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汉画像石棺课题是四川省泸州市博物馆与成都市考古研究院合作开展的一项研究课题。7月22日至23日,成都市考古研究院秦汉研究室主任刘雨茂一行专程来泸,与该馆研究结题事宜。该研究课题于2007年起题,经过前期的一系列工作,目前已进入尾声。经双方研究决定在今年年底完成课题结题,明年正式交文物出版社印刷出版。该课题研究成果初步由八部分组成:第一章 前言;第二章 泸州画像石棺研究史;第三章 本书体例;第四章 ...
“走进博物馆,体验和谐美”。5月18日,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我市汉画像石博物馆正式免费向社会开放,广大市民可以走进博物馆,尽情体验文物所彰显的和谐文化内涵。 据了解,榆林汉画像石流行于东汉中晚期,大约延续了100年的时间,我市汉画像石是集绘画与雕刻于一身的艺术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在全国汉画像石分区里独树一帜。它像一面多棱镜,从各个方面折射出1800多年前陕北的社会形态...
“妈妈,你看,用手触摸这个电子屏幕,可以看到榆林的任何情况呢。”2月22日,一个小女孩在榆林市展览馆内高兴地说着,只见她用手在电子屏上不断点着,画面上就出现了榆林的人文历史、资源优势、城市规划等情况的文字说明与图片。 据了解,从正月初八(2月21日)至正月十二(2月25日),市展览馆与汉画像石博物馆每天向公众开放4个小时,并配有专业的讲解员带着市民一起浏览。 22日,记...
发掘完毕的东汉古墓。(记者郭学军 赵国陆 摄) 出土的汉画像石。 正在人们对河南安阳发掘出的曹操墓是真是假进行热议的时候,一座汉画像石墓现身济南西郊大金庄北面的南水北调工程施工现场。可惜,由于古墓历史上被盗严重,考古人员除了发掘出十几块汉画像石外,没有在古墓里发现有价值的随葬品。 施工挖出画像石市民报告文物部门 今天下午,记者来到发掘现场时,画像石墓已经被发掘完毕,几名工人正在吊装挖...
榆林汉画像石博物馆展出的“朱雀”门扉(11月18日摄)。 近日,陕西榆林汉画像石博物馆开馆,展出200多件汉画像石。榆林汉画像石流行于东汉中晚期,其发展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陕北的汉代文明。
榆林汉画像石博物馆展出的东汉时期画像石(11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陶明摄榆林汉画像石博物馆展出的画像石(11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陶明摄近日,陕西榆林汉画像石博物馆开馆,展出200多件汉画像石。榆林汉画像石流行于东汉中晚期,其发展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陕北的汉代文明。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冷漠的石头怎能这样有血有肉,而且会在一千八百多年始终保持着她那样热情洋溢的生命力,这就是武氏祠珍藏的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它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汉代社会生活,透视出先秦时期的历史文化积淀。题材内容之广博、思想内涵之深邃,雕刻技法之精美,居全国汉画像石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它超过了同时期埃及的石刻和希腊的瓶画,堪称世界一绝。 坐落在济宁市嘉祥县的武氏祠汉画像石雕刻,以其丰富的藏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于...
画像石上可见两只对卧的鹿 平度灰埠镇农田里的两块石头被鉴定为距今约两千年的东汉画像石博物馆人员昨称其意义非凡 家住平度市灰埠镇侯家村的侯先生,自家农田中一直有两块巨大的石头,由于两块石头体积庞大,而且比较沉重,每逢耕种收获时节,这两块巨石都被看成障碍物。然而叫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两块“碍事”巨石,最近竟被文物普查专家鉴定为东汉画像石,前天运至平度市博物馆。昨日下午...
为庆祝第四个文化遗产日的到来,6月10日上午,由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物局主办,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仪征市博物馆承办的江苏省馆藏文物精品巡回展系列展之一——“大汉王朝——徐州汉画像石精品拓片展”开幕仪式在仪征博物馆隆重举行。 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汉代民间艺人雕刻在墓室、棺椁、墓祠、墓阙上的以石为地、以刀代笔,融合绘画、雕刻、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的石刻艺术品...
伏羲女娲画像石 在山东省博物馆“石刻艺术”展厅,常年陈列着一批我国两汉时期特有的珍贵文物——画像石,它们是汉代奉死如生的坟墓文化的产物,亦是画刻兼施的精美石雕作品,以艺术的形式、形象化的内容,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成为了解、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诸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它们所携带的社会文化信息不断地激活后人的思想,打开人们的思路,予人艺术的启迪。 ...
萧县博物馆近日根据群众举报,在该县三个被盗掘的汉代古墓葬内发现雕刻精美的汉画像石15块,其中部分画像石属于国家珍贵文物。 萧县博物馆馆长苏肇平告诉记者,刚刚发掘结束的是龙城镇徐白楼村的一处古墓葬。接到举报当天考古人员就赶到现场,但该墓葬内的随葬品早已荡然无存。只有几块宽大的石块东倒西歪横卧在泥土上。苏馆长说,他们报警的同时,开始对现场遗留的画像石进行清理。清理中发现这些画像石雕刻精美,至少有3块...
经过考古学家一个多月的精心发掘,位于滕州市大坞镇西北染山脚下的一座典型汉代墓穴终于向人们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此墓是由原山石凿成的长方形多室墓,据勘测,东西6.2米,南北12.3米,由墓道、前室、南北两侧室、五个墓室组成,这次抢救性发掘共出土汉画像石12块、画面14副、墓圹壁画11处和一些青铜器、瓷器、玉器、陶器等物品,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墓室主人当年生活的现状。 从墓葬的形制、墓主身穿玉衣且衣...
汉画在装饰墓室时,不仅依据时令节气的演化规律和生物生长发育特点体现出顺天意、尊时序、以时禁发的思想倾向,而且在生态文化的价值取向上以鲜明的形象或符号标榜强化着民众对于阴阳这一万物衍孕母本的趋近和认同。对汉画所蕴涵的文化资源进行转换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刘汉皇朝践祚四百余年,发达的政治、经济、哲学和科技在我国古代史册上留下了锦绣华章。但是,此起彼伏的兵燹战乱给人类文明带来毁灭性打击的同时,对生...
近日,在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诞生地山东沂南县砖埠镇境内的阳都故城遗址,考古人员发掘了两座汉墓,发现了大量完整的、雕刻技法较为细腻的汉画像石。画像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考古专家介绍:“墓葬画像石上内容十分丰富,纹样清晰、精美无比,具有很大的艺术、考古价值,可与北寨汉画像石媲美。” 阳都古城位于沂河西岸,地处古代齐、鲁、莒三国交界处,也是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