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新石器时代至西周 龙纹在玉器上出现是从新石器时期开始的,一直到清代,经过了几千年的变化,形成了各时代独有的特征。我国最早的玉雕龙纹,可以说是出现在新石器时期的红山文化。新石器时期龙纹的特点是:龙首长,似马头,吻部前伸,略往上翘,无耳,长角(长鬣)后披,眼睛突起似凤眼,又像梭形眼,也可称菱形眼。整体浑圆,没有棱角;通体为圆柱形,光素无纹,只有点缀的网纹,形制厚实古朴,这是新石器时期的重要风...
目前,在人们的观念和认识中,一般都把仿古玉与伪古玉等同看待。其实仿与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仿是模仿和效仿,仿占玉旨在仿制古玉的造型、花纹和占朴的风格,目的在于欣赏和玩好。同时也必然以间接的方式,反映出本时代的艺术风貌。而伪古玉则不同,伪是作伪,即纯粹的假货。 它是以获得高额利润为目的,刻意地按照美品的模式去碾店加工,不仅追求造型、花纹的逼真而且还要挖空心思,通过特殊的技术手段对玉器表层进行作...
我们一般称汉代以前的玉器为“古玉”,美英的博物馆以及港台等地的古玉收藏家,都十分喜欢收藏汉代以前的高古玉器。那么,如何鉴定古玉的新旧呢? 首先应该认真细读、多读有关古玉的专著。这些学术著作中凝聚着丰富的知识。如清末吴大徵所著的《古玉图考》、当代杨伯达主编的《中国美术全集:玉器》、张广文的《玉器史话》、香港李英豪的《鉴别古玉》等。 直接接触非常重要。真古玉器玉质老旧、手感沉重、外表软...
中国古代玉器历史讲究天人合一的大同思想!随着儒家思想对中国以及东亚地区的影响不断加深,其学说中关于玉的政治理解也随之成为一种社会性的共识。玉器系统也在这一时期日臻完善,形成“六瑞”“六器”职能分工各有不同的体系。“六器”出自《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作为天子进行对天地四极进行祭祀,祈祷国家安定...
女, 1968年出生,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员。毕业于苏州大学,本科。 1988年入南京博物院工作,从事玉器陈列、鉴定工作。1999年,通过中国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举行的全国文物鉴定站的考核,成为国家注册玉器责任鉴定员。现任南京博物院征集部副主任,国家文物出境鉴定站玉器责任鉴定员。先后在南京艺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医学院等院校授课,并在南通博物苑、镇...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腮理自外,其声舒扬,不挠而折,锐廉而不怯。自古至今,有多少美玉让世人流连忘返,又有多少动人而纯洁的故事与美玉有关,就让我们从一块美玉的鉴赏说开去。 云希正,曾自述:“洞察力,就是看透表象,直面内在真伪,这就是文物鉴定大家的过人之处”。 曾任天律市艺术博物馆馆长,现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会常务理事,多年来一直担任各地文物出境责任...
形与色,作为构成玉器翡翠外观的两个核心要素,两者并非独立存在,而足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新右器时代玉器翡翠诞生到现在,玉器翡翠的发展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在此期间,玉器翡翠的形状在不断变化和进化,古人制作玉器翡翠时,对颜色的选择的标准也在随时代的变化而进步,从彩石到白玉,再到翡翠的兴起,其间经历了一个过程,玉器翡翠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逐渐达到形与色的完美统一,成为最具美学与研究价值的艺术形式。玉器翡...
新华网厦门6月28日电(记者 余瑛瑞)28日,众多游人涌入厦门鼓浪屿观复博物馆(微博)展厅,新推出的《瑞玉--中国古代玉器展》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2012《瑞玉--中国古代玉器展》以中国古代玉器为主题,精选40余件展品,玉石质地好,雕工精湛,造型各异。展品中,战国时期的青玉雕席纹璧水润剔透,汉代白玉蝉精美无瑕、有栩栩如生之感,明代黑白玉马上封侯构思精巧,宋代仿青铜青玉鸠车的车轮还能转动。 ...
(驻墨西哥城记者 赵涛)由中国故宫(微博)博物院和墨西哥国家文物局、国家人类学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中墨古代玉器珍品展”3月30日晚在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博物馆拉开帷幕。来自中国故宫博物院的120件珍品和墨西哥10个博物馆的100件藏品将在墨西哥持续展出3个月,随后移师北京故宫博物院与中国观众见面。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在活动中介绍,故宫博物院收藏自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中国古代玉石器约3万件,大部分为...
十一、明代 明代有着近300年的历史,其间国力强盛,一派盛世景象。明代玉器生产比前期更为广泛发达,出现了工艺美、装饰美及商品美的新特点。但由于受时代风格影响,此期玉器上的龙纹已开始趋于图案感,且大有颓软之势,与宋元之龙相比缺少力度和气势。 明代龙纹玉器数量大且特征鲜明,大多出现于玉带饰之上(如图1),还见于玉簪、玉磬、玉玺、玉带钩(图3)、玉佩饰及玉器皿(图2)上。玉带板多采用“花下压花”...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各类艺术形式表现经久不衰的题材之一。以龙的形象作为主题纹饰的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中的一大类型,其历时之长久,工艺之精巧,形制之繁复,构图之多变,寄寓之丰富,均为其它纹饰所不及。如果说,龙文化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一种凝结,那么作为造型艺术的龙纹玉器,堪称是龙文化的载体。从史前时期到清代,历经数千年的变化,形成了各时代独有的特征。古玉器中的龙纹有一个从简约到繁复,从宗教化向艺...
凤形佩 新石器时代 石家河文化(约公元前2500年—前2200年) 最大径4.7、厚0.6-0.7厘米 1955年湖北天门罗家柏岭出土 此器团凤形,镂空透雕,首尾相接。两面纹饰相同,凤首有勾形长冠,圆眼,尖喙,肩连双翼,尾部分为双叉,尾根上方琢一圆孔。此器代表了石家河文化玉雕的最高水平,充分展现了凤的神鸟形象。商代晚期妇好墓中出土的玉凤,在造型、风格、纹饰的雕刻手法上都与之极为相似...
中新网(微博)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 应妮)《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专题陈列30日在此间中国国家博物馆(微博)开幕。 展览共展出近300件(组)玉器,分为“走上圣坛——礼玉”和“俗世珍宝——饰玉” 2个单元,从“祭祀与权威”、“以玉比德”、“辟邪与吉祥”、“陈设珍玩”、“春水秋山”五个组别全面展示了玉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介绍,展览从国家文物局2010年调拨给我馆...
2011年9月30日,《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专题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本展览从国家文物局2010年调拨给我馆的8万余件中国古代玉器中选取上自远古、下迄清代的各类玉器精品,并增添了部分鲜有展示的馆内旧藏。代表文物如红山文化年代的“卷龙”、 “神面形佩”,石家河文化年代的“凤形佩”、“鸟首璜形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