶器生产大幅萎缩。但各个时代的特殊品种,如宋、辽三彩,宜兴紫砂陶,琉璃和珐华,以及随葬用的陶俑、砖雕等陶器品种仍多有制作。 宋三彩的釉色以黄、绿、褐三色为主,还有白釉、酱釉三彩。器型以日用的盘、碗、盆、瓶、枕、灯、香熏等为主,还有小型的狗、马、猪等玩具。一般器物在表面施釉,底部和内部不施釉。装饰方法以划花和印花为多。辽三彩则具有北方游牧民族的独特风格和地方特色。其器型中的皮囊壶、鸡...
在宋代,社会得到统一和相对的安定,经济进一步发展,手工业方面也较为发达。在瓷器方面,涌现出不少的名窑。自1949年以来陶瓷考古发现的古代瓷窑遗址分布于我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170个县,其中分布有宋窑的达130个县,占总数的75%。在民窑广泛生产的基础上,官府也督建瓷窑为皇室定制御用瓷。由于御用瓷的制作水平高,后被文人墨客所推崇,将汝、官、哥、定、钧称为宋代五大名窑,代表了宋代制瓷的最高水平。此...
宋代汝官窑的发掘从1977年在清凉寺发掘的天青釉汝瓷片开始,专家们就不曾停下对汝瓷的发掘进程。 1986年10月,宝丰县清凉寺村农民在犁地时发现了2个完整的笔洗,经专家鉴定,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传世汝窑一模一样。当时这件文物出现在研究会会场时,使热切寻找汝瓷的人们喜出望外。上海博物馆随即派遣两名陶瓷专业人员到清凉寺窑址调查,采集到46件瓷片和3件窑具,随后,他们向全世界宣布,发现了汝窑址。 ...
在钧州境内(今河南禹县),故名。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唐代,经历宋金至元代。境内有窑地近一百处, 以小白峪历史最早, 唐代已烧黑釉带斑点器物,时称“花瓷”,对宋代紫红斑点装饰有直接影响。宋代首创釉中加入适当铜金属,烧成玫瑰紫、海棠红等紫红色釉,美如晚霞。北宋后期,专为宫廷烧制供养植奇花异草用的各式花盆与盆托;钧台窑是宋代众多钧窑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窑址发掘出土数以千计供宫廷陈设用的这类瓷器,器物...
宋代(北宋960-1126,南宋1127-1280年)是我国陶瓷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代。江南一带由于其富庶的地理条件和以外贸易的发展,已形成商业繁荣、人口密集的城市。临安(今杭州),是当时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又是最大的消费城市。还有明州(今宁波)、越州(今绍兴)、温州、婺州(今金华)、处州(今丽水)等地,这些市镇,历史悠久,瓷业甚为发达,既是瓷器生产中心,又是瓷器消费市场和销售集散地。越...
记者昨日从温州市文保所获悉,市区华盖山南侧发现一段宋代古城墙遗址。据悉,这是我市首次在山上发现府城遗址,对于温州城建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该段残墙为府城外侧包砖墙体(原城墙结构为两面包砖,当中填土),位于华盖山南坡广望亭东南,呈西北-东南走向,墙面在东北侧。残长14.8米,南段损毁严重,墙面无存,南端消失;中段有明显的向外倾圮迹象;北段保存相对较好,砖墙厚0.7-0.8米,残深1.8米。因...
该段残墙为府城外侧包砖墙体(原城墙结构为两面包砖,当中填土),位于华盖山南坡广望亭东南,呈西北-东南走向,墙面在东北侧。残长14.8米,南段损毁严重,墙面无存,南端消失;中段有明显的向外倾圮迹象;北段保存相对较好,砖墙厚0.7-0.8米,残深1.8米。因北面有公园游步道和运动广场,故未继续向北勘探。 墙体用青砖砌成,底部挖有基槽,底砖外凸,上部墙体以青砖三顺一丁错缝平砌而成,且逐层向上内收...
美术观察 2014 第3期 【摘 要】前言宋代是我国陶瓷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不仅出现了定窑、汝窑、钧窑、官窑、哥窑五大名窑,还出现了磁州窑、耀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建阳窑等地方名窑,各大名窑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在我国陶瓷艺术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它们在造型上或简洁大方或生动有趣,装饰上或古朴典雅或沉稳洗练,整体上体现出一种朴素雅致的审美风格。朴素美是我国文学、诗歌、音乐、绘画以及...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