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玉带板实际上是受玉带钩、玉带扣等腰带佩饰启发、演变而来,而玉带钩的出现也比玉带板早得多。 带钩是古时人们用于系扣腰带的用具,一般形状呈扁方长条状,一端弯曲,用于钩带。带钩中以金属带钩最为普遍,玉带钩只占少数。中国最早的玉带钩出土于良渚文化遗址,而其他新石器文化遗址极少有带钩出土。良渚玉带钩钩体较宽,形体较小,一端作弯钩形,另一端穿有一孔。 春秋时期,玉带钩开始流行于贵族阶层,此时期的玉带钩多为...
安徽长丰杨公墓出土的战国晚期龙形玉觿 山东曲阜鲁国故城出土的战国中期带钩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现为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玉文化中心专家委员、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在《诗经》、《礼记》这样的上古文献中,周代成年男子腰带上随身携佩的用具中,有一种一端尖锐、用以解结宽带的觿,俗称解锥。周人讲礼,穿衣系带时,为了防止衣带散开致...
带钧是古代达官贵人用于束腰、钩挂衣领的饰物。带钩的结构由钧首、钩颈、钩体、钩面、钩尾、钩柱和钩纽等组成。据考古资料显示,远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中原地区的华夏族服饰中已经使用了带钩。带钩既是实用品,又是装饰物,带钩的用料十分丰富,有金、银、铜、铁、玉、翠、玛瑙、骨木牙雕、瓷石琉璃等多种多样,但最为珍贵的仍属玉质带钩。 带钩,一言以蔽之,是古代达官贵人用于束腰、钩挂衣领的饰物,带钩的结构由钩...
汉 玉带钩 明 鹅首带钩 良渚文化玉带钩 长3厘米,高2.1厘米,宽1.8厘米,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玉带钩。 玉带板实际上是受玉带钩、玉带扣等腰带佩饰启发、演变而来,而玉带钩的出现也比玉带板早得多。 带钩是古时人们用于系扣腰带的用具,一般形状呈扁方长条状,一端弯曲,用于钩带。带钩中以金属带钩最为普遍,玉带钩只占少数。中国最早的玉带钩出土于良渚文化遗址,而其他新石器文化遗址极少有带钩出土...
战国错金银青铜带钩。 错金银青铜带钩,是古代青铜器中使用级别较高且工艺较精湛的一种器型。在本期“每周一宝”栏目中,介绍的正是一套战国晚期至汉代早期的青铜带钩,这种战国错金银青铜带钩传世稀少,堪称难得一见之宝。 这套带钩共有10件,尺寸不一,工艺多样。经昆明高古文化艺术品交流中心专家鉴定及科技检测,确认该套带钩年代为战国晚期至汉代早期,为错金银青...
战国错金银青铜带钩。 错金银青铜带钩,是古代青铜器中使用级别较高且工艺较精湛的一种器型。在本期“每周一宝”栏目中,介绍的正是一套战国晚期至汉代早期的青铜带钩,这种战国错金银青铜带钩传世稀少,堪称难得一见之宝。 这套带钩共有10件,尺寸不一,工艺多样。经昆明高古文化艺术品交流中心专家鉴定及科技检测,确认该套带钩年代为战国晚期至汉代早期,为错金银青铜器中的传世美品。今年...
绿松石图片赏析:错金嵌绿松石铜带钩 一级 战国(前403年—前221年)长17.5厘米,宽0.2厘米 1954年长沙征集 腰带配件。钩身扁长,钩颈窄瘦,鸭形首。背部饰云纹错金,镶嵌绿松石。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带扣是和带钩相合使用的,多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黄金、玉等制成的。工艺技术相当考究。有的除雕镂花纹外,还镶嵌绿...
图片资料 这件战国时期的大型带钩,白银铸造,通体鎏金,整体长18.4厘米,宽4.9厘米,钩身铸出浮雕式的兽首和长尾鸟,兽首分列钩身前后两端,作相背的对称排列,形似牛首,而双耳作扁环状,长尾鸟居钩身左右两侧,亦作对称安排,体修长呈S形,盘曲逶迤回旋,尾部作歧出的分尾形,并以爪、尾反复虬结,点缀鸟体,使装饰效果突出。继而又在钩身正面嵌饰白玉玦三枚,玉玦表面线刻谷纹,三玦均排列在同一中轴线上,自前而后...
古人衣着佩束的腰带有大带、革带两种,大带以布帛制作用于束腰紧身,革带多以生革为之,主要用于系佩组绶、印章、囊、刀剑等物。因革带硬而厚实,无法同大带一样系结,使用时多借助于带头扣联,此类带头通常被制成钩状,称为带钩,省称为钩。带钩起源较早,一般认为不迟于春秋时期。《左传》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墨子·辞过》:“铸金以为钩,珠玉以为佩”;...
记者30日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考古人员日前在和林格尔县东沟子遗址发现一件青铜带钩。 2011年5~6月,为配合呼杀(呼和浩特市—杀虎口)高速公路建设,受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内蒙古师范大学考古文博系对和林格尔县胜利营子乡东沟子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遗址所在地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遗址位于一座陡坡上。遗址所在区域原为退耕还林区,地表多树坑及杂草,对遗址文化层的破坏较为严重。共发掘...
考古人员近日在位于苏州木渎春秋城址以北的华山发掘整理了一个战国墓,共出土23件陶器、瓷器、铜器及玉器,其中一枚刻有印章的玉带钩最为珍贵,显示墓主人的身份可能是贵族。 经初步判断该墓距今约2400年,是目前苏州发现的第二大战国墓。此次随墓葬共出土23件陪葬品,包括陶器、青铜器和原始青瓷等。出土的两件青瓷,一为盖罐,一为提梁盉,保存较为完整。考古专家介绍,原始青瓷是指大约在商代中期出现的一种带青色釉...
考古人员近日在位于苏州木渎春秋城址以北的华山发掘整理了一个战国墓,共出土23件陶器、瓷器、铜器及玉器,其中一枚刻有印章的玉带钩最为珍贵,显示墓主人的身份可能是贵族。经初步判断该墓距今约2400年,是目前苏州发现的第二大战国墓。此次随墓葬共出土23件陪葬品,包括陶器、青铜器和原始青瓷等。出土的两件青瓷,一为盖罐,一为提梁盉,保存较为完整。考古专家介绍,原始青瓷是指大约在商代中期出现的一种带青色釉的器...
昨天上午,苏钢集团有限公司厂区内华山15号墩的考古全部结束,苏州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最后清理完文物之后将墓葬重新回填。这次考古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一枚白玉龙首带钩印和一件原始青瓷提梁盉,这些都是苏州地区首次考古发现。考古专家从带钩印上的“趞”字推断,这是一座战国晚期高等级贵族墓葬,“趞”是主人的名。 出土文物已有2400年历史 据苏州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丁金龙介绍,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考古工作...
战国带钩 带钩的使用,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时期,在山东、陕西、河南等地出土的春秋墓葬中屡有实物发现,史料也有记载。由于带钩结扎起来比绅带更便利,逐渐被普遍使用,取代了丝绦的地位。至战国以后,王公贵族、社会名流都以带钩为装饰,形成一种风气。带钩的制作也日趋精巧。它的作用,除装在革带的顶端用以束腰外,还可以装在腰侧用以佩刀、佩剑、佩削、佩镜、佩印或佩其它装饰物品。南北朝以后,一种新型的腰带“蹀...
金银铜器收藏一直是收藏界的热门,走进博物馆我们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金银铜器,有造型精美、雕工细腻的佛像,有古朴典雅、巧夺天工的器具,其中的几件带钩,造型奇特,品相完好,十分吸引人的注意,这些精美的金银铜器不仅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非常适合于投资收藏。 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也就是现在的腰带扣。带钩多采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黄金、白银、铁、玉等材料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