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新闻发布会现场 8月1日下午三点,李自健美术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李小超“留住乡愁”绘画、雕塑展将于8月4日在长沙李自健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的180余幅雕塑、水墨画作品原生态地记录了西北黄土地上乡亲父老。 李小超,当代著名绘画、雕塑艺术家。1968年出生在陕西礼泉,距离唐昭陵不远。在“黄土里滚大”的李小超在美院毕业后又回到养育他的关中农村。他的作品从未离开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他长期深入西...
近日,“月隐天城——杭州市朝晖路窖藏出土元代瓷器展”在杭州博物馆展出。展览展出了1987年窖藏出土的54件瓷器文物,包括“元·青白釉刻花海水龙纹坛”、“元·影青釉里红高足杯”和“元·青花瓷塑海鳌山子笔架”等“大网红”均在其中,这也是窖藏自1987年发现以来首次集中亮相,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8日。
中国“申遗”之路走过30年,世遗总数稳居世界第二——释放蕴藏在文化遗产中的价值和精神(深聚焦) 从1987年中国长城、北京故宫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算起,中国的“申遗”之路已经走过30年。30年里,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从无到有、由少变多,遗产类型不断丰富,保护经验不断积累。 如何更好地保护世界遗产?如何让世界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中国世界文化遗产30周年纪念论坛日前在北京召开,论坛...
30年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届会议上,长城、北京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泰山6处中国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开始正式登上世界舞台。如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路也已走过了30年。在这30年的时间里,有关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也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 注重文物保护的高精尖技术管理投入 在今年6...
30年前,1987年12月,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届会议,长城、北京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泰山,6处中国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开始登上世界舞台,这个舞台也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产生重要影响。 30年过去。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路走过了30年。 座谈回顾,为了更好前...
从与时间赛跑的抢救性保护,逐渐转入预防性保护,到莫高窟保护管理和旅游开放经验成为典型案例,与各国世界遗产地分享。30年来,敦煌研究院倾力“内外兼修”,希望将一个尽可能完整的敦煌石窟留给下一代。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12月11日迎来晋升“世遗”30周年。敦煌研究院当晚援引该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的纪念文章表示,“30年来,敦煌研究院经历许多困苦艰辛,却也为未来更长远走下去积累了更为丰富的经验。...
1987年是周功鑫入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第16年。这位辅仁大学高材生求职时选择了这一工作,只因“中华文化宝库里有学不完的知识”。矢志成为中国艺术史专家的她不曾想到,多年后会参与两岸故宫博物院历史性合作。 周功鑫的“幸运”,得益于两岸有识之士长期推动文化交流的不懈努力,更因为“中华文化之光早已深深根植于两岸中国人的内心”。回顾两岸交流30年历程,这永不泯灭精神之光始终照亮着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
姚玉忠在庭审现场资料图 11月29日,澎湃新闻从姚玉忠的辩护律师毕宝胜处获悉,28日,他收到判决书,辽宁高院对姚玉忠上诉案维持一审判决。一审法院认定姚玉忠犯抢劫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犯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判处无期徒刑;犯倒卖文物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2015年5月,公安部宣布,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盗墓案告破,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2...
正射影像和激光扫描记录发掘现场信息 南海一号文物保护实验室 瓷器运输中的捆绑包装形式 为纪念“南海一号”发现30周年,11月25-26日,“南海Ⅰ号”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阳江海陵岛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希腊、日本、韩国、伊朗、新加坡、柬埔寨等国的专家学者80余人出席了本次学术研讨会。会议围绕“南海Ⅰ号”调查、发掘、展示与研究,中国水下考古的回顾与展望,海...
近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简称《规划》),记者了解到,古驿道规划范围包含了省内21个地级以上市的全部行政区域,面积约17.98万平方公里。同时,结合绿道提升工作,将古驿道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融入绿道建设中,形成“驿道网+绿道网”两张网,并力争在2030年将古驿道打造为“世界文化遗产”。 打造6条古驿道和4个重要节点 南粤古驿道,是...
图为牛宗礼展示收藏的道具 只要有一点积蓄,牛宗礼就会买一些比较常用的道具,在近30个平方米的收藏室里,陈列着上百件唱戏所需道具,收藏已有30多套服装的牛宗礼说,“表演戏曲需要的东西很多,这还不够,还要继续买。” 牛宗礼是甘肃敦煌市转渠口乡定西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干完农活之余,一有空闲时间,他就开始练习戏曲。牛宗礼近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回忆,8岁那年,村里来了社火队,精彩...
宋振忠自称“阿龙”,收藏圈里认识他的人,尊称他一声“三爷”。三十多年来,没正经上过学的他,靠着从京城的各个角落“收破烂”,搜罗出数十万件“宝贝”。 这些“宝贝”不是古董,也非文物,只是京城老百姓过往生活中最普通的物件,涵盖了老北京的衣食住行,凝聚着人们对北京的回忆。 打香油的量器 如今,阿龙还有很多梦想,他想留住老北京的魂,想带着它们走向世界。 三十万...
沿着拉萨至墨竹工卡县的方向,驱车一个多小时,便来到了位于松赞干布出生地附近的“群觉古代兵器博物馆”。位置虽较为偏僻,但作为西藏首家民间兵器博物馆,依旧吸引着世界各地学者和游客的目光。 30年收集上万件文物 昨日上午11时许,记者在群觉古代兵器博物馆见到了“讲解员”次旦。次旦是群觉古代兵器博物馆“主人”群觉的姐夫,该博物馆的文物都是由群觉收集而来的。 次旦告诉记者,群觉是墨竹工卡县...
中共中央党校档案馆“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数字展展出的莫高窟328窟彩塑3D打印成果 上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提出“数字敦煌”的构想,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近年来,“数字敦煌”项目不断加速推进,利用高科技手段,让一批敦煌艺术精品通过数字展、网络体验、手机APP等途径走出敦煌。敦煌石窟数字展在国内各大高校及文化场所展出,获得广泛好评;2016年,“数字敦煌”成果还首次走出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