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经过近1个月的抢救性发掘,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联合密云文管所完成了松树峪村东部京承高速公路施工范围内明清墓群考古工作。据了解,本次发掘的104座墓葬为两个家族墓葬,发掘总面积约为1700平方米。 “此次发掘分东西两区,西区发掘墓葬97座,东区发掘7座,墓葬分布比较集中,排列也较为整齐,应分属两个家族墓地。”市文研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出土文物种类较多,涉及陶罐、瓷罐、瓷碗、铜...
考古人员正在发掘现场 出土的玉手镯和玉带钩。吴东林 摄 11月12日,会同县黄茅乡在开挖新建卫生院住院楼地基时,发现一大型古墓。后经抢救性发掘,出土了玉手镯、玉带钩、名贵木佛珠、发辫等系列文物,经文物专家辩认,该墓为清朝晚期一男子官墓,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据悉,该墓保存完整,长5.5~6米,宽4.6~4.8米,高2.8~3米,周围用麻石分内、外两圈镶嵌,其下葬土层共6层,其中4层为每层...
11月18日,河南焦作的文物工作者对新出土的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进行测量。 11月18日在河南省焦作市拍摄的新出土的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新华社发(杨帆摄) 近日,河南省焦作市文物工作队对该市焦东廉租房工地东汉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陶仓楼、陶磨、陶井等150件珍贵汉代陶制文物。其中一座高1.85米、通宽1.62米的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由院落、主楼、附楼、阁楼四部分组成,是迄今为止当地出...
日前,国家考古队经过精心勘查,在邯郸市临漳县漳河河床内发现了数尊唐朝时期的泥质灰陶砖雕佛造像。专家介绍,这些砖雕佛造像属国家珍贵文物。 据国家考古队有关专家介绍,砖雕佛造像属国家珍贵文物。这些文物的出土说明临漳在北周灭佛运动之后,佛教曾经再度复兴。砖雕佛造像为研究临漳唐代宗教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陶祖 “握”剑武士 在宿迁市宿豫区侍岭镇尖墩汉代古墓群,13日下午,一种陶器制作的男性生殖器(陶祖)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在古墓下面的更早的文化层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 在考古现场,记者看到,“石刀”通体黝黑,并不大,刀刃只有5厘米长,4厘米宽,整个刀身也就9厘米左右,下面是刀刃,上面正好够一只手拿着。虽然是石头,但记者...
11月12日,一名考古人员在清理魏晋早期墓葬内的文物。 近日,一处魏晋早期墓葬在湖北省襄樊市长虹路一建设工地被发现,考古人员已从墓葬中清理出青铜器、陶瓷器皿等文物百余件。新华社发(安富斌 摄) 襄樊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该市一建设工地发现了一大型魏晋早期墓葬,该墓分墓道、甬道、前堂、后室等几个部分。 据文物专家介绍,昨天,高度为160厘米、全国最大的青铜马从该古墓中清理出土。这是襄樊市近十年来的...
专家称这把90厘米长的铁剑可能是汉代一位退职武将或隐居剑客的佩剑 现场出土的一口井 考古人员在研究铁剑 记者昨天获悉,为配合胶州日照天然气管道铺设,在10月底由山东考古研究所对胶南市珠海街道办祝家庄汉代遗址的挖掘又有突破性进展,11月11日上午,该遗址出土一把90厘米长的铁剑,专家称这把已经2000多岁的铁剑可能是当时一位退职武将或隐居剑客的佩剑,该剑个头之大,保存之...
近日,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青兰高速公路武安市茶口村段,发现东周时期文化遗存。因位于茶口村附近,故称之为茶口遗址。 茶口村位于南氵名河西岸,在一条季节性河流汇入南氵名河的入口处,距其下游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磁山遗址11公里。氵名河是武安市境内最大的河流,非常适宜古人类居住,现已发现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数百处。 茶口遗址出土物有铜箭镞、泥质灰陶片、草木灰、红烧土粒、礓石、鹅卵石等杂物...
11月7日,四川省文物专家对眉山发现的古墓群进行了鉴定,判断为东汉时期,更让人兴奋的是,在墓的旁边,还发现了一块青铜器,文物专家初步估计是汉代青铜制摇钱树的一部分。 据介绍,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两位专家一到眉山,就立即对发掘现场进行了实地勘察。通过查看两个墓室的外形、结构和相关文物,并走访了一些当地群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陈卫东告诉我们,古墓在年代上说是东汉,墓的级别算是比较高的,因为它是一排,挖到...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积极开展地下文物抢救性发掘,取得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在八王寺地区基建考古工作项目中,抢救发掘辽、明、清各时代墓葬400多座,出土了陶灯、陶三足尊等各类文物千余件。 在五爱市场客运枢纽基建项目中,抢救发掘汉代墓葬36座。去年,沈阳市考古研究所在一处基建项目抢救性发掘中,又发现了清初沈阳城的德胜门瓮城遗址,对研究清盛京城市规划历史意义重大。
北宋墓葬在潜江地区首次被发现。截至昨日,潜江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已在浩口镇陈家岗发掘出3座宋代土坑竖穴单棺墓,并出土10余件釉陶罐、瓷碗、瓷盏、瓷盘、玉耳环、银钗等珍贵文物。 据介绍,今年夏天,为配合汉宜铁路工程建设,潜江博物馆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在该市陈家岗开始进行文物勘探发掘,首次发现了北宋墓葬。 经考古工作人员研究,发掘出的墓葬和文物下葬年代,约在北宋晚期,距今约有900多年历史。从其规格来看...
记者5日从镇江市博物馆考古部门获悉,该市考古专家组通报了丁卯新区大窑湾村南朝墓群的考古出土情况。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发掘,考古专家用大量的出土文物证实:该墓为我国南北朝时期的高官墓,且为近年来省内出土的最高规格南朝墓葬群。 据了解,该墓葬是今年7月某楼盘施工中在大窑湾村附近发现的。镇江文管办、镇江博物馆随即组织考古队进驻现场,先后发掘16座古墓,时间从东吴时期至南北朝、宋代,东吴墓出土的绿釉陶器釉...
钱江晚报讯杭州藏友骆恒这些天有些沮丧。因为前段时间,他花5.6万元新买的三件“大明万历”瓷器被鉴定为赝品。而当时卖方打动他的理由是这三件为“出土瓷”。最近,打着“出土”旗号的藏品在杭州的一些收藏市场里出现频繁,其中以宋、“清三代”典型瓷器最为多见。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宝物持有人声称自己是“...
近日,考古人员在发掘、清理湖北襄樊长虹路一处魏晋早期墓葬前堂的文物时,发现了一匹青铜马。目前整个铜马已露出泥土80厘米高。初步分析,铜马高度为1.8米左右,重约2吨。
位于甘肃省张家川县的马家塬战国墓地车辆有望整体搬迁。记者获悉,10月18日至19日,甘肃省文物局在天水市主持召开了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车辆保护及搬迁方案专家论证会,再次邀请从事考古和文物保护的专家,对甘肃省考古文物研究所和陕西考古研究院提交的方案进行了论证。 位于甘肃省张家川县的马家塬战国墓地于2006年发掘以来,因其规模大、规格高、形制独特等备受各界关注,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