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傣族服饰小名片 傣族是云南省物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坝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傣族主要的居住区。傣族生活的地方,都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那里气候温热,山林茂密、物产丰富。傣族服饰也就充分体现了这些地理特点,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祟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 男子服饰 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
日前,中国剪纸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我省芒市傣族剪纸作为中国的子项目随之入选该目录。至此,加上先前入选的迪庆藏族史诗“格萨尔”,我省共有两个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 中国剪纸是我省与陕西、河北、山东等14个省市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申报成功的。此次入选的芒市...
日前,中国剪纸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我省芒市傣族剪纸作为中国的子项目随之入选该目录。至此,加上先前入选的迪庆藏族史诗“格萨尔”,我省共有两个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 中国剪纸是我省与陕西、河北、山东等14个省市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申报成功的。此次入选的芒市傣族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傣族剪纸”在佛教文化和...
今天(28日)记者获悉,芒市傣族剪纸已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傣族剪纸最早见于傣族祭祀所用的纸马,后在佛教文化和汉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发展丰富,被广泛应用于喜庆、宗教、丧葬及居家装饰等方面。省文化厅副厅长熊正益介绍,目前,全省共有各级政府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8590项,其中,国家级保护名录75项;全省共命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542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
日前,文化部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颁证仪式。我省“傣族剪纸”和“藏族史诗《格萨尔》”两个项目入选该名录。 “傣族剪纸”最早见于傣族祭祀所用的纸马,后来在佛教文化和汉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发展丰富,被广泛应用于喜庆、宗教、丧葬及...
日前,文化部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颁证仪式。我省“傣族剪纸”和“藏族史诗《格萨尔》”两个项目入选该名录。 “傣族剪纸”最早见于傣族祭祀所用的纸马,后来在佛教文化和汉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发展丰富,被广泛应用于喜庆、宗教、丧葬及居...
历经九年,由人民出版社编撰出版的百卷《中国贝叶经全集》日前问世,该典籍的出版,是对上千年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典籍的一次全面整理,也是中国傣族历史文化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汇集。 中国贝叶经,是贝叶文化最古老、最核心的部分,是在中国云南傣族地区,主要又是西双版纳制作保存并使用的贝叶典籍。中国贝叶经据说有八万四千部,目前西双版纳州收集到的有三千多部。其内容涵盖历史、哲学、经济、政治、天文、历法、军事、武术...
昨天,历时9年、由70多名专家学者整理、编撰的《中国贝叶经全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贝叶经是指记录在贝叶上的佛家典籍。中国贝叶经是贝叶文化最古老、最核心的部分,是在中国云南傣族地区,主要是西双版纳制作保存并使用的贝叶典籍,据专家介绍有8.4万部。人民出版社副社长任超介绍,2001年开始,西双版纳自治州政府和人民出版社邀请70多名专家学者,历时9年,收集经书400多部,搜集、整理傣族古籍总目录...
傣族的家庭和婚姻过去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其特点是等级内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活动相当自由,可以自由恋爱。未婚青年在节日里或盛会场合“串布少”(找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很盛行。流行召赘上门的习俗。通行土葬,贵族与贫民的葬地是严格分开的。和尚、佛爷死后,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于...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 傣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 傣族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 不能移动火塘...
16日,记者步入西双版纳傣族园时,发现以展示傣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景区内,已经挂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的牌子,在西双版纳已经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10个非遗项目中,有关傣民族文化的贝叶经、赞哈、象脚鼓、泼水节、傣锦纺织、召树屯与喃木诺那的故事和熳轮制陶等7个项目,全部集中在这里向游人亮相展示,傣族园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傣族历史文化博物馆。 通过大规模培训比赛保护遗产 在景区位于曼春满村寨的...
傣族喜欢饮用“竹筒茶”,傣族语“腊跺”,这是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饮茶方式,先用晒干的春茶放入刚砍回的香竹筒内,放在火塘的三脚架上烘烤,6—7分钟后,竹筒内茶叶软化,用木樟将竹筒内茶叶舂压后再装进茶叶,这样边装、边烤、边舂,直至竹筒内茶叶填满舂紧为止,待茶烤干后,削开竹筒取出圆柱型的茶叶,掰少许茶叶放人碗中,冲人沸水约五分钟即可饮用。这种竹筒茶,既有竹子...
时间:2006年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地区:云南 编号:Ⅷ—5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云南有长达四千余年的制陶史,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洪曼斗寨、勐罕曼峦站寨、勐海曼扎寨及勐龙寨等地均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傣族传统制陶技艺。 傣族自古喜爱用陶,制陶在傣语中称为“板磨”,俗称“土锅”。明初钱祖训所著《百夷传》称:傣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