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22日(北京时间)对本届会议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原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文化遗产申请项目进行了表决,该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7处世界文化遗产。 历经20多年准备,横跨欧亚大陆10000公里的丝绸之路终于产生了第一条文化线路遗产。该线路跨越三国,共33处遗址点...
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申请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增至47处。 丝绸之路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古代亚欧大陆间以丝绸为大宗贸易而开展的长距离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是东西方文明与文化的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
对中国过去60年以来对大运河的水利复原以及大规模的水道利用,应从将遗产作为整体这一视角来分析。这样可以明确每一遗产现在真正是什么样的。识别出那些改变遗产原有状态的复原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 应将更多精力放在环境问题和大运河景观问题上。 关于20世纪在大运河遗产遗迹应占有什么样的位置这一问题,必须从其自身来研究,且应超越其所见证的历史这个角度。 ◎建议 大运河应把保护放首位 人们最关心运河...
新希望 文化线路保护体系亟待建立 6月的新疆高昌故城烈日炎炎,来自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仍在高温下进行着保护工作。除了对地面遗迹的本体保护外,工作人员还进行了土地利用和环境整治。“高昌故城是新疆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址,发展和延续使用近1400余年。”吐鲁番文物局局长王霄飞介绍,当地积极编制保护规划、修缮文物本体、向群众宣传动员等,确保其达到申报要求。申遗之后,如何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当地也还在...
22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6月22日央视)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又给了国人一个更加自豪的理由,是对大运河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认同,也能够更好地保护两处历史文化及相关遗址。 但是,一个担忧也隐隐而来:在...
东不压桥遗产点立起了“中国大运河”石碑 摄 法制晚报记者 黑克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未来将如何保护?昨天,北京市文物局召集大运河北京段各区县、相关部门,对大运河遗产的保护与管理进行培训。按照计划,平津闸等大运河4处遗址将启动修缮。今后,大运河遗产监测系统将加密监测站点。 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透露,北京已经启动对大运河其他遗产点的修缮,力争将剩余的38处遗产点陆续补充纳入世遗的范围,享受更高规格的...
6月23日,大运河申遗成功邮票及纪念封在杭州首发。 李 忠(人民图片) 来自高校的大运河文保志愿者,以大运河历时3111天的申遗之路为主题制作了一系列的文化衫。 赵树宴摄 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表决通过,进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增至47项。 长城蜿蜒,皇宫宏伟;三山壮阔,五岳巍峨;古...
6月22日,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喜讯,经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作为线路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又一次刷新中国世界遗产总数的同时,也丰富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类型。近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就相关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请简要介绍这两处遗产。 童明康:这两处遗产有一个以往遗产都...
《缅甸新光报》6月23日刊,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21个轮值成员国以18票赞成3票中立票决通过了将缅甸骠国3个古遗址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分别是:罕林(位于实阶省)、毗湿奴(位于马圭省)、室利差旦罗(位于勃固省)。据悉,缅甸于1994年将上述3处遗址及茵莱湖、曼德勒、阿瓦、妙乌等8个古遗址及自然景观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2008年启动将罕林、毗湿...
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将中国大运河以及丝绸之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6月22日,山东省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和公众介绍了山东参与大运河申遗台前幕后。 申遗5年 山东人肩头担子最重 山东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在会上说,在与我国有关的两大申遗项目中,大运河属于我国独立申报,而山东在全国的申遗工作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全国运河8省、直辖市共有27段、58个点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中列入世遗名录,山东就入...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6月22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世界最长的文化遗产线路——“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这条文化线路跨度近5000公里,申报遗产区总面积达42680公顷,代表性遗迹共33处,其中我国就占一大半,有22处遗迹。 丝绸之路,这是一条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也是一条中外文化交流之路。那么这条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到底...
6月22日,在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扬州牵头的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申遗”。江苏省文物局局长刘谨胜对记者表示,申遗成功,是大运河保护和利用的新起点。江苏将继续做好大运河保护与利用工作。一是确保运河遗产保护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规划》对大运河保护的规范与引导作用。二是深入开展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保护抢救、整理和展示工作。三是加强运河沿线非物质遗产及传承人的保护,有力的传承弘扬江苏优秀...
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联合申报的形式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丝绸之路项目,也是我国第一个跨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丝绸之路项目的申遗成功,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对于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彰显世界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的永恒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通过开展丝绸之路申遗,极大地改善了文物周边的环境,为地方民众营造了赏心悦目的文化生活空间,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
在大运河申遗结果揭晓前的几个小时里,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委会副秘书长齐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却表现得很淡定,在他看来,大运河申遗成功,意味着《世界遗产名录》将进入大运河时代。“其实我觉得对于这件事儿上,大家的心态应该很平和,因为不管最后给不给这个形式上的称号,我们都应该有一种自信,那就是大运河确实配得上世界文化遗产名号。”在大运河申遗消息发布之前,齐欣这样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齐欣看来,自从200...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