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本刊 阎正 “春卷风云月色哀” 石鲁不堪忍受那非人的待遇,他从“牛棚”里曾两次出逃在外。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一个深更半夜,石鲁悄悄起身了。他顺着马路边沿溜出了南门,走到了那个当年千里辗转来西安与乔某吃羊肉泡馍的地方。 时过境迁,弹指二十年了,但西安南门一带的变化仍不算太大,他走进那个改革扩张了一些的羊肉泡馍店。好长日子没吃过一顿饱饭了,但根据他自身的情况,也只能瞅着那热气升腾的羊肉...
本刊 阎 正 石鲁的“门生”与反戈“弟子” 世界是一个人心展览会。不过,这种展览会在平素安定的日子里、和睦的环境中,很难得一幸见。然而,一旦历史出现逆流、社会发生动荡的时候,它的兴办者们就会迅速露出真面,展览也就立即开幕,各种各样的人心都将一览无余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到如今我也说不清这话对也不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疑,即无论当初和后来,性善的好心...
本刊 阎 正 中国式的“堂吉诃德” 人们应该不会忘记那个小说、电影中的堂吉诃德吧。 瘦高的身材,戴顶黑礼帽,留着微微上翘的小胡子,手持一杆长枪,威风凛凛地骑着一匹枯瘦如柴、半死不活的马,还有那位永远跟随左右的圆胖仆人,只是仆人骑得什么我一时记不准了,好像是头驮他不动的驴子。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石鲁,真像一位中国式的“堂吉诃德”。不过他没有礼帽、长枪,没有瘦马,没有仆人随从,也不打...
资料图片 石鲁(1919——1982),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艺术家。出生于四川富庶家族的石鲁,原名冯亚珩。从“冯门九子”到“冯门逆子”,石鲁在少年时代即显露了他狷狂而真诚的性情。早年从成都“东方美专”接受基础的绘画训练后,石鲁跟随革命形势的发展,奔赴延安,投身抗日救亡。石鲁的艺术创作从革命题材入手。在这一时期,...
新华网西安12月13日专电(记者 冯国)西安通元开宝拍卖有限公司日前举行书画拍卖会,长安画派领军人物的画作纷纷高价成交,其中石鲁画作《华山多奇峰》更是以1200万元人民币成交。 长安画派是新中国成立后与岭南画派、金陵画派齐名的三大画派之一,代表人物有赵望云、石鲁、何海霞等。 石鲁、赵望云、何海霞等老长安画派画家的巨幅力作均拍得高价,其中石鲁的《华山多奇峰》以1200万元人民币成交,是全场最...
本刊 阎 正 他成了一个“暴发户” 险恶的乌鞘岭,横卧在河西走廊的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 天祝原称安远驿,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远在汉朝时代这里就设置了一个通往西域的驿站,是有名的丝绸之路的必经要地。几经沧桑,这偏远的地带显得更加荒凉了 。 一九五三年,继天兰铁路(天水至兰州)通车以后,大西北又开始了兰新铁路(兰州至新疆)的修筑工程,工程的重点就是乌鞘岭下的两个大隧道。浩浩荡荡的筑路大军万...
相关链接:石鲁传奇连载之一 石鲁传奇连载之二 石鲁传奇连载之三 石鲁传奇连载之四 石鲁传奇连载之五 他成了一个“暴发户”险恶的乌鞘岭,横卧在河西走廊的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天祝原称安远驿,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远在汉朝时代这里就设置了一个通往西域的驿站,是有名的丝绸之路的必经要地。几经沧桑,这偏远的地带显得更加荒凉了 。一九五三年,继天兰铁路(天水至兰州)通车以后,大...
新浪收藏讯 2011年5月22日,中国嘉德春拍夜场《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在北京国际饭店开拍。石鲁《芙蓉荷花· 行书四言联》从880万起拍,以3800万的落槌价被3183号买家收入囊中。该作品的估价为1200万。 作品简介: 《芙蓉荷花·行书四言联》于1974、1975年间创作。由于经历了文革炼狱般的折磨,石鲁曾经两度癫狂,其艺术风格一变而为神秘狂放。虽则借用了传统文人画的题材,...
本刊 阎 正 (接上期)石鲁来了 一九四八年四月,在全国各个战场我军取得节节胜利的捷报中,延安从胡宗南军队手中光复了。 许多机关、学校纷纷迁回离别经年的圣地—延安。 《群众日报》社回到延安后,增加出版了《群众画刊》和《群众周报》,组织决定把石鲁调来搞美术工作。今非昔比,石鲁已经是在边区以及苏联都颇有名气的画家了。不过报社的同志大都是只闻其名,未见其面,还不认识他。 不久,石鲁来了。这是一...
(接上期)石鲁来了一九四八年四月,在全国各个战场我军取得节节胜利的捷报中,延安从胡宗南军队手中光复了。许多机关、学校纷纷迁回离别经年的圣地—延安。《群众日报》社回到延安后,增加出版了《群众画刊》和《群众周报》,组织决定把石鲁调来搞美术工作。今非昔比,石鲁已经是在边区以及苏联都颇有名气的画家了。不过报社的同志大都是只闻其名,未见其面,还不认识他。不久,石鲁来了。...
编者按:《石鲁传奇》一书,为阎正先生30年前所写,初稿始于1979年,完成于1982年。部分文字曾经石鲁先生本人审阅并修改,由于某种原因,仅限于上世纪80年代几家报刊部分章节选登,始终未能成书。现征得作者同意,从2011年元月开始在《收藏界》杂志连载。限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书中有些文字似不适合今天人们的思想认识,在发稿前夕,作者进行了小部分修正与删节,但仍尽量保持初稿的原貌,为当年的人和当年的事件留...
编者按:《石鲁传奇》一书,为阎正先生30年前所写,初稿始于1979年,完成于1982年。部分文字曾经过石鲁先生本人审阅并修改。因于某种原因,仅限于上世纪80年代几家报刊部分章节选登,始终未能成书。现征得作者同意,从2011年元月开始在《收藏界》杂志连载。限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书中有些文字似不适合今天人们的思想认识,在发稿前夕,作者进行了小部分修正与删节,但仍尽量保持初稿的原貌,为当年的人和当年的事件...
(接上期)林伯渠在他手心写了三个字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爆发,石鲁以炙热的激情,组织学生进行了救亡运动。不久,他考入华西协和大学文学院,攻读历史社会学系,又组织了华西历进学会。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正践踏着我国的半壁河山,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浪潮风起云涌,大批革命青年奔赴抗日前线,“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一团革命的烈...
(接上期)在西北文艺工作团如果说人生里有起伏跌宕、波浪式前进的话,那么石鲁走上延安,便是他生命长河中最大的转折点。石鲁一反往日的忧郁沉闷,他完全变了。变得爱说爱笑,变得无忧无虑,往往谈起一件兴奋事,便手舞足蹈地说个没完,而边区兴奋的事又太多,他的话匣子就一天到晚关不住。他变得不知疲倦,不知睡觉。俗话说:“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他总是灯熄了还长久地舍不得合眼。边区火热的斗争生...
王志军 20世纪中期,巨大的社会政治变革给当时中国的文化艺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发展,中国画坛上也涌现出了众多流派和名家。以石鲁为代表的长安画派以“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为主导,也曾一时影响了当时中国画坛的发展方向。转眼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老一代的画家们早已凤凰涅,只有他们创作的那些不朽的作品,还在接受着市场的瞩目与巡礼。 改革开放以后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出现和发展,引导人们更多地从经济价值方面...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